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普京競選連任在即,昔年宣戰寡頭帶俄羅斯走出衰退

普京競選連任在即,昔年宣戰寡頭帶俄羅斯走出衰退

2018年俄羅斯大選倒計時不到一周,現任總統普京憑藉70%的超高支持率,連任幾乎毫無懸念。但這並不妨礙其他7位候選人積極拉票。

回顧任期政績,普京通過一系列鐵腕經濟改革措施使俄羅斯經濟走出衰退,進入可持續發展的復甦階段。其中,他對經濟寡頭的那場戰役奠定了其執政集團的經濟基礎。

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的寡頭在私有化進程中一夜暴富,並在利益與權力的誘惑下,把觸角伸向了政治領域,從而在政壇呼風喚雨。20多年來,這些寡頭身上所背負的功與過、罪與罰,成為俄羅斯一個時代的縮影,也見證了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的政治、經濟變遷。

權傾一時的寡頭集團

蘇聯解體後,為鞏固民心並儘快改變「與世隔絕」的境況,時任總統葉利欽的外交與經濟顧問丘拜斯(Anatoly Chubais)等人提出了出售國有企業的私有化計劃,旨在加速改革進程。計劃提出後,俄股市一時暴漲,政府工業部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為企業私有化鋪路。

1995年,俄羅斯政府開始推行一項名為「債轉股計劃」(Loans for Shares)的政策,受政府青睞的銀行只要向當時極度缺乏資金的政府提供貸款,就能夠獲得一部分國有企業股份。這就導致以石油、天然氣為代表的俄羅斯最重要的資源企業以相當便宜的價格被出售給私人資本家。

比如,寡頭之一的梅納捷普銀行總裁霍多爾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當時以3.1億美元掌控油企巨頭尤科斯78%的股份,而這些股份的實際估值高達50億美元;聯合銀行總裁別列佐夫斯基(Boris Berezovsky)也以1億美元收購另一家石油巨頭Sibnet,後者當時的估值約為30億美元。

在這波史無前例的私有化浪潮中,之前被蘇聯工業部門牢牢掌握的、對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戰略資源性企業紛紛被私人銀行家收入囊中。

通過收購國有企業,這些私人銀行家一夜暴富。其中,發家較早的大橋銀行總裁古辛斯基(Vladimir Gusinsky)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個人資產達4億美元;別列佐夫斯基憑藉30億美元的資產在1997年被《福布斯》雜誌列為全球第九大富豪;2004年5月,《福布斯》雜誌俄文版上已有36位身家超過10億美元的寡頭上榜。當年,霍多爾科夫斯基位列榜首,資產總額估計為80億美元。

在葉利欽時代,政府對於這些暴富的私人銀行家的約束非常有限。1996年3月的一天,葉利欽秘密召見了7名金融資本家,分別為別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霍多爾科夫斯基、國際商業銀行總裁維諾格拉多夫(Vladimir Vinogradov)、首都儲蓄銀行總裁斯摩棱斯基(Alexander Smolensky)、阿爾法銀行總裁弗里德曼(Mikhail Friedman)和俄羅斯信貸商業銀行總裁馬爾金(Valery Malkin)。葉利欽和他們達成了一項秘密協議:後者提供財政支持,確保葉利欽連任;葉利欽則承諾維護他們的經濟利益。由此,七寡頭成為俄羅斯政治歷史上的一個特殊現象。葉利欽成功連任總統的就職儀式上,七寡頭分坐一排,震驚世人的同時,預示著他們將成為今後俄政壇中的常客。

雖然這些寡頭的資產集中在不同領域,但名下都擁有龐大的企業集群,僱用數千至十幾萬職工,經營領域遍及一、二、三產業,觸角伸向了政治、經濟、社會和國民生活的各個角落,能量之大足以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1996年10月,別列佐夫斯基在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曾提到:六大金融集團控制了50%的俄羅斯經濟活動和絕大部分傳媒。

金錢與權力,自古親密無間。這些寡頭已然富可敵國,自然想在政治上更有所作為。其慣用的手段包括操縱媒體、左右地方選舉、干預立法決策,甚至出任政權機關要職等。比如,古辛斯基與別列佐夫斯基就通過打造融合電視、報紙及雜誌的媒體王國,利用這些輸出手段,打擊其他寡頭,還把矛頭對準葉利欽的繼任者普京,批評後者在車臣等敏感問題上的措施。別列佐夫斯基甚至放出豪言:「只要我願意,可以讓一隻猴子來當總統。」

霍多爾科夫斯基則前後投入1億美元,重金資助兩個反對普京及其所在政黨的自由黨派。同時不斷向外界暗示,自己將在2008年參加競選。而普京的連任當時已被視為板上釘釘之事。此外,他還花重金遊說了俄杜馬中近百位議員,阻止杜馬通過對油企征重稅的法案。

寡頭們也經常通過突破法律底線的行徑排擠異己。據俄媒報道,霍多爾科夫斯基名下的石油企業尤科斯公司的高管中,就有2人被指控涉嫌謀殺涅夫捷尤甘斯克市市長,只因後者曾批評尤科斯在當地逃稅漏稅的行徑,而尤科斯名下重要的生產部門就位於該市。

