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敢跟男人平分天下的女人

敢跟男人平分天下的女人

小編今天去鄉野的小路上踏青,突然看見有幾戶農名伯伯在蓋房子,一磚一瓦的很是認真起勁。

講真,蓋房子是個體力活,一般從事建築行業的都是男士居多,而機智的小編卻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在男性統一天下的建築行業里橫空出世的女建築師。

讓我們先來瞻仰一下這位這位被稱為「建築界女魔頭」的傳奇女性,相信有些朋友對她並不陌生。

扎哈·哈迪德的作品中包括米蘭的170米玻璃塔,蒙彼利埃摩天大廈以及迪拜舞蹈大廈(DANCING TOWERS)。扎哈在中國的第一個作品是廣州大劇院,北京銀河SOHO建築群、南京青奧中心、和香港理工大學建築樓等也都出自她手。

2016年3月31日,扎哈·哈迪德在邁阿密的一家醫院中因心臟疾病而去世,享年66歲。

1950年出生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一個富裕、開明的家庭。她的父母相信教育能使人獨立,在女兒身上投入了很多的期待。

18歲,哈迪德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攻讀數學系。22歲時,全家為了她的學業移居倫敦,她開始在著名的建築學府——建築聯盟學院學習。當時,她的導師是荷蘭著名建築師雷姆·庫哈斯。那會兒,哈迪德的火爆脾氣就很有名了,但那正是導師和同學喜歡她的原因,也是她作品中爆發力的源泉。

1977年,哈迪德畢業後加入大都會事務所(OMA),在那裡做了兩年的學生和六個月的合伙人,之後創立個人工作室,開始大量參與國際競賽。她的設計中開始出現銳角尖頂、流動絲巾一樣的長弧曲線,給大家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衝擊力。

2016年3月31日,因心臟疾病在美國邁阿密一間醫院去世。

扎哈哈迪德的逝世讓人十分心痛的,也震動了整個建築行業,記得小編遊學在外的時候,很幸運的參觀過她的設計。

其實一路走來扎哈哈迪德的成功之路也不是那麼一帆風順的,也許要想成功就要經歷狂風暴雨,但是她做到了。

哈迪德的成名之路充滿荊棘。儘管她很早就被稱作「解構主義大師」,儘管她大膽運用幾何結構,得過大大小小的獎項,有時一年多達四項,仍有很多人不能接受她怪異的設計方案。著名的主流建築師羅伯特·亞當就曾尖銳地批評:「她根本不考慮地板落差極大、牆壁傾斜、天花高吊……對其中生活工作的人有何不便。空間在哈迪德手中就像橡膠泥一樣,只是滿足她孩子一樣的玩興。」

她的不少作品都只能安靜地躺在圖紙上,無法付諸實施,她甚至一度被稱為「紙上談兵」的建築設計師。直到1993年,哈迪德才推出成名作——德國萊茵河畔魏爾鎮的一座消防站。她通過營造建築物與地面若即若離的狀態,達到一種海市蜃樓的效果。

1994年,哈迪德花費了極大的力氣,獲得了英國威爾士卡的夫灣歌劇院競圖方案的一等獎。但是,來自卡的夫地方的反對,最終扼殺了方案的實現。他們不願讓一個口音濃重、深色皮膚的女移民來主持重要文化建築的建設。哈迪德承認,這次挫敗曾給予她很大打擊。在倫敦生活了二十年,她卻未有一件作品在英國問世。

60歲的哈迪德是個工作狂,至今單身一人。她1950年出生於巴格達,1972年進入英國倫敦的建築學會學習。畢業後在倫敦創辦自己的事務所。

哈迪德的設計一向以大膽的造型出名,被稱為建築界的「解構主義大師」。這一光環主要源於她獨特的創作方式。她的作品看似平凡,卻大膽運用空間和幾何結構,反映出都市建築繁複的特質。

1993年,哈迪德推出成名作——德國萊茵河畔魏爾鎮的一座消防站。在它的建築方案出台、尚未實施之際,由於其充滿幻想和超現實主義風格而名噪一時。哈迪德通過營造建築物優雅、柔和的外表和保持建築物與地面若即若離的狀態,達到理想的效果。

