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低姿態取悅別人的樣子,真丑

你低姿態取悅別人的樣子,真丑

狼狽地去討好別人,不如修鍊自己。

作者:蒙琪琪(富書籤約作者)

01

梁老師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舞蹈老師,前陣子因為和她學習舞蹈,所以加了微信。

同樣是她學生的,還有我朋友圈裡的另一位朋友——小倩。

說來也奇怪,最近刷朋友圈,我發現只要梁老師朋友圈更新狀態,下面幾乎都有小倩的點贊和留言。

都是些什麼評論呢?

比如老師發了登台表演的照片,小倩就會評論諸如「哇,您太厲害了」一些話,有時候梁老師會發一些自己在家做飯的照片,小倩也會評論「好想吃啊,手藝真棒」等。

看上去,小倩儼然是一副小迷妹的樣子,亦或是給人感覺她和梁老師很熟。

可是有幾次當老師發朋友圈,詢問一些專業問題和尋求幫助時,小倩卻沒了平日里的熱情,一般不會回復。

很明顯,小倩是很想和梁老師拉近距離的,可這是僅僅靠幾句不痛不癢的讚美就可以辦到的嗎?

其實這麼「追捧」梁老師的朋友圈狀態,小倩已經堅持蠻久了,但除了在自己狀態下禮貌性地回復讚美,梁老師並不會同樣去給小倩的狀態點贊或留言。

小倩的故事只是萬千「討好縮影」中的一個,無論是出於工作原因還是感情需要,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取悅的方式去靠近對方。

這看似是一條捷徑,但實則未必會如期到達目的地。

02

每個人都有贏得別人讚賞的動機,這是一種本能的虛榮心,是我們自尊的來源。

人們會通過社會比較,來確定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並以此激發自己的積極行動。

在成長過程中,一些重要人物的願望和要求,還會內化為我們對自我要求的一部分。

比如父母或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都可能是我們日後理想形象的雛形,但是這隻能是一種參考和正向激勵,如果對他人的讚賞過於需求,很可能讓我們無法建立真正穩固的自我認知。

心理諮詢中,有一類來訪者,他們的心理模式是「他人取向」,本應該是「附加分」的他人評價卻被當作了「主考官」,為了獲得別人的愛和肯定,他們有著維繫完美關係的強烈願望。

為此,他們會過分關注別人的感受、想法和行為,反而漠視自己的意願,壓抑自身的需求,這個群體是極度不自信的人,沒有自我價值的評估體系,內心建設空虛。

瑩瑩和男友在一起三年多了,男友對她很不錯,可最近她總覺得對方隨時可能離開自己,為此她改掉多年的生活習慣遷就男友,凡事都把男友的想法放首位。

在作為朋友的我看來,這種討好完全沒有必要,因為男友對瑩瑩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光憑實際行動已經足以說明他對女友的愛,但瑩瑩還是想用自己的「犧牲」來為這段感情加把鎖。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因為這姑娘不自信,沒有安全感,的確,這是一個原因,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說瑩瑩對自己的伴侶不信任。

正常來說,一旦女生進入了穩定的戀愛關係,那就說明她認可了伴侶的人品、能力等條件,那就應該抱著信任對方的態度相處,信任他品質的同時,更要相信他對自己的愛。

不信任的關係是不穩定的,藏著很多可能隨時爆發的矛盾,更會讓你產生是不是應該取悅對方的想法,以此換取對方同樣熱切的回應。

好像有了這樣的回應,對別人的信任才會多一點,其實多的不是信任,而是自欺欺人的失衡感。

曾聽朋友A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剛到工作單位的小孫,顯得特別積極認真,會主動提出加班,幫大家倒垃圾、複印文件、分擔同事們來不及完成的工作等。

和他一起的還有另外五個實習生,相比之下,其他人的表現就有些平平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大家自然覺得小孫勤快靠譜,對他的評價很高。

之後不久的一次單位聚餐,小孫喝了一些酒,明顯有些醉意,和A聊了起來,說著說著他有些激動了,也開始吐露埋藏內心的真心話。

作為一個外地人,小孫覺得自己無依無靠,所以必須特別努力地維繫各種關係,他知道自己做了很多本不需要承擔的工作,為的就是讓更多的人喜歡他,在最後轉正的時候能多一份保險。

