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跟著詩詞學養生

跟著詩詞學養生

春暖花開好養生。讓我們借著央視熱播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的餘韻,沏一壺茶,一邊追憶中國詩詞的意境,一邊品味其中的養生之道。

養肝 早起床閑散步

花竹幽窗午夢長,

此中與世暫相忘。

華山處士如容見,

不覓仙方覓睡方。

(王安石·《無題》)

專家點評:「不覓仙方覓睡方」,可見睡眠在古代養生體系中的重要性。春季宜早睡早起,子時(23:00-01:00)屬膽經循行時段,應在此時段之前睡眠,以利於肝的養護。日常可通過點穴養肝:按摩大敦穴能清肝明目,使頭腦清晰,神清氣爽。如有牙齦腫痛、口腔潰瘍等症,多揉行間穴。按揉太沖穴,可把鬱結的氣最大限度地衝出去。早上起床後,宜放鬆地散步。白天可適當運動,如慢跑、體操、太極拳等。

養陽 食韭菜宜增甘

問答乃未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杜甫·《贈衛八處士》)

專家點評:杜甫認為韭菜是春季第一菜。春季飲食應少酸多甘,多吃大棗、山藥、番茄、薏米、豆類、草莓、櫻桃、五穀雜糧等。補益脾胃的同時,防止肝氣過旺,能讓人體順應春升之氣。還可以吃一些韭菜、洋蔥、生薑、菠菜等食物,以幫助人體陽氣升發。春季易上火,可選擇一些偏涼、偏清、發散性質的花草類中藥泡水或煮水服用,如菊花、二花、桑葉、薄荷等,每次用10克至20克。

健脾 少思量調胃腸

惜氣存精更養神,

少思寡慾勿勞心。

食惟半飽無兼味,

酒止三分莫過頻。

(龔廷賢·《攝養詩》)

專家點評:「少思」「食惟半飽」都是健脾的好方法。這符合中醫的傳統養生觀念——每餐吃飯不宜過飽,這樣有助於減少腸胃負擔,預防消化道疾病。中醫認為,如果思慮過度,會使神經系統功能失調、消化液分泌減少,出現食欲不振、面容憔悴、氣短、疲乏、鬱悶等症。要養生,盡量做到「少思寡慾」。寒涼、易損脾氣的食物,如苦瓜、黃瓜、冬瓜、香蕉等少吃。此外,刺激公孫穴可促進胃腸道蠕動,改善胃腸道功能。

防風 流感多勤開窗

春日春風有時好,

春日春風有時惡。

不得春風花不開,

花開又被風吹落。

(王安石·《春風》)

專家點評:春天「以風氣為主令」。風若太大,就成風邪了。「風邪」通過侵犯呼吸道,讓人出現鼻塞、流涕、打噴嚏、咳嗽等癥狀,引發感冒等疾病。應多喝水,讓鼻黏膜保持濕潤。同時,要常開窗,使空氣保持流通。春季在戶外鍛煉,要選擇背風的地方,並及時擦汗穿衣。頭頸部最易受風邪侵襲,風大時出門,不妨戴條絲巾,洗髮後及時吹乾。可按摩合谷穴、太陽穴,有調理全身氣血、升發陽氣的作用。(據《快樂老人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