這一次,哈迪德的獲獎作品是台灣台中古根漢美術館。評委認為她能夠大膽利用空間,巧妙運用幾何學原理,使作品與環境融為一體,成功展示了鄉村生活的美妙,因此才把本年度的大獎授予她。當代建築大師、評審團成員之一法蘭克·蓋瑞稱讚哈迪德的每一個設計都創意十足。

多方位出擊的哈迪德走著理論學術研究與設計實踐並重的路子,她的實踐幾乎涵蓋所有的設計門類。1983年,她在倫敦展出大型繪畫回顧展。此後,她的一些頗具實驗性和前衛的繪畫作品一直在世界各地展出,作品被眾多機構如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法蘭克福德意志建築博物館永久收藏。這些,都反映出一位特殊女性設計師的廣闊視野。

從哈迪德的多項設計作品的構思和表達方面來看,她與眾不同的伊斯蘭文化背景顯然弱於其所接受的英國式傳統保守精神。但不可否認的是,她的性格之中還有著強硬、激越的一面,她的許多設計手法和觀念似乎是在被阿拉伯血統中的剛勁精神熱烈地鼓舞著勇往直前。與此同時,她也在一些「隨形」和流動的建築設計方案之中流露出貼近自然的浪漫品位。

以「打破建築傳統」為目標的哈迪德,一直在實踐著讓「建築更加建築」的思想,於是才會有超出現實思維模式的、突破式的新穎作品。

扎哈·哈迪德的建築作品使她在學術界和公眾中贏得了廣泛聲譽。她所設計的註明日期的最優秀最著 名的工程是:德國的維特拉( Vitra)消防站和位於萊茵河畔威爾城( Weil am Rhein)的州園藝展覽館(1993/1999 ), 英國倫敦格林威治千年穹隆上的頭部環狀帶( 1999 ),法國斯特拉斯堡的電車站和停車場( 2001 ), 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的滑雪台( 2002 ),以及美國辛辛那提的當代藝術中心(2003)。

中國首都北京地標建築銀河SOHO的設計和廣州歌劇院[5]也是扎哈·哈迪德所創作。

望京SOHO

廣州歌劇院

哈迪德不但在建築行業有著「建築界女魔頭」的名號,在室內設計當中也有著很高的造詣。

她還完成了如下的傢具創作和內部裝飾: 倫敦的Bitar( 1985 ),札幌的Moonsoon餐館( 1990 ),由Sawaya and Moroni製造的Z-遊戲( 2002 ) 和Z-景觀(Z-Scape,2000)的傢具,Alessi的茶城與咖啡城(2003)。她所設計的臨時建築物包括:大阪的Folly(1990 ), 荷蘭格羅寧根( Groningen)的音像館 (1990),伯明翰的Interbuild藍圖雜誌館( 1995 ),義大利羅馬美蒂奇( Villa Medici)安裝網( installation Meshworks,2000),英國倫敦盤旋形畫廊的夏亭( 2000 ),以及西班牙巴塞羅那的R. Lopez de Heredia Vina Tondonia亭閣( 2001 )。

儘管哈迪德成為建築師的道路充滿荊棘,但她用實力說明了自己可以,在不被認可,被人非議的情況下,披荊斬棘,一路過關斬將,站在了業界的最頂峰。

作為設計師她無疑是成功的,是值得被人尊重,值得人們去學習的學習的。

作為女人她臉上時刻洋溢著自信的笑,這樣的女人才華橫溢,在生活中充滿朝氣與希望。

雖然這邊文章不長,雖然講的是一位已經功成名就的女建築師,但小編謹以此文,祝願那些在工作生活上迷茫的人,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向,堅持走下去。

總有屬於你自己的一片天地,無論男女只要對生活每天抱有希望,像哈迪德一樣時長將自信的微笑掛在臉上,那麼你就會離成功的路越來越近。

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2018流行這3種圍巾系法,隨意選一種系都很美!
JP摩根健康大會,中國勢力正崛起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