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國藝術之旅36:利物浦最美的大學和最小的展覽

英國藝術之旅36:利物浦最美的大學和最小的展覽

利物浦大學是全英的老牌名校,也是全英研究型名校聯盟「羅素大學集團」的創始成員之一,所以必須過其門而入。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這裡的建築值得一看,紅磚主樓是維多利亞時代的產物,此處現在成了校內的維多利亞博物館。

雖說是博物館,但它卻更像是個小型餐廳,一進門的一樓大廳很熱鬧,不少學生和教師在這裡用早餐,得知我們要去博物館,管理人員略有點驚訝,或者說還有點受寵若驚的神情吧,大概沒有什麼遊客,尤其是中國遊客會特意探訪這裡的博物館。

博物館展廳在二樓,除了我們三人,再沒有其他觀眾,能在這裡享受專場待遇,真不錯。

博物館的藝術品收藏不多,但看得出來展覽部門卻很用了點心思。

一個十多平米的小廳有一個名為「Take a Seat」的主題展,這也是我所見過的最小的展覽了。

五六幅不同時代的椅中人像被收集展覽在一處,用以表達「座椅」之於肖像的不同含義,比如由此而來的權威感、正式感等,其中還有英國當代藝術大家弗洛伊德的作品。

果然都是「椅中人」

大概長期囿於展廳面積和展品數量的限制,展覽策劃人便練就了一身螺螄殼裡做道場的好本事,所以這個迷你展的藝術水準和學術水準都相當不低。

走廊很窄,僅容兩人並行,但兩側的牆壁上都上了版畫,光線不明,但有些畫面即使在暗中也這樣奪目,細看原來是倫勃朗。

真正的「是大師總會發光的」!

多麼倫勃朗!

還有一幅大版畫是依達?芬奇《最後的晚餐》而作,年代比較早,因此畫面上還能看見基督的雙腳。

三樓是小小的科技展廳,原諒我這文科生吧,實在對其內容不甚明了,但窗外的風景卻明媚有風致。

此時已放晴,雲也白,天也凈,紅磚的牆便格外明艷,恍若童話般美好。

幾棟紅磚老樓圍出一塊綠地,它們皆以人名命名,有Johnston、George Holt、Ashton、Whelan等,不知道是贊助人還是著名校友,這是理工學院的所在地。

這是一群老樓,後面的心理、健康、醫藥學院也都是一色的紅磚房,這卻是仿古建築,為是的保持統一的建築風格,看來倒是一色的古雅寧靜。

在這裡做學術,可以完全不問窗外之事吧?

海鷗很活躍,不停穿梭於幾乎無人的道路,帶著海和天的氣息。

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是沃克博物館,離從利物浦大學很近。我們從校園出來,朝著海的方向走,卻像走向了天空。

這樣低矮濃稠的雲太美妙,讓人想起諸神必定藏在雲里,俯瞰人間!

沃克博物館是利物浦最著名的繪畫博物館。

左側的就是沃克

近看屋頂上還有海洋女神的雕塑,她旁邊站得筆直的就是利物浦的吉祥物——利物鳥

自中世紀到當代,一條完整而精彩的美術史脈絡貫通,這也是大多數有實力的博物館標配。

本來此館最著名的是拉斐爾前派的作品,但因剛剛有一場關於這個畫派的特展結束,有些藏品尚未上牆,略留了些遺憾。

好在羅塞蒂的巨制《但丁之夢》仍然在目,三米多寬的作品,是我見過他最大的畫。

羅塞蒂《但丁之夢》

一眼望見的就他早夭的愛妻、他的繆斯希達爾,雖然畫面上有數個角色,但每一個都是她的臉。

簡單直白的真愛!

英國畫家瓦茨的作品數量龐大,質量也相當高,細密空靈的筆觸間有超現實的美感,筆下的人物總更帶有維多利亞時代謎之詭譎與頹廢感。

展廳的畫掛得太密太高,畫面上總有避不開的光斑閃動,更顯得畫面幻影幢幢。

瓦茨的《末日騎士》系列

17世紀法國大師普桑的名作《有弗西翁的風景》是吸引我們前來的珍寶。

這樣一幅大畫中,畫眼只在前景的小小一處水塘邊那個弓著身子的女性。背景中宏闊古典的風景和陽光下的建築全作了氛圍的渲染,看似一個安寧祥和的場景,卻不想正上演著令人心驚的一幕。

她是古希臘雅典將軍弗西翁的妻子,丈夫被判了叛國死罪被燒死,而且為了防止有人瞻仰,他的骨灰不許下葬。

妻子深知丈夫的冤屈,於是偷偷把他的骨灰帶回雅典,並決定用自己的身體當作丈夫的墳墓,讓他的靈魂安息。

此刻,她正捧著丈夫的骨灰和著流水送進嘴裡,一旁的侍女警惕地打量四周,而那些遠處陽光下的人卻全然不知。他們的黑暗而愚蠢的裁決最終因為這個勇敢的女性而失了效。

那些陽光之下的莊嚴與公正,正好與前景這一處小小的陰影形成對照,構成一種道德上的反諷。

普桑的道德感一向很強!

十幾個大展廳已經算是不小的規模了,匆匆走過時總會有一些異樣的閃光讓你腳步停頓,是了,是魯本斯、倫勃朗、委羅內塞、庚斯博羅……是他們拖住了你的目光。

大師的光芒是掩不住的。

17世紀巴洛克大師魯本斯《墨勒阿革洛斯與阿塔蘭忒》

16世紀威尼斯大師委羅內塞《發現摩西》

一張伊麗莎白女王的畫像,超級華麗麗。左右兩角分別代表英格蘭皇室和法國皇室

最為驚異的發現倒是這裡有一幅《蒙娜麗莎》,是17世紀仿達?芬奇而作,雖對大師手筆小心翼翼亦步亦趨,極力做到分毫無差,但即使如此,卻只需一眼間便能感受到它與大師高下立判。

總歸還是失之毫釐,繆以千里!

不過此畫真算是這裡的大明星呢,誰讓它山寨的是《蒙娜麗莎》呢,只要是和這個名字沾親帶故,必然會有一場熱烈圍觀。

實力山寨版,不過和原作的差距仍然是千里之遙

藝術品恆河沙數,能進入歷史者寥寥,每一幅都經歷過一代又一代的目光檢視,其中有些當紅一時卻最終消彌無跡,有些寂寞當世卻終成不朽,有些幾沉幾浮爭議不斷,每一幅都有自己的故事。

當然,一件作品想要獲得《蒙娜麗莎》的地位,除了藝術水準本身,她身上不斷積累的各種傳奇般的經歷也成為它光芒的一部分。

藝術史也是喜歡講故事的。

有兩個小展廳的牆上徒留四壁空空如也,館方特堅一牌,寫著「請不要擔心這兩個廳的作品,它們並未被盜,只是在進行展覽調配」,英式幽默,令人莞爾。

來,還是看看原作吧。這是盧浮宮裡達·芬奇如假包換的《蒙娜麗莎》

羅米,北京大學文學碩士、藝術學博士,希望與你一起走到博物館裡,走進藝術史里,體味藝術的妙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送你一座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威廉·布萊克研究現狀——威廉·布萊克長詩《彌爾頓》的圖像研究

TAG:送你一座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