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杏林失巨匠,國醫大師周信有去世

杏林失巨匠,國醫大師周信有去世

小編導讀

第三屆國醫大師、著名中醫學家、中醫教育家、甘肅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周信有,於3月10日上午6時08分在甘肅省蘭州市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98歲。讓我們通過今天的文章來了解這位杏林巨匠——

第三屆國醫大師、著名中醫學家、中醫教育家、甘肅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周信有,於3月10日上午6時08分在甘肅省蘭州市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98歲。

周信有是首屆甘肅省名中醫,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獲得者,全國第一、二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2017年6月被授予「國醫大師」榮譽稱號。

周信有從醫從教70餘年,德高望重、醫術精湛,治學嚴謹、造詣精深,為中醫藥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下文是原刊發於2017年11月1日《中國中醫藥報》的、國醫大師周信有學生紀念老師獲評國醫大師稱號的文章,小編現將其精選出來,希望能夠通過這篇文章讓各位讀者更為全面地了解國醫大師周信有,一起緬懷周老。

仰之彌高 鑽之彌堅

有感於周信有獲評國醫大師

作者:吳全學 殷世鵬

單位:蘭州市城關區遂人堂診所、甘肅中醫藥大學圖書館

得知周信有老師被評為國醫大師,作為學生的我除了高興,還有深深的祝福。

學醫之路

周信有生於1921年,祖籍山東牟平。少時家境貧寒,隨父闖關東,習文弄武,自強不息。入過教會學校、為了生計耍拳賣藝、替人畫像……真可謂吃得苦中苦。在那個積貧積弱的年代,周老志於「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救世理想,從師習醫。20歲時,日本統治下的偽滿政府實行漢醫考試,他參加並應試合格,取得《漢醫認許證》,開始了懸壺濟世的醫學生涯。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他響應政府號召,帶頭組織安東市第一聯合中醫院並任院長;1960年,周信有奉調北京中醫學院《內經》教研室任教;1970年為支援大西北建設,由首都來到甘肅臨夏,再至蘭州新醫藥學研究所;1978年和於己百先生共同創建甘肅中醫學院。可以說,周信有教授有一邊臨床科研,一邊辦學興教,嘔心瀝血,夙興夜寐,孜孜汲汲於中醫學事業,「國醫大師」之稱實至名歸。

碩果累累

恩師周信有一生勤於教學、勤於臨床、勤于思考,故著述亦多,如《內經類要》《內經精義》《決生死秘要》《周信有臨床經驗輯要》等。周信有常講,他的專著均是60歲以後所為,因為這時學驗俱豐,傾囊相授,良苦用心,不言而喻。正如他在《自序》中說:「宵衣旰食、廢寢忘食者何也?蓋為將來者也。」值得注意的是,在經驗集中,考慮到醫學的社會行為性和中醫病名標準模糊、特定性不強的問題,書中疾病名稱均與現代醫學病名統一之後,再冠以中醫相應病名。具體疾病內容,均以中醫理、法、方、葯進行闡述。周信有認為,傳統中醫可以借鑒吸收現代醫學之長,中醫的發展也離不開現代科學的軌道,中西並存,互相結合,互相滲透,是時代所需。兩者各有所長,亦各有不足,而中醫的發展必須承襲其自身的理論特點和長處,傳統「宏觀辨證」和現代「微觀辨證」有機結合,而不是時下簡單地「西醫診斷,中醫治療」的兩張皮模式。因此,基於深厚的中醫理論素養,周信有在臨床實踐中逐漸形成具有自己特點的「綜合運用、宏微並重、整體調節」的遣方用藥原則。其科研成果「舒肝消積丸」「心痹舒膠囊」療效優越,是有紮實理論功底和臨床實踐基礎的。

治學有道

周信有學崇《內經》,深諳《素問》《靈樞》要旨,認為要想具有豐富的中醫理論素養和過硬的臨床本領,必須對《黃帝內經》一書刻意研精、識契真要,方能知本達末,指導臨床。如醫聖張仲景在《素問·熱論》基礎上著成《傷寒雜病論》,開拓了臨床醫學辨證論治之路,王叔和《脈經》、皇甫謐《甲乙經》皆在《內經》基礎上發展了中醫診斷學與針灸學;張景岳因《內經》「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等語而闡發了「陽非有餘」論,治療上重視溫補腎陽命火而成為「溫補派」重要人物……其宗旨可總結為研讀《內經》,要善於揭示並領會其哲理性、整體性、綜合性與實踐性,以此作為認識問題的方法。

杏林耕耘

周信有對待學生和藹可親。一次講座中,論及附子,有學員請教附子用法。周信有講,附子溫陽散寒、溫經止痛,張景岳因於《內經》「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認為「陽常不足,陰本無餘」「氣不足便是寒」「生化之權,皆由陽氣」等,開啟後代火神派。近代醫家祝味菊認為「附子振奮細胞,活躍抗力,以奏捍衛之功」,是以危重急症非猛葯不能勝任,附子便是其中之一。具體用量首次可用9克,逐漸加大至30克,一定要炮製使用,開水浸泡先煎1小時。周信有還引用現代研究資料證明附子經加熱處理後毒性僅為原來的1/200,但其強心成分經煎煮不被破壞證明。「活到老,學到老」「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周信有傳道解惑、教學相長的真實寫照。

回憶往事,歷歷在目。2001年開始,我有幸跟隨周信有學習、跟診3年,耳濡目染,獲益良多。初學醫時我也膚淺地認為《內經》重於哲理,與臨床關係不大,又畏其文字古奧而不願去學,現在想來,實在是淺學無知,沒有打好基礎。譬如《病機十九條》,為醫者多曾背過,但到具體看病處方時卻未必靈活運用。周信有治療一些皮膚瘙癢疾患時於疏風止癢方中加點黃連或梔子。周信有即舉「諸痛癢瘡,皆屬於心」而證,並進一步分析講,有痛癢感覺的瘡瘍之證,是偏於屬火一類的陽性瘡瘍,正如張景岳謂「熱甚則瘡痛,熱微則瘡癢」。這裡的「心」亦非實質心臟,是代表火與血脈而言,心火盛,血分有熱,火郁肌肉營血之中,進而壞血腐肉成瘡瘍,現症雖屬過敏,而病機究是血熱火盛,故可通之。

頤養天年

周信有今年已近期頤高齡,而依然身朗體健、思維敏捷,雖然現在活動不多,言語很少,但依然看戲讀報,內心世界豐富多彩。古人云大壽在德,周老既是這樣一位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的好老師,又是一位救死扶傷、德高望重的好中醫。我待珍時,周信有常以孫思邈《大醫精誠》相誡,他自己也是常常不顧耄耋之年,犧牲午休為遠道患者排憂解難。每當被請教他的養生之道,周信有總是以「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和「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相告。周信有老人又喜武術、精書畫,曾獲全國武術比賽老年組八段殊榮,動靜結合也是周老養生的一大特色。

掛一疏萬,不成敬意。值恩師周信有學術討論會之際,謹寫以上文字,聊表學生的祝福之心和喜悅之情,祝周老身體健康,學術之樹常青!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吃肉易患癌症?太離譜了!冬天吃這3種肉,身體反而越來越強壯
脾失健運、濕邪下注之帶下病,用這味葯倒是稀奇!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