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滿族人的飲食風味(一)

滿族人的飲食風味(一)

滿族人的飲食風味

(一)

滿族人的主食主要有五個方面:1、黏食。2、麵食。3、甜食。4、涼(凍)食。5、飯食。

很早以前,滿族人的主食以黏食為主。滿族們先民都以漁獵為主,勞動時間長且體力付出大,因黏食最大特點是耐餓,又加黏食攜帶方便,田間生產作業也以黏食為主。另外,黏食也是滿族人在祭祀時不可缺少的一項祭品。

黏食的主要原料是由糜子(一種草本農作物)脫皮而成,叫做「大黃米」,它是在黏食中較優的品種。另一種是黏谷經脫皮形成的米,因米粒小些,所以稱「小黃米」。兩種米都因呈黃色而得名。其它黏糧品種有:黏玉米(黏苞米),黏高粱米,引進到東北地區的糯米(黏大米)比上述黏糧品種要晚些。

黏食用的面都要事先浸泡,一直到發酵才能澇出用水漂上幾遍,一直到嗅不出異味為止。黏大米浸泡發酵時間略短一些。沒有發酵好的米也可加工成水面後放在炕頭或其它較熱乎的地方讓它發酵。過去不象現在有電可以用電磨加工,那時只有石磨,得套上毛驢(驢那時是農村為了推碾子和拉磨而飼養的),沒有毛驢的人家就用人拉磨,叫「抱磨桿兒」。拉出的面叫「拉水面」。而把泡好的黏來涼八分干後用碾子軋成麵粉叫「卡乾麵子」。

黏面多以紅小豆煮熟用飯勺擠壓碎做餡,有的面還可以用一些蔬菜為餡(多用西葫蘆)。

黏干糧加熟主要是蒸、煮、烙或油炸。

1、粘豆包:也有稱「粘糰子」和「粘豆饅頭」的。黏面內包紅小豆餡放入鍋中簾上蒸熟而成。食用時可加以蜂蜜白糖和葷油等。

2、黏餅子:也有稱「黏火勺」的。黏面內包紅小豆餡鍋內烙熟,也有用西葫蘆和韭菜為餡的。

3、黏糕:又稱「切糕」「撒糕」。作法:在鍋中簾上先鋪一層事先煮熟的芸豆粒或紅小豆,然後把半干不濕的黏面一把一把撒在上面,邊撒邊噴淋一定量的水,撒到約三、四公分厚時,上面再撒一層熟芸豆或紅小豆。蒸熟後須涼一段時間,然後切成片狀。凍上後隨吃隨拿出加熱,也可凍啃。吃時可加蜂蜜、白糖等輔食。

(待續)

作者富察晨楓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看看100多年前,清末民初的北京小吃攤
皇太極為啥建造「皇寺廟」?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