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群體極化」是什麼?

「群體極化」是什麼?

哈嘍,大家好!又到每日不見不散的「輿論知識點」欄目

今天為大家來科普「群體極化」。

群體極化

「群體極化」現象是指團體成員一開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議後,人們朝偏向的方向繼續移動,最後形成極端的觀點。大量的研究發現,群體決策可能使個人更加冒險,也可能使個人更加保守。

百科定義:群體極化(group polarization),指群體討論使群體成員所持觀點變得更加極端,即原來保守的趨向於更加保守,原來冒險的趨向於更加冒險。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變化,社會化媒體也在逐步完善升級,所以如今的SNS社區或者網站都是網民發聲的聚集地,如今看來,網民們對社會熱點事件的關注度很高。以微博為例,在下午14時,「周揚青素顏」話題的討論量達到58萬,「博士學歷怕嚇著男方」話題的討論量達到47萬;同樣的以百度熱搜為例,則是「騎士不敵湖人」和「中國跳水攬10金」話題的信息量達到48萬,而這種大量的信息和評論在網路環境內很容易形成群體極化效應。

去年的經典案例「於歡案」中就存在著明顯的群體極化效應,在「於歡案」中,引發輿論關注的第一條報道是「南方周末」微信公號的文章《刺死辱母者》,當天過後信息量直接突破20萬條,隨後有《人民日報評論》、《澎湃新聞》和《新京報》等紛紛爭相報道,從細節到評論,全面覆蓋,從而引發了廣大網友們的輿論參與,其中不乏有信息遺漏、報道不實等情況。而網易新聞為了獲得更多關注,便將相關文章標題定為《母親欠債遭11人凌辱,兒子目睹刺死1人,直接導致了億萬網民的群體極化效應,輿論紛紛為於歡發聲「刺死辱母者」乃是正義之士,間接地影響了司法的公正判決。

當然「群體極化」未必是壞事,否則許多里程碑式的事件至今都不會順利實現,例如黑人權力運動、廢奴運動和女權運動等。所以「群體極化」具有雙重意義,積極的一面是可以促進群體意見一致,提高群體的凝聚力;消極的一面是放大了錯誤的判斷和決策,不利於後期運作。

今天的「群體極化」對您是否有所啟發?你還想了解什麼專有名詞,歡迎評論區留言~

— [ THE END ] —

歡迎添加清博小清微信:qingbozhishu001,備註「自媒體,拉群」,便可進群。歡迎加入清博自媒體交流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媒體指數 的精彩文章:

央企二級輿論指數TOP50周榜
咪蒙2018首次亮相,我很「失望」——她比想像中更厲害,我能怎麼辦?

TAG:新媒體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