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閻慶民談註冊制 證券界這八大焦點話題最受關注

閻慶民談註冊制 證券界這八大焦點話題最受關注

3月12日,針對市場關心的註冊制、新三板流動性和退市公司投資者權益保護等問題,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列席政協經濟界別小組討論會後接受了證券時報記者採訪。

當天早些時候,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烏日圖表示,將適時推動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證券法修訂草案。對於證券法修訂是否和註冊制改革互為條件的問題,閻慶民表示,要創造條件來實施註冊制,前期資本市場存在「四個不」的問題,包括不成熟的交易者、不完備的交易制度、不完善的市場體系、不適應的監管,資本市場的發展完善今後還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註冊制是否會在2020年之前推出?閻慶民表示,要創造好的條件,推出註冊製取決於市場「四個不」的問題是否解決到位,具備基礎和條件後就會推出。

近日,滬深交易所分別發布了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了六種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對違法公司「一退到底」。隨著後期退市公司的增多,退市公司中涉及的中小投資者權益如何保護成為市場關心的話題。對此,閻慶民表示,退市和中小投資者保護本來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但如果處理得好,賠付得當,就能對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進行很好的權益維護。現在,證監會在推動從刑事、行政和民事等方面完善對投資者的補償。

閻慶民指出,會運用好已有的先行賠付、支持訴訟等機制,以及中小投服中心的持股行權試點,維護好中小投資者權益。在投資者先行賠付方面,閻慶民表示,有大股東賠付和保薦人賠付等不同方式,這對資本市場中小股東權益保護都是很好的。

針對新三板流動性問題,閻慶民表示,去年底新三板已經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企業分層和優化交易環節等措施,市場運行有所改善,今年將繼續推進完善新三板市場的改革,但暫時沒有考慮降低投資門檻的問題,仍將繼續進行企業分層和提高對非公眾公司監管的有效性,實現精準監管。

針對近年來市場上債券違約增多的情況,閻慶民表示,從整體情況看,交易所債市違約佔比很低,大部分還是銀行業金融機構(承銷的債券違約),券商今年將會繼續完善債券質押等制度。對於交易所債市發展今年會否大力推進這一問題,閻慶民給出了肯定的答覆。他表示,去年因為市場原因,尤其是籌資成本比較高,債市發展略慢一點,今年若實體經濟基本面得到改善,將會大力發展公司債。

證券界代表委員吐露「心聲」 八大焦點最受關注

今年兩會,證監系統有10位代表委員亮相,既包括現任和已卸任的證監會領導、職能部門及派出機構的負責人,也包括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業協會等會系統單位的有關負責人,其中不乏一些新面孔,如深交所總經理王建軍、證監會首席會計師兼會計部主任賈文勤等。截至目前,會程過半,他們依法履職、建言獻策,帶著資本市場的熱點問題和投資者關切內容頻繁「亮相」。

在兩會的議題中,如何實現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富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特色資本市場成為了代表委員們討論的主線,具體來看,資本市場服務新經濟、完善退市規則、從嚴監管尺度等是兩會期間資本市場的焦點議題,另外加大對違法違規的懲處力度成為了共識。

焦點一

提高資本市場 服務新經濟的能力

新經濟、獨角獸,成為了兩會熱詞,不僅監管層表達了「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適應性」,積極擁抱新經濟的巨大熱情,就連已經在境外上市企業也吐露出希望回歸A股的意向,網易、搜狗、百度等互聯網企業的掌門人都紛紛表示,只要制度允許,期待著在A股上市。富士康A股IPO從申請到過會僅耗時36天的超快節奏,從側面反映出資本市場對新經濟企業的支持力度。

姜洋:證監會支持國家戰略,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四新」產業,重點支持創新型、引領型、示範型企業,會改革IPO規則、出台一些措施服務新經濟,按照現有規則支持新經濟企業併購重組。

劉新華:新經濟的模式、業態、盈利方式和過去完全不同,需要在司法上保證這些新模式的有效運行,這就要求需進一步吸引人才,形成強有力的新型人才群體,為促進新經濟發展提供基本保證。

王建軍:應當允許一些未實現盈利的新經濟創新型企業上市,這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有重大價值,也有助於推動國家經濟結構升級,證監會和交易所正在抓緊推進對新經濟「獨角獸」在境內市場發行上市提供條件,做試點和準備工作,深交所層面的規則準備已經基本完成,如果深交所不能為這些企業做好服務,不能為他們的發展創造條件,那將是重大損失。資本市場不能再錯過這樣的機會。「真誠地邀請新經濟企業能夠留在境內,也真心地歡迎新經濟企業來深交所。」

提出修改《公司法》第103條、第131條以完善雙重股權結構制度供給的議案,及時回應新模式、新科技及公共領域特殊企業合理的股權安排需求,進而完善基礎性的公司制度。

陳小澎:證監會正深入研究支持新經濟新業態的政策舉措。以服務國家戰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導向,吸收國際資本市場成熟有效有益的制度與方法,改革發行上市制度,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適應性,加大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支持力度。

