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臉識別今年依舊是蘋果獨角戲?供應鏈曝國產手機廠商剎車的秘密

人臉識別今年依舊是蘋果獨角戲?供應鏈曝國產手機廠商剎車的秘密

在iPhone X手機中,蘋果在行業內第一次推出了基於三維識別感測器的人臉識別功能,並且取代了指紋識別,這一做法在部分消費者中引發爭議。可蘋果畢竟是手機行業風向標的存在,其對人臉識別的肯定,似乎預示著人臉識別或將在整個智能手機領域備受追捧,可事實和人們想像的不太一樣……

來自供應鏈的爆料

據台灣電子時報網站3月9日引述半導體行業消息人士稱,今年絕大多數安卓手機廠商(尤其是中國手機廠商)並不願意採用三維識別模塊。

之前,一些供應商曾經估計,今年一季度手機行業對於三維識別模塊的需求量會增加,因為蘋果將會在秋季發布的新手機中擴大使用人臉識別,另外在平板電腦中也推出人臉識別。

消息人士稱,目前三維識別模塊、感測器的行業產能依然不足,關鍵零部件供應緊張,這推高了三維識別模塊的價格。據稱,目前三維識別模塊的平均報價在30美元到50美元之間,相當於300多元人民幣。

除了供應鏈的爆料外,拓墣產業研究院預估,全球智能手機3D感測滲透率將從2017年的2.1%成長至2018年的13.1%,蘋果仍將是主要的採用者。產能、良品率、組裝工藝等問題讓3D感測模組很難在短時間大規模使用,這也讓人臉識別今年依舊成為蘋果的獨角戲。

應用缺乏也讓廠商躊躇

「大材小用」是當前智能手機廠商不太熱衷識別模塊的另一個原因,當人們付出幾百元成本後,卻發現產品僅僅能使用人臉識別,卻無法開啟其它相應功能,會有「浪費」的感覺。

人臉識別僅僅是三維識別模塊的功能之一,這一零部件能夠對周圍的物體、對象、空間進行掃描,建立數字模型,可以用於遊戲開發、或是用於增強現實軟體。

當然,目前人臉識別依舊是三維識別模塊的主要應用,過去三星電子、支付寶等曾經推出平面人臉識別,三星方案很快遭到破解,以下的人臉識別均指的是掃描臉部立體特徵的三維人臉識別。

不過,無論是人臉識別還是增強現實應用,三維識別實際帶來的應用功能仍然存在一些爭議,CNET等媒體的評測指出,iPhone X人臉識別實際體驗不佳,在很多場景下使用不便,不如過去蘋果的指紋識別。另外,增強現實並未出現殺手級應用,難以和任天堂風靡全球各地的《精靈夢可寶》遊戲相提並論。

事實上,雖然採用三維識別模塊的成本很高,但這並不妨礙國內各手機品牌對其的熱衷度,小米、vivo、華為等國產手機廠商都有推出搭載人臉識別功能的產品,不過面對元器件成本的上漲,恐怕終端售價壓力也不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腦報 的精彩文章:

真"次旗艦」!高通驍龍700處理器正式發布!
任天堂Switch有錢也不好買?有人嘗試推出山寨版

TAG:電腦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