向寡頭宣戰

繼承葉利欽衣缽的普京,並沒對這些寡頭的胡作非為繼續熟視無睹。2000年上任伊始,他就把這些被葉利欽奉為座上賓的寡頭們召集到克里姆林宮,當面對他們說:「如何與你們打交道,我想應該與其他人無異吧,比如,麵包店主或者鞋鋪老闆。」寡頭們一聽無不心頭一凜,隱約感覺好日子到頭了。普京緊接著又警告,只要遠離政治,不挑戰或者批評現任政府,他不會重翻舊賬,干預他們的業務或者重新將這些企業國有化。

但是,這些在昔日政府庇護下羽翼漸豐的寡頭們當時並沒有將這位年輕的繼任者放在眼中。於是,才有得古辛斯基、別列佐夫斯基、霍多爾科夫斯基等寡頭先後在政治領域對普京發起挑戰。

違反了先前的約法三章,普京勢必下決心收拾這些寡頭。當時這些寡頭也逐漸流露出欲將涉及俄經濟命脈的戰略性企業轉賣給西方同行的意向。用普京智囊的話來說,難以想像一覺醒來,這些與俄羅斯經濟息息相關的戰略性企業竟全部被西方收購。

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楊成教授看來,處於轉型期的國家都會面臨制度創建的階段性任務,而在這一時期必然會有因法制不健全而形成的各種灰色地帶,各路寡頭也正是充分利用這種不規範在短時期內攫取了超額利潤,建立起一個個高度膨脹的金融-工業帝國,並將手直接伸向政治領域。

「普京抓住了俄羅斯民眾對於混亂不堪的上世紀90年代的惡性記憶和對政商勾結的深度惡感,巧妙祭出打擊『偷稅漏稅』等各種工手段,追溯寡頭們的原罪。在強力部門的全力支持下,這一原罪推定的方法獲得了巨大成功。」楊成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普京對寡頭的宣戰首先從克里姆林宮的人事開刀,接連免除了葉利欽之女塔季揚娜(Tatiana Dyachenko)「總統形象秘書」一職,以及擔任總統事務管理局局長的博羅金(Pavel Borodin),其中,前者幾乎左右葉利欽所有重大決策。多名俄商界大亨正是通過塔季揚娜打開了通向克里姆林宮之路,不但獲取了巨大的經濟利益,還成為操縱政局的幕後關鍵人物。普京此舉,被視為與葉利欽時代徹底劃清界限。

就任總統2個多月後,普京正式從經濟問題入手,向寡頭宣戰。當時,俄總檢察院以詐騙和盜竊罪率先拘捕古辛斯基,給出的證據是古辛斯基的大橋集團在1996年底購買國家電視公司「聖彼得堡第十一頻道」70%股份的時候只花了25萬盧布,而該頻道的實際價值高達1000萬美元。合同簽署後,該頻道負責人在芬蘭的個人銀行賬戶就出現了100萬美元的好處費,這筆交易的曝光令檢察機關認定古辛斯基在其他地方也有類似侵吞國家財產的犯罪行為。此後,包括別列佐夫斯基在內的數名寡頭分別被以偷稅漏稅、境外洗錢等罪名連遭傳訊。

把這場打擊寡頭的戰役推向高潮的是普京政府與霍多爾科夫斯基的較量。早在2003年7月,尤科斯公司股東、有「錢櫃」之稱的梅納傑普集團總裁列別捷夫(Alexander Yevgenievich Lebede)以經濟罪名被正式拘捕後,俄羅斯總檢察院和內務部開始對尤科斯進行調查,執行總裁霍多爾科夫斯基被傳訊。當時,武裝警察搜查了尤科斯公司位於莫斯科的辦公室,並對該辦公室嚴密監控。10月25日,俄警方以突然行動拘捕了霍多爾科夫斯基,指控他犯有嚴重欺詐、侵佔和逃稅罪,其中在1998年至2003年間,共逃稅、漏稅1500億盧布。檢察機關還指控霍多爾科夫斯基和列別捷夫利用俄羅斯進行私有化之機,在俄羅斯境外建立了一個巨大的欺詐網路,通過欺詐手段獲得俄羅斯企業的所有權。

對於那些不幹政的寡頭,普京以安撫和利用為主,僅採取一些經濟懲罰措施。比如,2000年普京迫使寡頭波塔寧(Vladimir Potanin)上交罰款1.4億美元,彌補其採用欺詐方式違反國家拍賣法律所造成的損失等。

同時,普京還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寡頭壟斷的政策,如清點國家資產、保障平等的競爭條件、打破寡頭壟斷經營、保護中小企業利益、立法保障等。此外,在對寡頭的治理中,普京將俄羅斯超過一半的能源機構又重新收歸國有,通過拆解、整合寡頭名下的能源企業,打造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集團(Gazprom)為龍頭的「能源帝國」,成功扭轉了俄羅斯戰略資源昔日被寡頭牽著鼻子走的被動情況。

