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反艦導彈是裝備雷達導引頭,而非紅外導引頭?答案令人尷尬

為何反艦導彈是裝備雷達導引頭,而非紅外導引頭?答案令人尷尬

資料圖

反艦艇導彈指的是從艦船,岸基或者從戰鬥機上發射,襲擊海面艦艇的導彈。多採用自主制導,自控制飛行,當反艦艇導彈飛行到襲擊目標區域時,導彈頭會自動進行索引,採集周圍相關數據,進行鎖定對目標造成致命攻擊。反艦艇導彈常用於現代戰爭,在現代海戰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反艦艇導彈經過更多的研製改良,到近代,可以從各式形態的載具上使用,列如戰鬥機,無人機進行發射,由陸地面進行發射,甚至是從潛艇上發射。

資料圖

反艦艇導彈這種武器的費效比非常的高,在海戰上又多次實戰數據證明1到2枚反艦艇導彈的單價僅為四五十萬美元,就可對價值1至2億的艦船造成致命攻擊,使其喪失其戰鬥的能力,或者是沉沒。

雷達的導引系統由微型計算機和自動駕駛儀器等組成,整個集成系統都裝在導彈里。雷達導引系統通過發射電磁波接受襲擊目標反射的回波,經過微型計算機演算,進行準確定位,使其可進行追蹤,精確打擊等。

資料圖

紅外的導引系統是通過感測器探測攻擊目標的發動噴管熱源,或者紅外輻射。進而獲取感測信息,紅外導引的靈敏度也與氣候條件相關。

紅外製導也談不上非常廉價,紅外製導還是存在很大的被干擾情況,所以需要更高的抗干擾能力還得需要更好的感測器,以及先進技術。雷達引導可在十幾公里外就對軍艦進行感測探測定位,然後經過微型計算機的演算對其進行精確打擊,據悉某款雷達引導導彈可達到90%的精確度。然而紅外導引顯然不能在十幾公里外探測鎖定目標,而且紅外對熱源和輻射的感測探測也會因為環境影響而減弱,如果軍艦處於停泊狀態,而且處於較為寒冷的地區,紅外的靈敏度更會降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武之劍 的精彩文章:

雷電II攻擊機為何會名揚天下?生存能力強,武器裝備精良
左輪手槍為何沒見過使用消器?先天設計缺陷,加消音器就麻煩了

TAG:精武之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