沒過多久,轉正結果出來了,小孫如期轉正,可是漸漸地,他不再像往常那樣無怨無悔地無私奉獻了,雖然對於額外的工作,也會應允接受下來,但完成效率和質量明顯下降了很多,於是同事私底下議論都覺得他這人太「假」,年紀輕輕就這麼有城府,之前花了大力氣維繫的人際關係,就這樣疏離了很多。

我想在小孫的心裡,其實他是很明白自己要什麼的,為此他可以委屈自己,討好眾人,作為新人,他迫切希望在最短的時間裡建立起大家對他的好感。

踏實做事需要很久才能被注意,與其這樣,不如自降身段取悅大家走捷徑。

但是,目的性太強的行為,註定無法持久。

工作和人生一樣,是一場漫長的征途,開場領先並不代表最後的勝利,相反,始終如一才更顯珍貴。

也許,真實表現自己的友善和價值,小孫能比現在走的更遠。

03

當你發現自己做事的時候,總是會不自覺地討好別人,你恐怕已經陷入了一種無法自拔的困境——沒有別人的讚賞和肯定,你的生活似乎完全沒有方向,甚至別人對自己的肯定,已經超過了自我評價的分量,這會加劇一個人的敏感和得失心,日積月累只會讓你更孤獨、更無助。

更可怕的是,你以為自己千辛萬苦得到的別人的肯定,一定是發自內心的,不曾想也許那只是別人對你禮貌性的回應,甚至還可能帶著一絲憐憫。

這樣毫無尊嚴的肯定,又有何用?

一旦養成了低姿態取悅別人的習慣,慢慢就會忘了該如何挺直腰板和別人說話,你會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周圍。

其實人都是有分辨能力的,真誠的讚美和虛偽的諂媚,都逃不過時間的考驗。

沒有人喜歡別人「動機不純」地接近自己,尤其是在一些人生閱歷豐富的前輩面前,小伎倆根本逃不過他們的法眼。

一旦讓別人形成了虛偽的第一印象,這個標籤恐怕會跟你很久,即便對方表面上不會拆穿,但在心裡你的分量已經被定格在了一個低位,這樣的打開方式,註定無法形成一段健康真誠的關係。

每個人的注意力都是寶貴的,大部分都用在了他人身上,留給自己的就一定所剩無幾,除了時間和精力的缺乏,當別人的分量高過自己,你會忘了要傾聽自己的心聲,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又該如何去自我提升呢?

很多時候,正是因為對方比我們優秀,才會生出要去討好對方的念頭,如果雙方勢均力敵,旗鼓相當,又何來取悅這一說。

一日不逆襲,我們永遠都會因為潛意識裡的自卑,而想要踮起腳尖取悅對方,這就是殘忍的現實,但很多人卻不自知。

04

前陣子,我在學習北大心理學碩士倬倫的課程,學到了一個概念:同頻共振

意思是想要吸引誰,要先成為對方那樣的人才行

如果你表現得像迷妹,那可能就真的只能做一個小粉絲。

給別人定位之前,別忘了先給自己定個位。

健康人際關係的前提是平等和尊重,而只有實力方可為你贏得這一切,自己強大了,才能從根本上改掉討好別人的壞習慣。

投資別人,不一定會得到正向回報,但是投資自己,肯定會得到進步和提升,所以說,取悅別人不如取悅自己。

一帆風順的人生未必就是好的,有缺點的人也有可能是真實可愛的,正因為有進步的空間,我們才會有前行的動力,才能在努力中體會人生的真諦。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但沒有了對比,也會沒有了幸福的體悟。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收穫一個個小確幸,讚美之詞固然動聽,但批評又何嘗不是一份禮物,只有認可自己的全部,才可能真正愛自己,才會有自信和自尊。

當你對自己有了正確、客觀的認識,同樣也會報以一顆寬容的心對別人,將對自己的信任延伸到他人身上,為各種關係打下堅實的基礎。

有了健康的心態,你將不再急於求成,不再想著走捷徑,因為我相信自己可以,所以晚一點也沒關係。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作者簡介:蒙琪琪,富書籤約作者,90後,走在成熟的路上,卻有一顆不願世故的心,時而熱血少年,卻也有安靜文藝的獨自時光,努力嘗試,跟隨內心,不斷實現生命的價值與厚度,堅信用最美的心活出自己絢爛的四季。本文首發富書(ID:zhongchoudushu),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想你,成了我一個人的秘密
如果不愛,請不要曖昧

TAG: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