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師讀書感悟

教師讀書感悟

讀書感悟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平泉一小 孫雪琴

這是一本具有教育意義的書,作者蘇霍姆林斯基用了很多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觀點闡述的非常生動,有趣,明白。特別是那些教育的真知灼見和獨特見解,值得我們反覆閱讀,品味,反思。此書令我受益匪淺,原來要做一名好老師,不容易,做一名學生喜歡我的好老師,更不容易。因為我們用心去教育學生,不僅在學習上關心他們,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作為一名教師,更應當主動的學習,終生學習。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的第18條,教師應當有一批書籍,用來擴充學生在大綱教材方面的知識,因此老師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贏得自身的發展。只有不斷地學習,更新觀念和知識,不斷地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吸取他人之長來補自己之短,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博覽群書,善於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競爭力和教育教學的能力。

平泉一小 薛建花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第一次聽到蘇霍姆林斯基這個人的名字是在我從事教育不久。如果你是一個班主任,我想你對「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一定非常熟悉吧,因為每次寫作主任工作交流的時候,我們總會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話。那時候我就在想蘇霍姆林斯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物,我應該買一本兒他的書去讀一讀,前輩們向我推薦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可是買到這本書也是在很久以後的事兒了,但一直沒怎麼讀。這個寒假在蔡校長的推薦下,我才認真拜讀了蘇聯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書。

「 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這是我讀這本書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但在生活中我們的老師往往會犯這樣一個錯誤:那就是用統一的標準去要求每一個學生,如:學習好的學生會做的會做的題,學習差的學生也要會做;學習好的學生做什麼作業,學習差的學生也做什麼作業;學習好的學生課上能學會多少,學習差的學生也要學會多少。這樣做的結果必然是師生都身心俱疲,老師喊著做老師難,學生鬧著說做學生苦。其實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學習上的成就本身就是一個相對的東西。我們不應該也不能用統一的標準去要求每一個學生,還美其名曰「這是一視同仁,這是嚴格要求」。其實我們真正要做的是讓每個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讓他們愛上學習,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天使,從而成就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老師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因材施教,關注學生的成長,把我們和學生從繁重的學習任務中解脫出來吧!

平泉一小 陳素文

近期,我認真研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使我受益匪淺。這本書是蘇霍姆林斯基一生心血築就的紀念碑,它猶如一面鏡子,給人以啟迪;它猶如一本教科書,給人以借鑒。在書中他用生動的教育事例、精闢的理論分析,為教師們開拓了眼界,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而他所提的教育建議也涵蓋了教育的方方面面,使我受益無窮。接下來,我將聯繫自己的實際工作來具體談一談我的讀書體會。

第一,不要向兒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老師要學會對學生進行個別對待。眾所周知,每個孩子的腦力勞動都是不相同的,我們既不能拿好學生的標準去要求差學生,也不能讓好學生去遷就差學生,那麼這就要求老師學會培養和保護每一個學生的自尊心。他們的自尊心從何而來呢?最主要的是他們自己的學習和老師對他們個人成績的看法。

現在我所帶的班級,每個孩子的水平都參差不齊,其中也有讓我頭疼的後進生,他們的聽課效率不高,作業完成不好,成績一直下降。而且我還發現,他們漸漸地不愛說話了,因為他們怕自己回答不上來或者回答錯誤,被同學們笑話。針對這種情況,我覺得有必要採取一些措施。首先,每次上課之前,我們除了要認真地備課外,還要備學生,周密地考慮每一個學生在上課時應該做的事情,以及他們的反映。其次,我會把上課提出的問題進行一個劃分,分為「難、中、易」三個等級,不同的學生提問不同等級的問題,這樣每一個人都能回答出正確的答案。這樣一方面檢查了他們的聽課效率,另一方面也樹立了他們的自尊心。最後,在作業布置上,我們也要下一些功夫。我會根據孩子們的學習狀態將班級分為三個大組,每個組分別布置不同的作業,讓他們獨立完成。完成作業後就會獲得相應的評分,讓他們從評分中看到自己的勞動和努力,感受學習帶給他們的快樂和滿足,在無形中培養了他們的自尊心。我相信這樣久而久之,好學生會取得更大的進步,而後進生也會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哪怕只是一小步,我相信我的努力都沒有白費。

