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獨闢蹊徑入自由——趙以人

獨闢蹊徑入自由——趙以人

趙以人,1942年生於江蘇邳縣。1969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科,受業於謝海燕、陳大羽、馮健親、李長白、劉菊清、江小竽、楊培釗等人。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家。曾在無錫美術展覽館、廣東嶺南美術館舉辦個展。出版有《趙以人畫集》。

成功的藝術家都要經過一個漫長的探索、奮鬥過程,江蘇畫家趙以人也不例外。他為實現自己的藝術追求潛心修鍊,讀古賢的書佔據了他許多時間。他在自己獲得的知識框架內,將師傳統和師造化兩者很好地結合到了一起。他的作品不乏佳構。這也是他通過修鍊,在漸入禪境後所獲得的成果。

趙以人虔誠地繼承中國畫的衣缽。但他不視繼承傳統為單純地學習繪畫形式和技巧,而是努力探索中國畫的博大內涵。他的藝術風格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他不無的放矢,不無病呻吟,而是努力追求作品的高逸和凝重。他的作品既深沉又平淡,既簡潔又繁複。他以自己的睿智和慧眼自由自在地馳騁在水墨世界裡,遨遊在詩情畫意間,徜徉在筆下的雜花、荒渚、荷田、野葦中……他的筆墨嫻熟、空靈,再加上良好的文學和書法修養,使其作品展現出厚實的底蘊。他善畫鷺、鷗。太湖的千鷗萬鷺為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創作條件。他也愛畫荷。太湖岸渚,荷塘、水灣到處有荷。春風荷尖尖、夏雨催荷艷、入秋蓮蓬老、冬看蓮可憐,這些都成為了他筆下的美景。

趙以人的許多作品都展現出其作為北方人的豪放和敦厚的性格。他作畫既能細密,又能疏放。許多作品施以焦墨,體現出獨到的藝術風格。他的作品《繁華圖》張力盡露。畫家以水破墨、以墨破彩,使畫面顯得斑斕亮麗、氣勢升騰,既濃烈奔放,又歸於高雅平淡。對於這種從理論轉換為實踐的中國畫技巧,趙以人深諳其中奧妙,並隨心所欲地在作品中進行詮釋。青藤、八大山人、「四僧」、老缶的筆墨神氣都可在他的作品中尋到痕迹。他的這種藝術境界若沒有實實在在的基本功和可貴的探索精神,光憑「貴者膽」和傳統技法是無法達到的。

趙以人客居江南數十載。江南的風物、人情對他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他雖身居鬧市,卻不喜豪館、名區,不喜寵養的名花、尤物;相反,鄉籬野卉、秋草懸石、游魚寂塘等都成了他詩誦、描繪的心儀之物象。他很喜歡畫美人蕉。這種村舍旁、馬路邊常見的野花很難入畫,但他將其倚以修竹、配以籬杖、詠以詩篇,使紅、白、金黃的花朵在筆下勝似牡丹。他曾在一幅作品中寫道:「修竹叢叢稻畦彎,美人蕉美倚荷田。花枝無序繽紛態,雞鴨白鵝隱其間。家住花叢人稱美,日暮家家對酒禪。雨濕江南氣溫高,一日不見花路攔。」他體會著花的野味、身姿、神韻,並將優美的意境盡展畫中。

趙以人的小品畫也有著很高的水準。《歌起湖上唱紅菱》《一籃叫賣翠欲滴》《香雪海拾趣》《翠鳥游魚圖》等作品描繪的都是江南風物一隅。他筆下那些紅菱百合、鮮嫩的藕節、帶花的絲瓜、將濯秋水的老蓮蓬,均寄情寫意、抒以平淡、懷以熱烈、引人聯想。對於一些主題性作品,他也通過花鳥畫來進行表現。他的這些作品不僅淋漓盡致地彰顯出水墨畫的獨特魅力,同時也抒發了自己的情懷。

寫意花鳥畫家也必須具備對工筆和兼工帶寫畫法的良好駕馭能力,在尋找表現對象時應以豐富多彩為目標。趙以人既能工,又能寫;既專於寫意花鳥,又涉獵山水、人物畫。他的作品或具玩味感,或令人眼前一亮。從他的作品中可看到他對生活細節入微的觀察,以及真實的文人心境。歲月的積累帶給他豐富多彩的藝術內涵。讀他的畫,既可遊走於變化多端的水墨幻境中,又可領略跨度頗大的用筆技巧;既可從珠璣顧盼的題畫詩中得到畫里畫外的美的享受,又能從中感受到人生的深沉和厚重。他用自己的作品說話,將平淡、洒脫又頗具個性的水墨藝術展現在世人眼前。

豐收圖

花繁四季春

鴛鴦湖

石頭城——金陵懷古

潘天壽詩意

黃岳黑虎松

畫齋桃老當梅嘗

叢林夜鴞聲

來源:《中國書畫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遼寧vs北京――賽後「王一梅,丁霞事件」
linux文件只讀模式修復方法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