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解密:晚清GDP世界第一,是日本的5倍,但是還打不贏日本呢?

歷史解密:晚清GDP世界第一,是日本的5倍,但是還打不贏日本呢?

關於「晚清的GDP世界第一」這一觀點,在學術界是存在普遍爭議的。

儘管我個人並不認可這一觀點,但為了把這個問題講得清楚些,還是簡單介紹一下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吧:

關於對晚清時期中國GDP總量的估算,主要來自於英國已故著名經濟學家安格斯·麥迪森的統計數字,同時,安格斯·麥迪森也說了,他的結論是「猜測性的」。麥迪森在他2001年寫的《世界經濟千年史》一書中這樣描述:「1820年時,中國的GDP比西歐和它們附屬國的總和還要高出將近30%」。同時根據這本書的一幅圖表顯示,1820年清朝的GDP佔到全世界的32.9%。

其實在麥迪森之前,另一位法國的學者彼得·布雷克測算 1840 年中國 GDP 佔世界比重高達 37%。

那麼麥迪森們的數據究竟準不準確呢?學術界對此是多有爭議的。別說西方世界了,就算是在清朝時的中國也沒有任何一份對中國經濟的科學的統計資料留存下來,憑什麼大清亡了這麼久之後,西方的學者可以有零有整地估算出中國GDP的數據?

然而看到這些數字的人大多都有自己的解讀。有的人是抱恨,覺得如此富庶的中國居然被貧弱的外族肆意欺凌,搞得國已不國;有的人則懷著阿Q般的自得:我們先前比你闊得多啦!你算什麼東西!

事實果真如此嗎?

如果拿1820年的清朝與當時的日本比,中國還是佔盡優勢的。但我想,這個說「是日本5倍」的朋友,他想比較的其實是甲午戰爭時候的中日經濟。因為在近代中日之間爆發的戰爭就是1894年的甲午戰爭,在這個甲午年的時候,中國其實已經遠遠地落後於日本了。

麥迪森所統計的中國,應當是剛剛跨過清朝的鼎盛時期,而當時的日本還處於德川幕府時代,農業化的日本在德川家族的統治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它們只有一些小手工業,對外通商的對象也只有中國等少數幾個國家。

而半個世紀後,日本已經經歷了明治維新,它們學習西方的先進思想和技術並且迅速地實行了工業化。他們建立了一批以軍工、礦山、鐵路、航運為重點的國營企業;他們引進繅絲、紡織等設備,建立示範工廠,推廣先進技術;他們招聘外國專家,派留學生出國,培養高級科技人才;他們在日本全國掀起了產業革命的高潮。

也就是說,到了甲午年,依舊以農業經濟為主的中國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工業化和大機器生產的日本,戰端未開,結局已定。

在1894年的時候,中日之間GDP的比是多少我們無從考證,我認為絕不會有5倍的差距。即便中國的經濟總量遠高於日本,其質量也是遠遠不如對方的。

以史為鑒,我們需要明白一個道理:要想在未來可能的交鋒中立於不敗之地,不僅要在經濟總量上超過對方,還要在質量上、在國家實力上把對方遠遠甩在身後。這樣才能永遠把它踩在腳下,叫它永世不得翻身。

當然,這說白了就是一個富國和強軍的辯證統一關係。我們說富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強軍也非常關鍵。二者不是對立矛盾的,而是辯證統一的。

我們經常拿晚清做例子,是啊,提起這段屈辱的歷史,我就非常生氣。當然了,這段歷史,我們無法改變,所以我們要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不能讓這悲慘的歷史重演。

晚清的GDP位居世界前列,可就是這樣,竟然被日本所侵略。原因很多。武備廢弛,是啊,當時雖然晚清比較富有,但是軍隊在幹啥,將領又在幹啥。當時有這樣一個說法,騎兵沒有馬,水兵不下水。當戰爭來臨的時候,水兵竟然僱傭漁民打仗,騎兵竟然臨時買馬。

不僅如此,上層統治者昏庸,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要是真打,就一致對外。不要明明想打,但是意志又不堅決,就是想打一下看看具體情況。覺得打不過就和談,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看著這些條約,我就心痛。

一個泱泱大國,竟被這些彈丸小國欺負的一點脾氣沒有,大國的尊嚴何在。幾十萬的軍隊竟然擋不住幾萬軍隊,軍隊的尊嚴何在。銘記歷史,就是讓我們以史為鑒,防止重蹈歷史覆轍。

因而,我們不僅要講究富國的重要性,也要強調強軍的重要性。不然,雖然你富有,但是你保護不了你的勞動果實,那一樣沒用。

GIF

今天小編就寫到這裡,大家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歷史深度解秘」,想和我討論歷史相關知識或者問有關歷史問題的朋友們,歡迎評論,謝謝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小魚 的精彩文章:

研究揭示了大腦如何跟蹤運動中的物體,時間和速度是很重要的因素
她憑藉《十二生肖》而大紅大紫,你還記得那個漂亮女主角coco嗎?

TAG:吳小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