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建築和景觀共同融合為一個詩意且目標清晰的工作場所!

建築和景觀共同融合為一個詩意且目標清晰的工作場所!

項目陳述

PROJECT STATEMENT

在矽谷舊金山灣區的邊緣地帶,一處後工業化的場地被轉變為了充滿活力的園區,建築和景觀共同融合為一個詩意且目標清晰的工作場所。面積為9英畝的屋頂公園展示了建築與自然系統的結合,促進了員工與其所在環境間的聯繫,重構了人們對於建築和景觀的認知。藝術、生態環境和社交空間克服了退化且分散的場地條件,在電影般的場景中形成相互交織的關係,構建出一個富有生機和生物多樣性的環境。以Facebook的散步會議傳統為靈感,設計師在園區內設置了一條長達半英里的環形路徑,使員工和訪客能夠享受到沉浸式的漫步體驗,在四季變化中探尋景觀之美。作為園區長期規劃中最早完成的項目之一,MPK 20為綜合體設計以及可持續城市生態領域樹立了新的標杆。

▲Facebook總部坐落在加州門洛帕克的灣區邊緣,位於一個發展迅速且界線並不明確的場地之中。

項目說明

PROJECT NARRATIVE

閾限的場地

Facebook總部坐落在加州門洛帕克的灣區邊緣,位於一個發展迅速且界線並不明確的場地之中。北面的廣闊鹽田後退于海灣,南面的鐵道將園區與住宅區分隔開來。該場地曾經是一片灘涂濕地,定義出南灣的大部分景觀。1900年代初期開始,毗鄰的海灣被開發鹽田並用於工業鹽的生產。不斷擴展的矽谷逐漸填滿了鐵路與海灣間的空隙,加上高速公路的修建,這裡如今已被開發為輕工業與辦公用地。幾家創新公司曾在這裡安家,後於2000年代初期遷往別處,因此留下了利用不充分的棕色地帶。旁邊的鹽田也於1990年代停止了作業,在這數年間成為一些瀕危物種的棲息地。最終,該場地融合了工業環境、生態環境以及公共環境的複雜特徵,成為一處邊緣化且隔絕孤立的後工業化地帶。總部園區以及MPK 20的景觀設計方案憑藉一系列創新性的解決方案應對了來自場地的挑戰,同時立足於Facebook的公司文化,打造出富有生機且可持續發展的工作環境。

景觀化的工作場所

作為總部中心的標誌性建築,MPK 20也是園區規劃和迭代過程中的一部分。在過去的六年中,景觀設計師與眾多建築師、生態學家、工程師、樹木研究專家和土壤學家進行了合作,力求實現場地的修復和功能重置。設計團隊為戶外空間的開發、休閑設施及社交空間的布局、交通流線的規劃、景觀生態系統和水文系統的應用構建了一系列指導性的框架。功能空間的設計策略充分體現了當代科技辦公場所所需具備的可移動性、靈活性和社會互動性,以及文化、場所、設計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隨著園區在未來的發展,這塊貧瘠的場地將成為一張遍布社交空間和景觀的巨網,在連接社區的同時帶來更多公共路徑和棲息場地。80英畝的場地將有近三分之一被用作提供生態系統服務的戶外空間。

建築與景觀的融合

MPK 20被構思為「一個巨大的房間」,它將以一個樓層為2800名員工提供靈活而開放的辦公場地。停車場位於辦公層的下方,上方則是一個面積達9英畝的屋頂公園。建築與景觀以一種優美且具有科技感的方式相互交融,迎合了功能需求和場地環境,使開放空間最大化,同時將熱島效應降至最低,雨水徑流受到充分的控制和處理。辦公層的寬闊露台提供了充裕的休閑空間和戶外用餐空間。貫穿整個建築的樓梯、斜坡和電梯能夠直接通向屋頂,時而伸出、時而縮進的花園更為景觀增添了活力,使其與室內空間形成更密切的聯繫。

拓荒造林

屋頂公園提供了一個與自然緊密相連的場所,可供人們盡情放鬆、漫步和探索。其設計理念是創造一種無拘無束的自由體驗,這從本質上反映出了Facebook的公司文化。公園以一條半英里長的流動式循環路徑為中心,同時輔以一系列花園小路,通過不同的植被區域與集會點和觀景點相互交織。當漫步於屋頂時,西面的樹林、圓形小屋、活動草坪、草地、東面的林間空地以及咖啡館等形態各異的景觀和空間將不期而至。一系列藝術裝置、遮陽結構、擋風牆點綴在景觀之間,帶來舒適而有魅力的集會和社交空間。

