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中國式商業類型片體系的消費升級

《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中國式商業類型片體系的消費升級

孫佳山 周祚

用戶:「消費升級」在當下中國的一個本質是「消費者的升級」

中國電影可以說是近年來文化娛樂領域中「消費升級」的典範。短短几年內,消費者對電影的需求一再變化,熱點口味年年都在變,似乎讓人摸不到規律——就在幾年前,大家都以為「IP」和「流量明星」是解決一切電影消費需求的靈丹妙藥,但之後無數血本無歸的案例表明,並不存在滿足消費者的萬能公式。

想要把握住觀影者的需求,必須要看到,近年國內電影市場「消費升級」的一個本質是「消費者的升級」。隨著「90後」和「00後」逐漸成長為觀影主力人群,他們的成長環境決定了未來電影的消費需求方向。

換言之,新一代的消費者對於電影產品的需求是多樣化的,沒有哪一種電影類型或題材會滿足他們的全部口味,而由於新一代消費者對於電影明星和角色的需求從「高大全」式完美明星轉變為更多樣化、伴生性、有一定小缺陷的新時代偶像,這就要求電影也必須完成從「合家歡」、「人見人愛」的製作模式向「小眾人群引爆」、「長尾效應」等多樣化供給的轉變。

另一個特徵,是新一代的消費者對於宏大敘事和幻想內容的審美疲勞。由於這一代消費者在成長的過程中更加註重對於自我意識的培養,他們更多地需要能夠在電影中找到現實生活和真情實感的投射,直擊心靈的「共鳴感」成為比「明星臉」、「炫麗特效」更為重要的因素。因此我們既可以在市場上看到成功的IP和續集影片,也能看到很多失敗的案例,因為成敗的關鍵並不在於IP和流量明星,而是在於是否創造了這種對應現實的共鳴感。

產品:「賀歲片」時代已過,商業類型片的多樣化供給尚未形成

回到春節檔電影產品本身,如果將歷年春節檔電影票房放在一起,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對於春節檔電影的類型需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從喜劇賀歲片,到合家歡的特效大製作,再到IP(包含導演個人品牌形象)電影。終於在今年,戰爭動作片《紅海行動》和懸疑喜劇片《唐人街探案2》這兩部看起來不太「春節檔」的影片,力壓更為符合傳統春節檔影片印象的《捉妖記2》和《西遊記之女兒國》,成為了最後贏家。

表面上看,當看電影成為一種春節「新民俗」時,觀眾並不是特別在乎「這片子適不適合在春節看」。但在更深的層次上,我們可以看到所謂「賀歲片」的時代,或者說同質化影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無論是春節檔還是別的檔期,觀眾需要的都是「自己喜歡的電影「。

但從今年春節檔所反映出來的,恰恰是由於商業類型片的供給不足,這導致真正的中國式「大片」沒有生髮的土壤。因為真正的高概念、大製作影片,是要建立在一個有足夠多的商業類型片的基礎之上的。對於中國電影產業來說,與其在「春節檔」的誘惑下,去製作風險和收益對等的大投資大片,還不如靜下心來先把內功修鍊好,能夠產生足夠合格的商業類型片之後,再來探索中國式「大片」的工業體系。

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特徵是從《湄公河行動》《戰狼2》到《紅海行動》,這一系列主旋律的愛國主義情懷影片的成功,我們可以看到主旋律題材和商業類型片的結合,是一條即符合電影工業發展模式,又符合新一代消費者需求的可行道路。

不管是主旋律、還是IP巨作、還是特效大片,我們的電影產品供給需要多樣化的、符合現實的、滿足人民群眾精神需求的合格的文化工業產品,這將是未來幾年內擺在電影從業者面前的主要命題。

市場機制問題還很多 建立真正成熟市場任重道遠

除了以上說的幾個方面,在市場機制上,我們也要看到,建設一個真正成熟的「全球最大電影市場」,任重而道遠。

比如面對全國市場中如此巨大的地區差異,一刀切式的單一院線制是否限制了電影產品多樣化的供給?比如統一的最低票價,和統一的票房分成方式,是否造成了片方、影院的積極性沒有被完全發揮出來?比如被戲稱為「劫貧濟富」的電影產業發展基金,是否有更好的扶持機制?比如如何為商業目的性沒有那麼強的藝術電影創造空間,並讓消費者們用腳投票來實現其長尾效應?

雖然2018年的春節檔開了個好頭,但是革命尚未成功,比賽還只是剛剛開始,距離終場的慶祝還有幾乎一整個賽程的距離。祝願2018年的中國電影市場能夠跑得更快更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媒介之變 的精彩文章:

從《羊城暗哨》到《風箏》:如何愛上你的「敵人」?
劉慈欣的思想試驗與集體性召喚中的「人」

TAG:媒介之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