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進京城顏值最高的美術館,我們在梵高名作面前聞到了雛菊的香

走進京城顏值最高的美術館,我們在梵高名作面前聞到了雛菊的香

藍天草地,青松白房。

一個文藝新坐標在這個冬天風靡京城。

它不會因為冬天而樹木蕭瑟,

它反而因為寒風而鬱鬱蔥蔥,

因為它叫做

一個擁有199棵松樹的松美術館

松美術館坐落於城市邊緣,北京溫榆河畔。這裡有一片中西結合的園林,兩邊是中式的建築與牌樓,中間是純白色的尖頂西式建築。除此之外,目之所及都是松,以及碧草連天。

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

蘭秋香風遠,松寒不改容。

——李白《於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

置身於這裡,彷彿了卻了一切煩心事。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能被這一份白凈的輕鬆和美好所感染。在松美術館首展期間,塗塗很榮幸成為了它的官方公共教育合作夥伴,從12月到3月我們帶領百餘個親子家庭走進博物館。那麼,現在學著塗塗的方法,帶孩子們走進松美術館,欣賞一種「松」的美學吧!

當你沿著格拉斯小道一路前行,好像瞬間從喧囂的現代城市穿越到法國巴比松的鄉下村莊。而當孩子們踏入松美術館院落大門的那刻起,一種精心策劃的美值得孩子們發現。

別急著走到展廳,來松美術館的第一步,看看松美術館的庭院吧!高低起伏的小小山丘、身姿各異的挺拔松樹、猶如地毯的青青草地……在藍與白之間、自然與建築之間、東方與西方之間、古典與現代之間,松美術館在它的室外造了一場絕美的「大地藝術」。

只蓋一棟建築不好嗎?

為什麼要規劃整座庭院呢?

其實,松美術館就是解答美術館為何而存在的最佳場所。

在每一次的博物館課程中,我們都會問孩子「這座美術館有什麼與眾不同?」。

有的孩子回答:「它的地點不同,很多美術館都在城市中心,而它在森林裡!」

還有的說:「這裡看起來比其他美術館小一些,但是很美。」

更有說:「松美術館很漂亮很輕鬆,實在是太舒服了~」

孩子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你能意識到環境變化對於觀展體驗的影響。一座美術館不僅僅是收藏美,它給予觀眾的,是由內而外的傳達美,普及美。美的作品、美的建築、美的空間,缺一不可。這裡沒有擁擠的街道、沒有吵鬧的車鳴、沒有漫長的排隊等候,唯一的聲響就是麻雀飛動的聲音與飛機划過的軌跡。

這座松美術館是創辦人王中軍先生與設計師歷經一年的老房改造項目。原本這座庭院是個私人馬場,收藏藝術品多年的王中軍突發設想,與設計師一拍即合打造了如今的松美術館。

美術館的主體建築並沒有推翻重建,而是在原有英式黑瓦紅牆別墅的基礎上,使用黑白兩色,打造極簡風格建築。選擇松樹,也是因為王中軍的一次旅行經歷,他在偶然間看到了一片具有禪意的松樹林。靈感萌芽,松美術館誕生。

美術館為何而存在呢?美術館是彙集藝術品的集中地,同時也是一個民族與國家審美的代表,是人們接觸美、感受美的地方。通過松美術館一步一景的設置,孩子所需的對自然、藝術、中國美、建築美的感受,無需言語便深有體會。感受到美術館的重要性,是孩子們尋美的第一步。

松美術館首展《從梵高到中國當代藝術》可謂是一部集大成的中國現當代藝術史,這裡展示了王中軍先生多年來個人藏品80件(套),件件都是不能錯過的經典!

比如說這裡有梵高、畢加索、培根、莫迪里阿尼、莫蘭迪等西方現代藝術大師的名作。

文森特·梵高《雛菊與罌粟花》(局部)

弗朗西斯·培根《抬手的男人》(局部)

阿爾貝托·賈科梅蒂《蒂亞戈雕像》

還有吳冠中、趙無極、靳尚誼、陳丹青、岳敏君、張曉剛、方力鈞、冷軍、周春芽等中國現當代藝術大師載入史冊的佳作。

艾軒《穿越狼谷》(局部)

張曉剛《血緣-大家庭,全家福》(局部)

吳冠中《蒙馬特》(局部)

