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封建王朝最後的輝煌:清三代瓷器
清三代的景德鎮官窯產品裝飾種類十分多樣,其品種主要包括青花、釉上彩、色釉瓷器,其中釉上彩包含有五彩、黃彩、紅彩、綠彩、藍彩、黑彩、金彩;琺琅彩、粉彩、鬥彩、素三彩;色釉瓷器包括紅釉系列:郎窯紅、霽紅;仿宋代汝官哥鈞釉、東青釉、胭脂水、紫金釉、烏金釉、珊瑚紅、孔雀綠、瓜皮綠、秋葵綠、天藍釉、霽藍釉、紫釉(又名茄皮紫)、茶葉末、鐵鏽花等。清三代的眾多官窯顏色釉陶瓷品種中,有些始於明代,清代只是加以繼承和發展,如藍釉、黃釉、綠釉、紫釉和醬色釉等,有些屬於將明代早期流傳但後期失傳的工藝技術重新發掘創新的,如郎窯紅、豇豆紅等,也有一些純屬清三代景德鎮官窯的新創,如胭脂水、烏金釉、天藍釉、珊瑚紅、秋葵綠等。
康、雍、乾三朝的器型最為豐富,既有仿古又有創新,尤其是各式裝飾性瓷器如瓶、尊之類較元、明代大為增加,其中康熙朝獨有的器型如觀音瓶、棒錘瓶、金鐘杯、鳳尾尊、馬蹄尊等,雍正朝最突出的器型有牛頭尊、四聯瓶、燈籠瓶、如意耳尊、套杯桃洗、高足枇杷尊等,乾隆朝大件裝飾性器物的造型與前朝相比變化不大,但各類精巧小器如鼻煙壺、鳥食罐、仿象牙、仿玉器及象生瓷等卻出現不少。
當從制瓷開始歷經幾千年,制瓷業發展到清代,已經達到歷史上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各類已有的瓷器品種製作得更加精細,技術更加的爐火純青,新的瓷器品種也不斷創燒,真可謂是百花齊放、萬家爭鳴。
清三代」的瓷器燒制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又加上康、雍、乾三朝帝王對瓷器的熱愛,不惜耗費人力、物力、財力精心製作,所以燒制出的青花瓷器堪稱是中國陶瓷史上的巔峰之作,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和收藏價值。其次,「清三代」的御用瓷器,必須經過督窯官的精心挑選,如有瑕疵立即銷毀,所以民間極少流傳,存世數量並不多,具備很高的升值潛力,市場價格十分驚人。
近十年來,全球拍賣市場上天價的官窯瓷器,絕大部分都來自中國的清三代,由此也引發了民間對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的熱潮。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秋拍,清三代依然引領著古董拍賣的風向。記者從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發布的2016年秋拍瓷雜板塊成交額TOP10中看到,有6件作品來自清三代,3件為陶瓷,分別為唐英制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紋花觚、清雍正青花喜上眉梢抱月瓶、清乾隆青花八仙賀壽螭耳尊,成交價均在3821萬元人民幣以上。
這麼多年來,連高古瓷板塊都經歷過大幅調整,唯有清三代瓷器的市場地位固若金湯。
古玩古董交流交易,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目前100000+藏友已關注加入我們
以誠相待,一筆買賣交一個盆友!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加關注》》每天交易信息


TAG:嘉德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