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4年,他一個舉動將萬畝荒山變綠山!

24年,他一個舉動將萬畝荒山變綠山!

南川微發布,資訊快一步!

NEWS

一座座山峰峰谷相連,蒼松翠柏,環繞周身,微風拂面,叢林搖曳,陽光自樹葉的縫隙間漏下,似暖還涼。誰能想像,南城街道雙河場村的啟祿林場,24年前還只是一片荒涼的殘次林,經過林農汪啟祿24年的造林堅守,如今變成了林木茂密、鳥語花香的綠山。

不造林,就不成林,二十四年種出萬畝綠海

1978年,汪啟祿從部隊退伍回到老家南城街道雙河場村(原仁樂村),因為人忠厚老實,相繼被村民推選為社長、副村長、副書記。那時的雙河場村,上萬畝的林地因長期無人管理而雜草叢生,只有零星的樹木,形成了殘次林,多處滑坡和泥石流讓這片荒山滿目蒼涼。汪啟祿毅然決定,要將這荒山變寶山!

老汪給新植的樹苗澆水管護。

決定作出後,汪啟祿發動全家人開始著手荒山造林。1994年,汪啟祿承包了原仁樂村12組的集體荒山1160畝,並成立全區首家農民股份制林場——啟祿林場,走出了他植樹造林的第一步。

老汪與妻子一起在植樹。24年來,老汪夫妻倆共植樹造林改造荒山1.2萬畝。

樹栽好了,還得管好。每年的春節,正是林木被盜伐的高峰期,為了保護好這一棵棵樹木,汪啟祿和妻子每年春節都留在山上,孤單的二人遠遠望到別人家的煙花,聽到空中傳來的陣陣鞭炮聲迴響,也算是過年了。

24年,但凡家裡有點收入,都被他用在了植樹上

在啟祿林場辦公室的大門前,有一棵胸圍1.80米、高20餘米的白楊樹,這是汪啟祿種的第一棵樹。

二十四年前,老汪植下的第一棵樹早已成材,樹圍達到1.80米。

老汪與他植的第一棵樹

汪啟祿是真的愛樹。這山裡的每一棵樹都是他一手一腳栽出來管出來的,他把樹木當成自己的「孩子」。有一年,有親戚找他投資5間門面,當聽說不需要他出現金,只需要用木材抵銷時,汪啟祿想都沒想一口回絕。24年來,但凡家裡有點收入,都被汪啟祿「大方」地用在了植樹上,而自己的吃穿用度都非常節約,超過50元的衣服從來不買,就連生病都是能拖則拖。

為了方便植樹、管樹,

24年來老汪在他的林場里先後累計修了20餘里的林區機耕路。

從1994至今,汪啟祿已累計投入300餘萬元,先後流轉村裡荒山1.2萬畝進行造林、培育和管護。每天清晨,汪啟祿還要手握砍刀,兜里揣著水瓶和乾糧,繞山步行巡查。手裡的砍刀是用來砍藤條的,防野獸的,也用作拐棍,走累了拄著它休息。

巡山看樹老汪一天要走十幾公里,老汪每天樂此不彼。

老汪在巡山時對樹苗進行管護。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斗轉星移日月穿梭,24年過去了,汪啟祿共計種植杉木、柳杉、楓香等樹木百萬餘棵。

飯後散步沒帶任何工具的老汪看到纏繞在樹周圍的藤蔓,手口並用將藤蔓弄斷。

不忘初心,傳遞「接力棒」,為後代打造「金山銀山」

經過24年的精心培育和管護,曾經的荒山披上了「綠裝」,變成了綠油油的森林,森林鬱閉度達0.9以上。看著這一切的變化,加上國家政策的變化,汪啟祿內心的一股弦被輕輕撥動。

老汪的林場造林後帶來了生態效益,老汪靠著林場開辦起了農家樂,吃上了旅遊飯。

2012年開始,汪啟祿在注重造林的同時,也注重對林區基礎設施的建設,修建了一條長約20多公里的林區機耕道和6公里的通村公路。2014年,經區林業局包裝推薦,汪啟祿將順龍山8560畝林地再次流轉給重慶君態園林綠化有限公司,該公司規劃投資5~7億元建設順龍山市級森林公園,打造森林生態旅遊和山地養生休閑度假勝地。啟祿林場再次流轉林地,使得汪啟祿獲得轉讓收益1130萬元。

老汪愛樹如命,堅持將樹「種」在了路中間。

修建管理用房、整治河道、修建森林消防水池、拓寬林區公路……汪啟祿流轉林地賺錢後,並沒有停止對綠色產業的深度開發。2015年,林場引進四川美術學院劉衛東教授投資300萬元,租用林場管理用房,建設金佛山養生素描培訓基地。

現在,女兒汪曉義也接過了父親手中的接力棒,獨立承包了400畝林地,準備種植柳杉、楓香等樹木,期望通過自己雙手,打造一片的「金山銀山」。

本條內容:南川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隆運嬌 、甘昊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川微發布 的精彩文章:

TAG:南川微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