歐陽昌瓊:對於新經濟企業上市,現行的法律規定沒有障礙的,應當大力支持;遇有障礙的,與國內法律法規不一致的地方,可能要做出特別安排。比如證券法第十三條明確規定企業要有連續盈利,公司法里規定要同股同權。有一些新經濟企業做不到證券法和公司法相關的法律規定,需要作出相關的安排。

焦點二

需創造條件推出註冊制

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延長股票發行註冊制授權期限至2020年2月29日,使註冊制改革的話題再次成為熱議。註冊制改革是資本市場發展的方向,是資本市場改革中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改革,需要創造條件來穩步推進,這不僅關係到資本市場穩定發展,而且涉及到保護投資者權益。穩步推進註冊制改革,尤其要提前做好各項配套改革,從而提高投資者對註冊制改革的信心。

肖鋼:註冊制改革是資本市場改革的「牛鼻子工程」,十分重要,但與此同時註冊制改革也需要具備一些支持條件才能實施,從核准制到註冊制改革,中間必然會有一些過渡,因此不能馬上實施註冊制。不過不能馬上實施註冊制並不意味著現行的核准制就不可以加以改進和創新,應該將其視為一個歷史的、動態的過程,這是一種很好的探索或者說嘗試,不斷的積極創造條件,推進符合中國國情的註冊發行制度。

王建軍:加重資本市場犯罪刑罰力度是十分緊迫的,這既是為註冊制改革、證券發行市場化改革做好鋪墊,同時也是推動重大風險防範化解,助力打好三大攻堅戰的有效舉措之一。

焦點三

退市規則將持續完善

退市制度的完善能夠持續改良市場生態秩序,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倒逼企業「脫虛向實、重視主業」,所以多年來監管層一直在完善退市制度。近日,滬深交易所分別就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徵求意見,對重大違法退市情形做出詳細規定,堅持重大違法公司「一退到底」。因退市新規發布時間正好在兩會期間,成為了代表委員熱議焦點。

姜洋:交易所對退市規則做出細化安排,主要是強化了交易所一線監管責任,證券法中規定了交易所對企業有暫停上市、終止上市的職責,對於那些達到退市條件的企業,該退就退。

王建軍:推出退市相關規則的核心就是清理整頓市場秩序,尤其是存在欺詐發行等情形的各種重大違法行為,要堅決清理出市場,「還市場一個河清海晏的環境」。

歐陽昌瓊:應當進一步改革完善退市制度,嚴格監管借殼上市,建議考慮不再將補貼類收入計入公司利潤,防止已連虧兩年的上市公司逃避退市監管。不斷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將有利於市場化處置「殭屍企業」、化解過剩產能、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市公司的退市最能體現市場之手的作用,尤其上市公司中的「殭屍企業」更應當通過市場化機制實現退市。

焦點四

資本市場從嚴監管將持續

自2017年以來,證監會颳起的監管旋風所到之處,改革落地更有效率,從IPO從嚴審核,到督促中介機構歸位盡責,再到不少違法違規者受到嚴懲,監管部門回歸監管本位,堵塞監管漏洞,補齊制度短板,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A股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進程持續加快,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穩步推進,要更好地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唯有持之以恆,讓資本市場的從嚴監管成為常態。

姜洋:新股發行常態化之後,只要有上市需求的企業都可以報材料,依法從嚴監管肯定會繼續。

肖鋼:從嚴監管市場是建立有效監管制度的一個必須手段和措施,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前後,全社會槓桿融資進入股市的資金規模、渠道、機構等,沒有一個部門能夠綜合統計出來,監管各管一段就導致統計數據不全,這對決策產生了影響,現在回頭看,當時是有歷史局限性的,當前進行的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正在朝著統籌協調的方向,取得了非常重要的進展,這是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也符合我國金融業發展實際。

王建軍:這幾年深交所扛起一線監管職責,不斷強化依法全面從嚴監管,有效提升監管能力,嚴守風險防控底線。從實踐看,一線監管取得了較好成效,對市場參與各方的規範引導作用逐步顯現,異常交易頻發高發情形得到遏制,市場運行總體保持平穩有序的良好態勢。

張野:將技術風險防範納入金融監管協調中,從金融風險防範層面加強技術風險防範協調,使得技術系統安全運行,為金融領域的整體安全提供基礎的技術保障。

柳磊:為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在併購重組中的主渠道作用,遼寧證監局要立足遼寧轄區的實際情況,在建言獻策、重點扶持、從嚴監管等方面多管齊下,將繼續加強對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的事中事後監管,同時強化併購重組中介機構監管。

陳小澎:證監會一方面將大力推動併購重組市場化改革,繼續緊緊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三去一降一補」,加大對產業併購的支持力度,助力企業通過併購重組整合資源;另一方面,將對市場約束薄弱、市場博弈不充分的事項,繼續依法從嚴全面監管,對規避借殼、「忽悠式」「跟風式」和盲目跨界等重組行為加大監管力度。