電影般的景緻

景觀設計以電影取景的手法框選出遠處和近處的風景,鋪設出一段沉浸式的全景體驗。前景、中景和遠景通過精心布置,強化了空間的圍合感。屋頂邊緣的矮牆更強調了遠處的視野。設計師以鹽田上樹枝狀的圖案為靈感,使景觀的地面也呈現出相似的幾何形態,從而構建出一種電影般的場景。起伏的地勢更突顯了這一紋理,為屋頂帶來變化的空間。樹林從地面伸展至建築上空,使場地和建築形成連接,同時帶來多樣的視野和空間。植被的選擇也參考了電影配樂的概念,以三至四個樹種鋪陳整個場地,展現出富有韻律和季節性的美感。

生態與植物多樣性

為了在多風的屋頂上打造具有適應能力的景觀,設計師參考了許多類似的場地,並藉此挑選出了能夠適應灣區沿岸土壤貧瘠、排水不暢且多風的地理環境的耐旱植物。本土物種和引進物種被共同種植在公園中,以提供鳥類和授粉昆蟲的棲息地。沿海鼠尾草、針草坪、石蘭灌木和鼠李花園搭配河岸下層植被和本土橡樹,共同形成了兼具生物多樣性和美感的豐富環境。屋頂公園的設計由團隊和奧杜邦協會共同完成,整個景觀可以通過監測和管理系統為生物提供繁殖、築巢和覓食環境。在過去兩年中,已經有38種鳥類棲息於園中,並且鳥類的數量還在迅速地增加。Facebook還舉辦了數次觀鳥活動和員工交流會。民間科學家們對屋頂公園帶來的生態和植物學效益以及教育和保存價值表示了極大的肯定。

技術與管理

這一龐大而複雜的景觀系統根植於設計、技術與管理的聯結。該項目是建築師、結構工程師和電氣工程師密切合作的結果,其規模和進度體現出了謹慎而系統化的施工模式。該項目的建立、維護和功能布局均要求持續性的管理手段。該項目最值得注意的部分是土壤、排水系統和灌溉系統的整合式設計。通過置入由一系列初級和次級的地下排水系統構成的網路,屋頂的輪廓和地形模擬了自然的排水系統和土壤條件。景觀設計師還開發了一套維護手冊,用於指導Facebook公司和維護團隊在未來繼續對景觀進行監測和管理。持續參與景觀的維護和管理,將帶來極其寶貴的反饋和經驗。

▲面積為9英畝的屋頂公園展示了建築與自然系統的結合,促進了員工與其所在環境間的聯繫,重構了人們對於建築和景觀的認知。

▲設計師以鹽田上樹枝狀的圖案為靈感,使景觀的地面也呈現出相似的幾何形態。這一做法使路徑得以靈活地圍繞在固定的建築和樹木周圍,同時帶來空間尺度的變化。

▲場地平面圖

▲這一龐大而複雜的景觀系統根植於設計、技術與管理的聯結。

▲當漫步於屋頂時,西面的樹林、圓形小屋、活動草坪、草地、東面的林間空地以及咖啡館等形態各異的景觀和空間將不期而至。

▲公園以一條半英里長的流動式循環路徑為中心,同時輔以一系列花園小路,通過不同的植被區域與集會點和觀景點相互交織。

▲功能空間的設計策略充分體現了當代科技辦公場所所需具備的可移動性、靈活性和社會互動性,以及文化、場所、設計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系列藝術裝置、遮陽結構、擋風牆點綴在景觀之間,帶來舒適而有魅力的集會和社交空間。

▲屋頂上設有一百個10』x10』的天窗和通風窗,在滿足辦公室採光需求的同時也成為景觀中的一部分。

▲景觀設計以電影取景的手法框選出遠處和近處的風景,鋪設出一段沉浸式的全景體驗。

▲屋頂公園提供了休閑、漫步和探索自然的好去處。

▲沿海鼠尾草、針草坪、石蘭灌木和鼠李花園搭配河岸下層植被和本土橡樹,共同形成了兼具生物多樣性和美感的豐富環境。

▲前景、中景和遠景通過精心布置,強化了空間的圍合感。屋頂邊緣的矮牆更強調了遠處的視野。

▲建築與景觀以一種優美且具有科技感的方式相互交融,迎合了功能需求和場地環境,使開放空間最大化,同時將熱島效應降至最低,雨水徑流受到充分的控制和處理。

註:文章來自谷德設計網,僅供學習與分享,關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文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告訴我們,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現代園林 的精彩文章:

有朝一日有了錢,定先圓了我的花園夢!
花境,怒放的生命!

TAG:現代園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