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這一領域將在2018年迎來投資熱潮,再不來就真的晚了

這一領域將在2018年迎來投資熱潮,再不來就真的晚了

本文系商業周刊App付費文章,禁止轉載。

商業航天領域的成熟讓風險資本對這一領域的興趣增加

「一個廣闊的太空新時代正在展開」

如何判斷阿里或騰訊公司未來三個月的股價走勢?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未來可能將為投資人們提供新的判斷依據:用衛星遙感相機結合圖像識別技術,統計這些公司門口的車輛變化情況,預測合作夥伴數量增減,從而預測其股價變化。

中國越來越多的公司致力於航天領域創業,並期待成為中國的「SpaceX」,其中也包括關注這一領域的風險資本。一名航天領域專業人士曾在2017年受邀與航天科技集團員工進行交流,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台下坐的都是技術人員,不過他們問的問題都是關於創業的。因看到商業航天產業存在著巨大的創業和投資機會,國內首家專註商業航天產業的投資機構創想天使目前在商業航天全產業鏈進行了整體布局,創始合伙人牛旼在2015年接觸到民營航天創業公司後,成為了專註於這個領域篩選創業公司的投資人。他經歷了兩年的孤獨時刻:「2015年是中國商業航天元年,長光衛星、藍箭空間等為代表的一批民營航天公司成立。因為技術和質量管理不成熟,一些商業衛星發射失敗,同時並沒有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導致社會資本持謹慎觀望態度,因此國內商業航天產業在2016年進入了短暫低谷期。」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

發展條件較好

現在,中國民營航天正從低谷中爬起。藍箭空間CEO張昌武告訴《商業周刊/中文版》,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商業航天有較高的技術門檻,不會像消費品和互聯網行業一樣白熱化,不過2018年會是行業爆發的一年,預計將有更多的參與者進入。藍箭公司是北京一家服務於國際發射服務市場的民營商用運載火箭提供商,預計將於2018年使用運載火箭發射衛星群。「中國有六十多年航天工業技術積累,隨著國際航天市場的發展,中國也在實施軍民融合戰略,並對商業航天領域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如果說2015年是中國商業航天的元年,那麼2018年應該是中國商業航天的爆發年。」牛旼說。他認為2018年商業資本將湧入航天領域,催生大批商業初創航天公司。

創想天使合伙人 牛旼

成本的下降,使得商業航天的想像空間增大。商業航天的核心之一在於衛星,包括衛星製造、發射、運營、應用等領域,具有產業鏈條長、服務領域廣等特點。過去,成本是制約商業航天發展的主要原因。受技術、管理、效率以及制度多種因素制約,傳統航天成本居高不下。中金公司2017年10月發布的報告《商業航天:千億美元之藍海,經濟增長新動力》顯示,據NASA估算,阿波羅登月項目的成本逾1500億美元;美國太空梭累計發射135次,成本約1137億美元,平均每次發射費用8.5億美元。2013年之後,SpaceX以0.56億/次至0.62億美元/次的發射價格進入商業發射市場,全球主要火箭型號的商業發射價格逐年下降。

在需求端,全球衛星遙感數據等需求也在提升。根據數據機構Euroconsult統計,2015年全球商業遙感數據市場規模為17億美元、遙感數據附加值服務市場規模為320億美元;不含東南亞、大洋洲的亞太地區2025年將增長至4.09億元人民幣,未來10年複合年均增長率為8%。根據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對衛星產業各細分領域未來十年的需求預測,2017年至2026年全球商業發射次數平均41.2次/年,火箭搭載商業航天載荷平均261.9個/年。

在中金公司分析師王宇飛看來,中國商業航天供需兩端均有較好發展條件。「在供給端,中國航天發射、衛星製造服務行業發展順應全球航天產業大勢。微納衛星發展迅猛,民營企業迎來進入航天領域的契機。在需求端,通信產業對衛星通信帶寬的需求、大數據產業對衛星遙感數據的需求、第三世界國家的衛星發射需求,有望共同撬動中國商業航天藍海市場。」

