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靠相貌英俊當官 只因升遷太快 被傳言與慈禧關係不一般

此人靠相貌英俊當官 只因升遷太快 被傳言與慈禧關係不一般

我們前幾日講到,清朝的士子考上舉人後,便有了任官的資格。但由於舉人的人數較多,朝廷官缺又少,所以大多數舉人除了繼續用功考取進士一途,少有別的出路。

為了解決舉人就業難的問題,乾隆皇帝想出來一個辦法,即舉行一場專門針對舉人的考試,合格者可以直接擔任基層官職,叫做「大挑」。據清人筆記記載,大挑的方式是這樣的:「舉人三科會試不中進士,可於榜後應大挑,授以官職。不考文字,專取狀貌。偉丈夫列一等,授知縣;小丈夫列二等,授教職;再次則無授矣。」

也就是說,大挑並不考察考生的才華能力,而專挑容貌。長得最帥的能當縣令,次一等的則授予教職,長得丑的只能回家繼續耕田讀書。

在有些考生看來,這種選官方式,有點像花樓的妓女任人挑選,有辱斯文,因此不屑參加,而朝廷也並不強制。但對大多數舉人而言,大挑還是給了他們多一條出路,被選中固然皆大歡喜,沒選中也不會有什麼損失,所以很多人都會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參加大挑。

實際上,考試能力高並不一定代表能當好官,所以乾隆才發明了大挑的方式,給那些考不上進士的士子們一個機會。在這些參加大挑的舉人中,不乏能力出眾之人。

比如晚清的封疆大吏吳棠,就是由舉人大挑擔任知縣。後來又在基層崗位上兢兢業業,干出了許多造福一方百姓的政績,積功升遷,一直做到了與曾國藩等名臣地位相當的地方大員。

吳棠是安徽盱眙人,據說他少時家貧,對這樣一個寒門學子而言,能夠通過鄉試考上舉人,已經是相當不容易的成績。雖然後來他多次參加會試不中,但幸運的是,父母給他生了一副好容貌,因此參加大挑,讓他順利抓住了這次機遇,被選為一等,出任了淮安府桃源縣的縣令。

在地方任職期間,吳棠的政績,主要是興修水利,優化治安,改善民生。雖然他也有辦理團聯防禦太平軍和捻軍的入侵,但只是盡地方官的守土之責,並未像左宗棠他們那樣參與對太平天國的直接正面抵抗,所以吳棠的仕途,不像湘淮軍將領那樣一步登天,而是靠多年一步一個腳印慢慢晉陞的。

到咸豐末年,吳棠已經從一位七品知縣,晉陞為了正三品按察使。而後來進一步晉陞漕運總督,再轉授封疆大吏,是咸豐駕崩,同治即位之後的事情。但也正因如此,民間在這基礎上添油加醋,傳出了一則吳棠和慈禧太后之間的緋聞。

最早記載此流言的,是晚清史官惲毓鼎所著的《崇陵傳信錄》。這本書講了一個故事,說是慈禧的父親惠征出任安徽徽寧池太廣道一職,但卻死在了赴官的路上,留下幾個孤兒寡母不知所措。

當慈禧母子幾人扶靈經過清河縣時,盤纏用盡,一籌莫展之時,時任清江縣令的吳棠派人送來三百兩銀子治喪。《崇陵傳信錄》中說,當時碰巧一位吳棠的朋友去世,吳棠派家丁送錢給朋友的家屬,但陰差陽錯送給了慈禧一家。吳棠將錯就錯,沒有要回這三百兩銀子,而慈禧卻對此銘記在心,發誓日後若出人頭地,必報吳棠當日雪中送炭之恩。

惲毓鼎認為吳棠「實無他才能」,只是靠慈禧的提拔才能出任一方大員的。但實際上,上面這則故事真實性不高,因為慈禧的父親病歿之時,慈禧早就被選秀女進宮當了咸豐的妃嬪,不可能與吳棠有什麼交集。由於這個謠言故事性很強,符合眾人的獵奇心理,又可作為慈禧濫用權力的一個事例,因此流傳甚廣。

但這種傳言,抹殺掉了吳棠為官數十年為地方民眾創下的功績,讓大家以為吳棠之所以能當上大官,靠的只是跟慈禧太后的人情關係。這對吳棠而言,無疑是很不公平的。

參考資料:

《清史稿》列傳二百一十二

《崇陵傳信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朝「文正」謚號難得 但只要從事一種職業 受賜機會就很大
道光有何出色之處 讓乾隆和嘉慶都認為繼承皇位非他不可?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