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讀史札記】兒寬:修鍊好自己,才能抓住出人頭地的機會

【讀史札記】兒寬:修鍊好自己,才能抓住出人頭地的機會

原標題:【讀史札記】兒寬:修鍊好自己,才能抓住出人頭地的機會



兒寬是漢武帝時期的名臣,官至御史大夫。

兒寬的「兒」,有的書上把它簡化為「兒」,有的書上則把它調整為「倪」,各有各的理由。


不過,認真說起來,無論是改成「兒」還是改成「倪」都不對,當然了,改成「倪」至少在讀音上是對的,因為在作為姓氏時,這個字確實與「倪萍」的「倪」同音。只是細究起來,「兒」與「倪」並非同一姓氏。


兒寬的老家在現在的淄博,屬齊地。齊魯之地多儒生,兒寬便是其中的一員。兒寬主攻《尚書》,是孔子十世孫孔安國的學生。


兒寬受教於孔安國時,孔安國教授的還是由伏生傳下來的「今文尚書」。武帝末,魯共王擴建宮室的時候毀壞了孔子的舊宅,在牆壁中發現了「古文尚書」。由於書中文字比較特殊,當時距離始皇帝焚書和統一文字已經過去百年,這種文字幾乎已經無人能識——除了孔安國。

孔安國對「古文尚書」進行了翻譯,將古文翻譯成了今文。


當然,這是後話。


在孔安國門下學習時的兒寬,因為家裡窮,所以基本上處於半工半讀狀態,甚至一度去孔老師家的食堂里幫廚,給同學和老師做飯以維持生計。


他還曾幫別人家種地,每次下地幹活時都要帶著經書,休息的時候就拿出來,旁若無人地誦讀。


與兒寬同時期的另一位名臣朱買臣,讀書的時候也是這樣,甚至更「變態」——連挑著柴走路的時候也手不釋卷,而且還要大聲地讀出來——以至於他的老婆覺得實在是丟不起這人,跟他離了婚。

這樣的舉動,在普遍沒有幾個人讀書識字的鄉下,通常會被當作精神病人來看待。


想想近幾年出名的「大衣哥」朱之文,四十歲之前一直是村裡的一個笑話——家裡窮得叮噹響,作為一個農民的他卻不務正業,整天練個與農活無關的破歌,也賺不到什麼錢,這不是精神病是什麼?


幸運的是,「大衣哥」成名了,所以,他之前的一切行為都有了合理的解釋,甚至變成神話,變成名人軼事,變成勵志故事。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與「大衣哥」同為山東人的兒寬也是個幸運兒,因為,最後他也成功了。


「都說天上好,神仙樂逍遙」,可是,誰又知道「成功的背後淚多少」呢?

成功永遠只給有準備的人,區別只在於準備的時間有多長——兒寬的準備,幾乎用了半生的時間。


受教於名師,又如此的勤奮刻苦,加之地方官府推薦,兒寬得到了進入都城為官的機會,在廷尉張湯的手下做了一名「文學卒史」,負責文書工作。


廷尉主管的是刑獄司法,工作人員受的都是法家教育,而兒寬是個儒生,雜在其中,顯得很是彆扭——不僅專業不同,在同一個問題上的看法也不同,甚至相左,換句話說,就是「尿不到一個壺裡」去。


兒寬性情溫良,與一大幫動不動就喜歡大叫「大刑伺候」的人相比,顯得有些懦弱,加上口頭表達能力明顯不如文字表達能力,在領導和同事們眼裡,兒寬就是個沒什麼用的「混子」。所以,張湯不僅沒有給他安排什麼實質性的工作,甚至還把他派到北邊苦寒之地做了幾年官營畜牧的監工,其實就是靠邊站了。

兒寬命運得以改變的機會來得很偶然。


做的是管理,好歹也是個小頭頭,小頭頭就得定期向大頭頭彙報工作,產羊多少,產牛多少,增加了多少毛皮,新生和生病死亡的數量等等,都要一一彙報清楚。


有一天,兒寬從駐地回到長安,把賬冊和彙報材料交了上去,等待領導批示。


當時,張湯的手下們正為一個給皇帝的奏章發愁。原來,這個奏章已經遞上去好幾次了,每次都不合皇帝的意,被打回來要求重寫。張湯為此發了好幾次火,手下主管文書的人急得團團轉,抓衛撓腮,不知如何是好。


見此情意,兒寬詢問了一下事情的原委,立刻口頭上把要表達的意思說了一遍,文書們大喜,趕緊讓兒寬代為擬奏。兒寬揮筆成奏,眾人「讀之皆服」,拿著擬好的奏章去見廷尉張湯。


張湯見了兒寬擬的奏章也是大驚,立刻命人把兒寬召來相見,一番話談下來,「乃奇其材」,不再放他去管理牲畜,改為留在廷尉府里,做了自己的秘書。


很多做領導的都是這樣,自己未必能寫一手好文章,但都能品鑒出文章的優劣與否來。


張湯把兒寬擬的奏章遞了上去,當天就被武帝批准了。


幾天後,皇帝召見張湯,談話間問道:「前兩天你遞上的那個奏章,好像不是你手下原來那幫俗吏們寫的,那是出自何人之手呢?」


張湯說,皇上英明,是個叫兒寬的人寫的,這人進我府里好幾年了,一直在北邊幫我管理牲畜。


武帝說,哦,是這個人啊,我也聽說這個人好久了。


這話大概有點客套的意思,因為,如果真的被皇帝聞名已久,恐怕兒寬也不會在北方放那麼多年羊而無人關注了。當然了,也可能並不完全是客套話,畢竟,所有地方推薦到中央的文學賢良之士,都是要經過武帝龍目御覽的,兒寬還是當世大儒孔安國的弟子,武帝記住他的名字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只是,記住是記住了,沒人特別提起或沒有哪個事件激起這一記憶,它也就只能躺在皇帝的記憶深處了。


原本就文筆驚人,再加上皇帝一句「吾固聞之久矣」,回府後的張湯立刻提拔兒寬為「奏讞掾」,專門幫自己擬寫給皇帝的奏章。不僅如此,遇有疑難案件,還會徵求兒寬意見,按照他的意見處理。兒寬也就越來越受到張湯的重視。


為了這一天,兒寬苦讀了幾十年,也被晾了很多年,但這一切都沒有白費。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就是這樣,必須以成為一個永久的笑話之心,卻追求一個可能成長為傳奇的夢想,永遠為成功做好準備,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優秀一些,直等那個轉折點的到來。


實際上,對於兒寬來說,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其實還在後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楠之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讀史札記】「放羊御史」之卜式是如何向上爬的
【讀史札記】「放羊御史」之:伴君如伴虎,距離產生美

TAG:張楠之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