焦點五

加大對違法違規的懲處力度

證券領域的違法成本偏低已成為各界共識,不少人認為這是導致欺詐發行、虛假披露、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亂象的根本原因。雖然對於涉案者的懲處在從嚴監管的背景下,往往已達到了「頂格」處罰,但是,相對於其可能獲得的巨額利益和股民遭受的慘重損失來說,處罰力度往往顯得不夠,不少代表委員呼籲要大幅度提高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的制度成本。

姜洋:證監會是依法行政,不少案件都是頂格處罰,需要從法律層面加大對證券犯罪的刑事處罰力度。資本市場的開戶投資者達到1.3億人,涉及很多家庭,要穩定社會,必須要穩定資本市場。

王建軍:現行《刑法》對欺詐發行罪的刑期配置偏低,罰金刑顯著輕微,與其對國家金融管理制度破壞程度和對公眾財產侵害程度嚴重不相適應,罰金與當前資本市場融資規模下的犯罪獲益不相匹配。

建議提高該罪刑期,由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提升至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時可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無期徒刑,切實發揮徒刑對於犯罪行為的強大威懾力。同時加大單位罰金額度,將對單位判處的罰金幅度提升至非法募集資金金額5%以上10%以下。

焦點六

更好地發揮期貨 對實體經濟的服務作用

從2006年、2007年的「積極穩妥地發展期貨市場」,到2008年、2009年的「穩步發展期貨市場」,再到2015年的「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又到今年的「推動期貨市場發展」,近年來,政府工作報告對期貨市場發展的表述一直在變化。從這些變化可以看出,政府對發展期貨市場的態度更為積極,定位更為清晰。

姜洋:中國大宗商品進出口總量非常大。過去,國務院期貨管理條例在我國期貨規模還比較小的時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下一步,我國原油期貨上市以後,就有很多國際投資者、海外投資者的參與,沒有法律調整、規範相關關係,這對開放是有影響的。無論是出於國際化的需要,還是我們自身發展的需要,都要求期貨法加快推出。

賈文勤:在協調制定農業政策過程中考慮利用期貨工具,在政策體系構建中,如財政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產品收儲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等方面將期貨工具納入農產品相關政策體系。

柳磊:從期貨市場服務「三農」的角度出發,在推廣「保險+期貨」創新模式方面,建議中央財政將「保險+期貨」試點項目納入補貼項目,並直接明確補貼比例為80%以上,形成由政府財政資金補貼大部分保費的長效穩定政策,更好地服務「三農」發展。

焦點七

制度改革更好服務經濟轉型

直接融資質量的提升與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保障密不可分,為形成融資功能完備的市場,必須在資本市場的制度建設方面下工夫。

肖鋼:國家經濟要轉型,增長動力要轉換,必須要發展資本市場,發展股權融資,這首先要把市場基礎制度建立好,要讓資本市場成為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市場,不能單純的依靠監管部門,應該是全社會和市場參與各方共同的一種責任,特別是市場文化建設,這需要更長久的時間。

李秉恆:我國製造業企業併購境外優質企業獲取先進技術的需求日益強烈,但《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外資併購規定》制定時間較早,給企業跨境併購的實施帶來了一定障礙。建議修訂《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允許外國投資者在跨境換股時以要約收購方式取得A股股份;確立外國投資者資產規模、最低持股比例的豁免標準。修訂《關於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的規定》,放寬境外被併購公司主體資格至符合條件的境外非上市公司。

目前採用股票期權和限制性股票進行的股權激勵,在行權或股票解禁時,員工應納稅所得額按「工資、工薪所得」計稅,最高適用45%的稅率;出售股票時,收益按「財產轉讓所得」計稅。股權激勵個稅負擔較重,降低了利用資本市場實施人才激勵措施的效果。建議降低股權激勵中適用的稅率,並取消雙重徵稅,以更好地發揮股權激勵措施的作用。

焦點八

投資者保護貫穿在監管之中

保護好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是資本市場所有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監管層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要切實保護好中小投資者的利益,要靠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明顯制度優勢的體制機制,做好中小投資者的代言人,廣大中小投資者需要什麼、關心什麼、期盼什麼,資本市場就向什麼方向改革發展。

姜洋:中國資本市場散戶多,投資者保護是監管部門非常重視的事情,穿透式監管有利於保護投資者,這是中國特色,投資者保護工作一直是證監會在堅定推進的,證監會有很多投資者保護規則,將與市場機構一起共同推進投資者保護工作。

歐陽昌瓊:應當建立健全證券市場民事賠償制度,增加市場參與方的違規成本,使投資者的損失能夠得到賠償,真正將投資者保護落到實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網 的精彩文章:

主力資金凈流出超40億 龍虎榜機構搶籌3 股
手法翻新突擊創利 上市公司與交易所 「鼠貓大戰」

TAG: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