敲山震虎

在霍多爾科夫斯基被捕後,普京的支持率迅速從70%躥升至80%。大部分俄羅斯人覺得,如果當年俄羅斯的經濟改革與私有化進程能以更公平、公正的方式進行,俄羅斯的經濟情況肯定會比現在好,收入差距會縮小,對資源的控制也不會集中在少數人手中。

在這些寡頭中,除了霍多爾科夫斯基鋃鐺入獄,其餘寡頭的命運不盡相同。發家最早的古辛斯基在取保候審期間「神秘」地失蹤,在輾轉西班牙、希臘之後,最終選擇流亡以色列,低調度日。

當時,同樣為避免牢獄之災吃盡苦頭的還有別列佐夫斯基。2003年,別列佐夫斯基已在英國倫敦落網,但他憑藉資深的人脈,說服英國政府同意他的政治避難請求。不過,對於別列佐夫斯基而言,在英國的日子可謂度日如年。他雖然逐漸淡出政治視野,但卻因債務和個人生活問題頻見報端。在人生的最後時刻,別列佐夫斯基甚至感慨:「只想回到俄羅斯,即使他們對我展開調查。」流亡英國13年後,別列佐夫斯基最終選擇自殺了結餘生。據俄媒報道,去世前,別列佐夫斯基官司、債務纏身,境遇已非常落魄,與之前在俄羅斯政壇呼風喚雨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

此外,寡頭中有人幾近破產,有人依靠開設賭場度日,也有人審時度勢隱姓埋名。比如,靠成立國際商業銀行發家致富的寡頭維諾格拉多夫輸得最慘。儘管俄司法部門僅指控他非法轉移資產,且並未追究他的刑事責任,但在金融危機的打擊下,維諾格拉多夫申請破產,如今潦倒度日。

楊成認為,普京在2000年臨危受命出任代總統,隨後順利當選為俄羅斯第二任總統,但借用俄羅斯著名歷史學家麥德韋傑夫的話說,當時他從葉利欽手裡接過的是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

「出於確保向市場經濟和民主體制轉型的考量,葉利欽在政治上推行『要多少主權給多少主權』的政策,經濟上則在國家事實破產的情況下向金融寡頭舉債。前者造成了地方諸侯各自為政,聯邦中央控制力極為有限的困境;後者則因為政府拿戰略資源做抵押而最終讓這些資源落入寡頭之手並形成了畸形的金融-工業集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操控著克里姆林宮的政策。」楊成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所以,普京執政之初懲治寡頭也是形勢所迫,加上當時有利的國際大宗商品市場行情,以及整個上世紀90年代轉型期內形成的各種制度在重建政治秩序後釋放出的巨大活力,最終聯合造就了經濟在普京頭兩個任期內的高速增長。在此意義上,普京對寡頭的打擊是有利於當時俄羅斯經濟發展的。」

當然,舊式寡頭倒下並不能阻礙新寡頭的湧現。曾憑藉250億美元資產位居俄富豪榜首富的阿布拉莫維奇(Roman Abramovich)就是新寡頭的代表人物。2003年7月,阿布拉莫維奇注資5930萬英鎊收購了英超足球勁旅切爾西俱樂部50.9%的股權,一夜之間成為媒體爭相報道的焦點。他從經營石油產業起家,並擔任楚科奇自治區行政長官,是如今俄羅斯政商界的又一風雲人物。此外,還有葉利欽的孫女婿、34歲的傑爾帕斯克(Oleg Deripaska),年紀輕輕已成為俄羅斯鋁業大王,總資產超過11億美元。

他們都在躍躍欲試,力圖攀上權力的高峰。

不過,與此前的「七寡頭」相比,阿布拉莫維奇頗為低調,很少接受媒體採訪。在僅有的採訪中談到與普京的關係時,阿布拉莫維奇否認自己與政府之間存在任何交易。在他看來,普京「更是個長者,而不是朋友」。他還指出自己曾擔任楚科奇的行政長官並不意味著拿到了「免死金牌」,不過他也強調自己不會像其他寡頭一樣會站出來批評俄羅斯政府,「我從來不會通過自己取得的商業成就來向政府施壓。」

如今,新一屆大選在即。各路利益集團早已開始新一輪分化組合。俄智庫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項目部主任季莫菲·博爾達切夫(Timofei Bordachev)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普京對寡頭整治的最深遠意義在於敲山震虎,讓後起的俄羅斯新貴們不要忘記前車之鑒。

不過,楊成認為,寡頭經濟被削弱並未自動轉化為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優化。「金融-工業集團的寡頭又在一個較短時期內被俄羅斯傳統的政治-經濟寡頭的新版本所取代,最近被普京定義為最大敵人的『落後』在相當程度上恰恰來自於這種有強大歷史基因的『權力-財產權』體系。」楊成說道,「打擊寡頭清除了顛倒的『權力-財產權』體系,但又以回到歷史的方式走向未來,這對俄經濟的長遠發展殊為不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白宮公布2019財年預算案,大規模擴軍箭在弦上
當總統一年身家縮水4億,特朗普福布斯富豪榜狂跌222名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