雖然這個展覽里梵高和畢加索作品格外吸引眼球。不過塗塗推薦先去欣賞一下松美術館地下一層展廳中的藏品。

松美術館是一個私人美術館,因此這裡面的藏品完全符合了收藏家的個人喜好。王中軍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收藏藝術作品,用了20年的時間完善了自己的收藏體系。他本人就是學藝術的,所以在對藝術作品的收藏中,有著非常敏銳的觀察力。

在課程中,我們從王中軍最早收藏的羅中立、陳逸飛、艾軒、何多苓等學院派藝術家的畫作開始,帶著孩子們感受不同時代的中國審美趨勢。

在張曉剛、方力鈞、劉野、岳敏君等藝術家作品面前,孩子們與家長可以明顯感到人們思想、藝術形式、藝術內容的不斷變化。在腦洞大開解讀作品的同時,不妨和孩子用這些問題啟發好奇心:

這些作品都畫了什麼?

故事主角是誰?傳達了哪些情緒?

查查這位藝術家還有哪些作品?

他們的靈感來源於哪?

……

在了解中國繪畫之後,來到美術館的一樓展廳,看看最重量級的兩幅作品吧!

不用再打飛的去梵高美術館就能看到梵高名作啦!《雛菊與罌粟花》離你近在咫尺,這可是王中軍花費3.77億人民幣購買獲得的喲!《雛菊與罌粟花》是在梵高去世前一個月時創作的,燦爛至極,是梵高的巔峰之作。

當我們帶著孩子來看梵高與畢加索的時候,用了三個小道具,輕鬆的讓孩子對作品印象深刻,還讓他們感受到了梵高的藝術精神。

道具1:攜一束雛菊

梵高在創作這幅作品的時候,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那時他的病情好轉,從田野里采了一捧鮮花,雛菊清香,罌粟迷人。他擔心花朵無法常在,因此支起畫板將花畫了下來。

綻放的鮮花,如同鮮活的生命。在每一次的課程中,我們都帶了一束雛菊花讓孩子們通過嗅覺獲得與梵高當年同樣的體驗,是不是令人記憶深刻呢?

道具2:讀一封來信

在去年大熱的文藝電影《至愛梵高》中,整個故事都是圍繞梵高寄給弟弟的信件引起的。你讀過梵高的信嗎?

在課程中,孩子們擁有的第二個小道具就是梵高的信。我們選擇了表達梵高藝術情感的信件,通過孩子們稚嫩的言語表達出來。當孩子們念完時,觀看著梵高的畫作,一種無法表達的情感油然而生,有不少家長被這些信件與孩子們朗誦所感動,甚至留下淚來。那麼,一起聽聽小朋友的朗讀吧!

道具三:立體卡片插插插

巴勃羅·畢加索《盤髮髻女子坐像》

你是不是也很發愁,畢加索的立體主義怎麼都搞不明白。塗塗們曾做過一套畢加索藝術盒子,用立體卡片的形式輕鬆的將立體主義的原理解讀出來。在孩子們一遍遍的玩耍中,「為什麼畢加索筆下的人物很奇怪」這個問題,就輕鬆解答了~畢加索立體卡片可以購買哦,請點擊→我們用了兩年時間,研發了一套畢加索藝術盒子

最近的中央美術學院本科藝考考題上了熱搜。在美術鑒賞試卷中,有一道策展人題目難住了不少人,但是難不住跟塗塗看展的孩子們!這個問題,只要來到松美術館就能解答。

很多家長在帶孩子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的時候,都只把目光放在珍貴的作品、傳奇的文物上,其實每一個優秀的好展與好館都值得我們好好觀察。

如果你收藏了很多作品該如何分類?

如果你準備建造一座美術館,會做成什麼樣子?

如果你要策劃一場展覽,你最想給觀眾看到什麼?

如果你有一座美術館,你會為觀眾做哪些服務設施呢?

……

這些問題看似離我們很遠,但在思考過程中,孩子們能得到很多關於藝術與觀展禮儀的啟發,學會換位思考。

在松美術館明亮的太陽房裡,孩子們拿起紙筆暢想著自己也有一座如同松美術館一樣,輕鬆、高雅、美麗的美術館……

孩子們為每位觀眾製作一本美術館使用手冊。從介紹語到作品的簡介,甚至是美術館裡的服務設施都一應俱全。孩子們站在美術館的角度上,思考美術館對於觀眾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看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啊啊啊啊孩子們都已經贏在博物館了,留給我們大人的時間不多啦!

TAG:趣看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