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CPI上漲超預期 中國央行離加息還遠嗎?

CPI上漲超預期 中國央行離加息還遠嗎?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月份CPI數據,2月CPI同比2.9%,漲幅創2013年11月以來新高。這也是我國的CPI在過去4年多時間裡,首次逼近3%的目標值。

事實上,節後大家對2月份CPI早有看漲預期,因為春節期間,除了豬肉價格還在下跌,其他東西無一不漲價,所以普遍認為2月份CPI是2.5%,但沒料到2月份CPI能夠直接跳升這麼快。

縱觀這次統計局公布的CPI數據,我們發現拉動2月份CPI上漲貢獻最大的有三大類:第一大類是食品類,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3.6%,蛋類價格上漲22.5%,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12個百分點;鮮菜價格上漲17.7%,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47個百分點;水產品和鮮果價格均上漲8.7%。

值得關注的是,豬肉價格呈現下跌的,豬肉價格下降7.3%。今年春節前後豬肉價格走下降通道,似乎今年豬周期與CPI波動沒有明顯聯繫。2月份在豬肉價格出現下跌的情況下,CPI都已經接近於3%,可見若是國內豬肉價格再上漲CPI將會破3%

第二大類是娛樂文化類,這類拉升3.7%,不過娛樂文化類價格上漲乃是受到春節效應的影響,上漲勢頭肯定難以維繫。第三類是醫療保健類,拉升了6%,這主要是近期我國醫改所導致的,也不具有可持續性。所以,未來拉動CPI價格上漲的仍然是食品類價格,主要是肉菜蛋、煙酒水果。

那麼,食品類價格上漲會一直沿續下去嗎?先分析一下2月份食品類價格大漲的原因:一方面,去年春節是在1月份,而今天春節延後至2月份,也就是說去年CPI是1月份高,2月份節後就下來了。所以拿今年2月份春節時期的物價與去年同期的節後較低基數相比,當然會出現較大的落差。

另一方面,今年春節氣溫偏低,全國大範圍降溫天氣,影響了農產品的生產和運輸,加之春節期間對農產品的需求增加,導致2月份食品價格上漲。與此同時,春節期間出行人數增多,交通旅遊費要漲一漲。還有大量務工人員要在春節期間集中返鄉,城裡的勞動服務類行業的價格也在水漲船高。

實際上,春節假期前後的CPI大反彈,主要是由食品、娛樂、醫藥價格上漲所構成,並不能說明任何問題。我們尚不能妄斷2月份的CPI數據快速跳升是因為通脹抬頭的頭系,後續還有待觀察。

現在大家關心的是,CPI已經很接近3%了,後續中國央行究竟會不會跟著美聯儲步伐進行加息呢?對此,我們認為後續通脹是否來臨,固然是央行上調利率的標準之一,但絕對不是唯一標準,央行加息還要看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中國經濟的恢復情況,如果今年上半年中國的實體經濟恢復情況好於預期,而CPI指數又繼續上漲,那麼央行就會考慮加息。只不過加息工具影響較大,央行近年來比較慎用。

目前央行更傾向於有針對性的加息,為了調節短期市場的流動性,央行可能使用逆回購工具,而調節中期市場流動性則用MLF,通過利率的指引來對市場流動性的把控。另外,房貸利率的上調也是更有針對性的利率調整。

再者,美聯儲今年持續加息和縮表早已沒有懸念,當美聯儲加息和縮表後,中美兩國的利差開始大幅收窄。此時,在境內的國內外資金是否會大量流出以中國就值得警惕了。現在美元指數在歷史底部徘徊,一旦展開大幅反彈,人民幣出現貶值預期,那麼,我國央行還是會隨勢步入加息通道中。

最後,輸送性通脹離我們已不遠。如果僅是節假日和氣候因素,這樣的CPI反彈不可持續。而最為可怕的則是輸入性通脹抬頭。今年以來,先是包括華潤雪花、青島啤酒在內的多家啤酒企業宣布,隨後,康師傅也開始執行新的價格,康飲茶/果汁系列提價2-3元。

關於調價原因,這些企業普遍的表述系「原料價格上漲,運輸成本、人員成本上漲」。從目前情況看,以進口原材料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已經連漲好幾年,石油價格也已經衝破60美元大關,隨著需求的持續回升,全球物價的上漲應該是可以預期的,屆時中國央行也一定會採取措施提升利率。

2月份CPI出人意料的大漲,這主要還是食品類、服務、交通類價格上漲,原因是假日和氣候是因素,但如果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導致輸送性通脹來臨,屆時國內實體經濟又健康復甦,那麼中國央行主動採取加息可能是存在的。只是中國房貸利率已進入加息通道,資產泡沫破裂恐怕只是時間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執著財經 的精彩文章:

李嘉誠出售3800畝地產項目有何難言之隱?

TAG:不執著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