衛星的小型化和量產化趨勢正在對航天工業造成顛覆,進一步催化了航天工業的產業變化。傳統的衛星研發以「高軌大衛星」為主,軌道距離在36000公里左右,衛星上天對重量、功耗的要求大,研發周期長達5-7年,成本超過10億元。民營航天公司主攻的則是「低軌小衛星」,成本和製造周期得以大幅下降。根據北京未來宇航空間技術研究院發布的《商業航天產業發展展望》,目前衛星製造技術門檻不斷降低,而功能不遜於大衛星的微小衛星的成本更下降到只有幾十萬元。翎客航天CTO楚龍飛表示,火箭和衛星製造將是航天工業中最先爆發的領域,未來1年至3年內更多的衛星將被送上天空。

民營商業航天崛起

藍箭、零一等民營航天公司均有在2018年進行火箭發射的計劃,如果發射成功,將有望成為中國民營航天行業的引爆點。翎客航天的目標則是在2019年完成百公里級飛行及軟著陸回收試驗。「如果試飛成功,翎客航天有望成為中國首家掌握進入太空並返回地面、擁有自主研發可回收火箭核心技術的民營航天公司。」楚龍飛表示。

我國首家「民營火箭」製造研發企業零壹空間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製的OS-X系列火箭發動機已於2017年12月22日成功完成整機試車

政策曾被認為是影響中國民營公司開展航天領域探索的最大瓶頸,不過這一限制正在被解除。「以SpaceX、OneWeb為代表的美國商業航天公司的高速發展,為中國商業航天的發展樹立了榜樣;也恰恰正因為對方在美國,而且是民營企業,中國也必將有對標的民營商業航天公司發展壯大。」牛旼這樣表示。《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中提出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有序參與航天科研生產、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空間信息產品服務、衛星運營等航天活動,大力發展商業航天。

與此同時,中國的民營航天公司也必須學會在航天集團和航天科工集團兩大「國家隊」的夾縫下求生存。長期以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為中國運載火箭的唯一生產商。隨著商業航天的興起,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依靠自身導彈工業基礎迅速切入了小型運載火箭研製序列,民營航天企業也開始成立並開展了小型運載火箭研製。王宇飛判斷,未來中國也將複製美國的道路,全產業鏈將現央企民企共存。「政策扶持上一些細化規則並沒有落地,民營航天公司和央企仍存在競爭關係。」一名要求匿名的行業人士這樣表示。牛旼則認為,民營商業航天企業將發揮其機制靈活、勇於創新等優勢迅速崛起,從而成為中國航天的一支重要力量。

由於2015年之前中國缺乏民營航天公司,大量人才集聚在航天集團和航天科工集團。現在,越來越多的體制內成員進入了航天創業領域。從北航飛行器設計專業博士畢業之後,楚龍飛加入了航天系統。2014年,楚龍飛離職加入了創業公司翎客航天擔任聯合創始人。他所看到的機會包括國內的政策正在變得開放、上下游出現了完整的商業產業鏈。加入翎客航天之後,他幫助公司引進了更多體制內人才,目前翎客航天吸引了十多名來自航天集團的資深技術研發人員和管理人員加入。

行業的成熟讓風險資本對這一領域的興趣增加,目前經緯等風投機構和騰訊、阿里等公司也在這一領域進行了布局。根據公開信息,經緯、賽富、北極光等機構在2017年4月投資了微小衛星太空實驗服務商天儀研究院,明勢資本投資了千乘探索等公司。在海外,2015年,騰訊領投太空科技初創公司Satellogic A輪融資,2017年,騰訊又參與了B輪融資。這是一家利用最新的納米衛星技術獲取高解析度、實時的衛星圖像,從而實現全球監測並量化數據的公司。

隨著越來越多的納米衛星被大學、科技公司、政府機構和私人發送到太空,他們將以極低的成本提供全面的地球「覆蓋」

從小有著宇航夢的的牛旼,正在籌劃未來去太空旅遊。「一個廣闊的太空新時代正在展開。不能把航天工業當作純粹的技術,它的背後是一個無限的、未知的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它如同太空+,可以有無數種可能,無限想像。」他這樣表示。

撰文:李好

編輯:馮艷彬、周靈鴿、齊宇琨

點擊你感興趣的關鍵詞

立即獲得關於TA的更多信息!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周刊/中文版 的精彩文章:

小米要到美國賣手機?這或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交易量暴跌、全球加強管控……比特幣人氣正在褪卻?

TAG:商業周刊/中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