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殲20的下一步改進,發展對海、對陸打擊能力是核心

殲20的下一步改進,發展對海、對陸打擊能力是核心

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仿製蘇聯的米格-17F戰機,然後消化吸收發展出了自己的殲-5系列戰機以來,中國航空走過了漫長而曲折的自主研發之路,直至今日終於走到了世界一流的位置。而其中最耀眼的明星,無疑屬於殲20隱身戰機。儘管其已經服役,但持續關注的軍迷對它的後續改進型號熱情依舊,充滿期待。

服役後的殲-20霸氣側漏

我國科學院院士、航空工業科技委副主任,亦是殲-20項目的總設計師楊偉在近日接受記者採訪表示,殲-20是中國目前現役最強的戰鬥機,以隱身為代表的先進戰鬥力將會撕破敵人的空中力量,禦敵於千里之外,達到「踹門」的目的。楊偉直言不諱地表示,撕破敵人防禦固然重要,但還不夠,等數量足夠多以後還要執行其他作戰任務。

眾所周知,曾經的另一個明星裝備殲-10戰鬥機從2004年服役以後,具有三代半特點的殲-10B和殲-10C也已經研製成功列裝部隊,並且還在替換老舊的二代機。可以預見,將來殲-20也會持續改進系列化發展。那麼殲-20下一步重點發展方向是什麼呢?

殲20具備強大的掛載能力

目前我軍雖已大規模裝備殲-11和殲-10三代機並形成戰鬥力,但卻仍舊有大量過時老舊二代機殲-7和殲-8需要替換,在替換二代機的過程中早批次服役的三代機面臨到壽退役問題,可謂是青黃不接,機隊換裝壓力巨大。目前定型服役後的殲-20自然是一場及時雨,極大的緩解了我國防空安全壓力,這個時期的殲-20以制空為主,奪取制空權,用隱身能力配合體系作戰,禦敵於千里之外。

等到殲-20批量服役滿足部隊最低需求,那麼殲-20的進一步改進型號自然也會陸續服役。改進方向除了換裝更先進的雷達、航空電子設備以及目標發動機渦扇-15,繼續加強對空作戰能力以外,其重點將是增加對海、對陸的打擊能力,以增加殲-20的多功能性。

L-15教練機掛載TL-20小直徑炸彈測試

用於對地打擊的傳統精確制導炸彈國內各個廠所都推出了自己的系列化產品,在珠海航展上可謂是琳琅滿目,比如雷霆系列、飛騰系列、雷石系列、天戈系列,隨著我國無人機在國際市場上不斷獲得訂單,配套的精確制導彈藥銷量喜人,並在實戰中證明了自己。專門用於四代戰鬥機內置彈艙,類似美軍SDB小直徑炸彈,我國也已在航展上展出相關說明,天龍系列精確制導炸彈新成員TL-20小直徑炸彈甚至都由L-15教練機掛載測試。過不了多久,國產小直徑炸彈也會陸續服役。

內置彈倉掛載SDB小直徑炸彈的F-22A戰機

F-22A由於設計之初優先考慮的是奪取制空權,所以彈艙容積有限,導致F-22A服役以後無法掛載尺寸較大的防區外導彈。除了破壞隱身能力在機翼下掛載,F-22A無法在隱身狀態下對海、對陸進行超視距攻擊。儘管美國內部有聲音傳出要重啟F-22A生產線推出F-22A的改進型號,但美軍逐漸捉襟見肘的軍費和飛速上漲的重啟費用以及高昂的改進研製費用,讓美軍望而卻步。到目前為止F-22A也沒有配備防區外導彈,或許隨著已經服役的F-22A進行升級後,研製出能夠塞入F-22A機腹彈艙的防區外導彈,同樣受制於彈艙尺寸,新研製的導彈尺寸有限從而導致射程比一般外掛的導彈小,這就意味著F-22A需要深入敵區更多距離才能發射,戰場應用狹小。

機腹彈倉容積巨大的殲-20有很大的改進潛力

與F-22A相反的是,殲-20由於有後發優勢,設計之初就已經考慮到要掛載大尺寸彈藥,設計人員為殲-20配備了容積巨大的機腹彈艙。儘管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未有消息確認為殲-20配備的防區外對面打擊導彈研製成功,但憑藉中國在導彈武器上的造詣,只要殲-20後續改進型出來,配套的導彈自然也會跟進。比如殲-10A之前還未能使用鷹擊-91反輻射導彈,改進型的殲-10B和殲-10C都能夠掛載使用,用於超視距打擊敵方雷達站。由於殲-20彈倉更大,未來研製出的防區外對面打擊彈藥自然是射程更遠,可以在敵雷達發現距離之外投送導彈後返回,提高了戰場生存能力。

研究表明,隱身戰機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具有高的多的生存能力,特別是在電子戰掩護下。其不僅可以更近的接近目標,而且生存能力能夠提高一個數量級。因為,在面對強大的對手,或者在爭奪制空權的初期,使用殲20進行攻擊,無疑比使用殲16更加合適。殲-20在相關方面的發展,將強化殲-20戰鬥力,提高我國空軍實力,為戰略空軍建設添磚加瓦。

作者:利刃/希夕回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殲20 的精彩文章:

原來這才是西方國家最怕的,殲20算一個
中國第四種隱身戰機即將代替殲轟7:彈倉是殲20兩倍大

TAG:殲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