第二,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閱讀活動是多種思維形式的綜合活動,大量實踐證明,廣泛閱讀有利於培養興趣,發展智力,提高學習成績。而對於小學生來說,閱讀不僅是一項發展智力的活動,更是一項快樂、有意義的事情,因為他們可以通過閱讀,了解一個自己從未聽說過,從未見到過的世界,並且將從中得到的知識用於學習、寫作。因此,我在班裡開展了以下活動。

首先是經典誦讀活動。經典誦讀一直我們學校的一大特色,學校校本課程自助餐,並且利用每周的早自習時間,讓學生們進行大聲的誦讀。為了培養孩子們對誦讀的興趣,我在班裡舉辦了一個「背一背,賽一賽」的活動。顧名思義,就是看看小組內哪位同學背得又多又好,然後在組裡排出名次,老師酌情在積分表上進行加分。這樣一來,不僅調動了學生們的誦讀積極性,而且培養了他們樂於讀書的好習慣,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其次是讀書社團活動。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去戶外讀書,然後我會定期找一些課外閱讀做得好的學生和家長,讓他們根據自己的閱讀內容做一個小小的彙報展示,聲情並茂地講述自己閱讀時最喜歡的小故事或印象深刻的小片段,將自己的所見所感與同學們進行交流分享,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另外,同學們也可以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好的、精彩的課外讀物,大家一起來學習。通過這些鼓勵的方式,讓不愛閱讀的學生對於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這些活動的熏陶,會讓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對他們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也會有很大的益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讀書不僅能豐富我們的內在修養,還能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尤其是對我們教師來說,書籍就猶如一面鏡子,能映照出我們在教學中的不足。而我們只有不停地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所以讓我們所有的老師都來熱愛讀書吧!為自己訂一個終身學習的計劃,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服務,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讓自己成為一名合格並優秀的教師。

平泉一小 周君

寒假讀了一本書:《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書中蘇霍姆林斯基特別指出了教師的語言素養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他說:「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師的語言素養好,那麼他上起課來會非常輕鬆,學生聽的也非常明白,課堂效率怎能不高呢?相反,語言能力差,不僅會影響課堂效率,而且也會讓學生不喜歡這個老師和這門學科。只有親近學生,語言親和,教態自然,學生才會願意與你接近,才願意思考發言,才有可能參與到課堂中來,你的教學過程才會流暢,課堂才會是學生的樂園,才會有智慧的火花。所以,我們要精心設計課堂語言,爭取用準確、輕鬆、易懂、風趣的語言吸引學生。把學生當成朋友。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學會用語言去啟蒙,用語言去啟智;用語言去激勵,用語言去引悟!然後就是要愛學生,用真誠平等的態度,贏得所有學生的愛戴,也就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世界。愛學生,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走進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蘇霍姆林斯基說:「您若變成小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蹟出現:師生立刻成為朋友,學校立刻成為樂園;您立刻覺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兒大,一塊兒玩,一塊兒學習,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我也希望通過我的努力和真誠,讓學生喜歡我,進而喜歡我的課。

讀《愛心樹》 李愛霞

上學期,我在校選擇了美國繪本作家謝爾·希爾弗斯坦的《愛心樹》,拜讀了起來。

這是一個溫馨、又略帶哀傷的動人故事。男孩不停地向樹索取,樹為男孩獻出了自己的一切,無怨無悔,非常快樂。

這個故事最感人的地方就是樹的無私、無怨,最催人淚下的是樹奉獻出了一切,卻很快樂。

就如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不是無牽無掛的,父母給予其生命,老師為其啟智,朋友為其排憂解難。他們都是我們生命中的那棵愛心樹,在我們需要他們的任何時候,都會毫無怨言地幫助我們,支持我們。而我們,尤其是現在的孩子,多像那個男孩,有了快樂獨自享受,一有困難,一有挫折,才會想起他們。

誠然,愛是無私的,如果愛心是花,那麼感恩就是這花結的果。但願所有愛心之花花都會結出累累感恩的果實。 《愛心樹》老少皆宜,你值得擁有!

苗麗芳

愛因斯坦說過,我們體驗到的一種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奧秘的感覺。而對於學生而言,真正能讓他們產生這種「探索奧秘的感覺」的,主要來源於對課外書籍的閱讀。也就是說,思考習慣的形成,閱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我相信在我們的蔡校長倡導的『『書香校園』』主旋律的引領下,在各項具體讀書措施的落實中,我的孩子和我們學校的孩子們終將受益匪淺,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裡。

編輯 邵忠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泉一小湧泉讀書社 的精彩文章:

TAG:平泉一小湧泉讀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