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童話往事》技術貼:一個大學動畫老師的讀後感

《童話往事》技術貼:一個大學動畫老師的讀後感

有一位大學動畫老師寫了4000多字的分析文

近期,有一位大學動畫老師收到了我們的《童話往事》卷一卷二精裝函套版,有感而發,洋洋洒洒,圖文並茂,寫了近五千字的讀後感。但與眾不同的是,由於他本人不僅是一位懷舊動畫愛好者,還是大學教動畫課程的老師。於是,他從技術層面對書中提及的幾部老動畫進行了解析,非常有趣。以下是全文照登。

關鍵詞:咪咪流浪記、奔奔、貓人、小不點、名人故事

動畫·童年·記憶·情感·

80後大學老師看《童話往事》有感

親歷者丨西安 毛波

讀後感

收到《童話往事》這本書後,心真的是顫抖的,對於我這個80後,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收穫回憶的禮物,而且是一種重新審視自己內心的機會。因為我想再看看這些動畫片,感覺一下自己還有沒有當年年少時的那種激動與感動。

開書照的一些描述我在這裡就不想再寫了,因為看到童話往事的訂閱號里那篇高人碟網文章,已經寫得真的很有感覺了。作為一個80後生人,加上自己是一名動畫專業教師,我就想從我自己這個專業角度談談我這幾天初看了幾篇文章的一些感受。

拋開情懷,其實現今的動畫片在畫面製作精良程度上肯定是要高於原來的動畫的,但是我通過這本書重新回看以前的動畫片時,突然就些許明白現在有些朋友說的為什麼以前的動畫還是更經典一些的原因。舉點具體的例子:

這是《咪咪流浪記》電影版海報,還是拋開形象不說,因為每個時代對形象的喜好都會變化,所以像《咪咪流浪記》這個形象,雖然我個人很喜歡,但是如果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的話,完全能理解,但是從海報的設計性上來講,現在很多的動畫就沒有當年的動畫鏡頭設計感。

1:這張海報,機位不是常規的擺放方式,從腳底的方向向上拍的鏡頭設計。這種類似電影鏡頭的構圖設計,其本身就給人一種臨場感。

2:而人物的遠近關係,隨著這個機位的方向,由近及遠,是有遠近層析的,具體遠近層次我已按照數字標出來了。這種設計,又給人比較明顯的空間感。

3:海報中這四個角色的動態設計,都是一種類似生活攝影抓取人物活動一瞬間的設計感覺,每個角色都在走路,但是每個角色在走路的時候都有著自己的動態,神情。主角走路的時候在扶帽子,小狗帶著有趣的帽子神情堅毅的前進,身後的角色從他走路的動作和表情就能看出這個角色的性格:開朗有趣,最後的小猴子努力的跟上大家的腳步。

這幾點結合在一起,海報就有了情節性,就像攝影一樣,是有故事,能看出一些背後的感覺的。

反觀現在很多動畫的海報設計,包括主流的電影海報設計,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人物擺拍造型,雖然每個人也許角度不同,但是把自己最帥的一面很僵硬的展示在畫面當中,就像現在很多人拍照一樣,都是45度角,頭略低,然後作出幾乎一模一樣的微笑,大家都想把自己變美一點,但是都少了生活的味道。

也就新海城這種好的導演,在海報設計上用點心,但是這也是為數不多的精良電影,反觀網路電視版動畫,很少有早期動畫這種有意識的設計感。

再說說劇情和配音。通過《童話往事》,我在網上找到了《嘿!奔奔》的片源隨機看了一集。因為自己當了爸爸,自己的孩子還是男孩,所以看到奔奔的設計,真的很有感觸,奔奔才是真的男孩子本我的表現。

本集中,奔奔他們一行遇到地震,地面裂了個大縫隙,把一個村的孩子和父母隔開了,小男孩健健(Ken)讓奔奔去幫幫他們,奔奔沒有像現在爛俗的兒童動畫片里說著當然沒問題!那樣堅定的語言,而是說了句:「嗯....試試看吧」

而當奔奔變長載入裂縫之間後,讓小孩子們從他本上爬過去的時候,說的是:你們快從我背上爬過去,快從背上爬過去呀!

而當奔奔他們幫助這村人解決危機後,大家送給他一個花環以示感謝。這部片的情節設計上並不是那種俗套的奔奔對著大家說:「不用謝,我們應該做的」或者「幫助他人是應該做的」這種教育意義特別濃的台詞。

而是這樣設計結尾的。在奔奔的角色設定上,他喜歡花朵,而且吃了花會想大力水手吃菠菜那樣精神抖擻,力大無窮。所以,當全村人送給他一大個花環後,他興奮的不停的聞花環,然後吃了幾大口花朵,然後奔奔就像打了興奮劑一樣突然興奮,然後沒等小男孩ken跟大家好好道別,載著ken飛奔離開了,這時全村人看著奔奔急速的離開,在招手再見的同時,都覺得奔奔十分厲害。

結尾從感謝,到離開,雖然是典型的解救危機,然後道別的典型劇情,但是在具體情節設計上,並沒有中國人常有的禮儀性情節,必須感謝,然後主角必須回敬表示沒關係。大家被奔奔相救,發自內心的感謝,而奔奔沒有成人那種目的性很強的成人世界的規則方式回應大家

因為奔奔設定本質上就是一個處於孩童階段的小男孩,做所有事不是那麼目的性強的動機,他就是遇到事,此情此景他想去幹了,就去幹了,包括幫助別人,他就是看到危險,下意識的就去幫忙了,不是為了別人對他的肯定,不是為了得到心中的虛榮,幫助別人在於奔奔來看,就像冒險一樣,我看到了,就想去做了。

而孩子的情緒,思維是跳躍性,所以當奔奔看到裂縫這麼大時,小男孩ken讓他幫忙時,他會說試試看吧,因為他看到這麼大裂縫,他是覺得有點吃力。而他變長後,架在裂縫之間的時候,能看出來他是蠻費勁的,所以他不會像成人那樣還要堅持的說,大家安心過橋吧,而是說:「你們快從我背上爬過去,快從背上爬過去呀!」因為他很費勁,不趕緊過,他會受不了的。

從救人,到離開村莊,奔奔就像我的兒子在外跟小夥伴一起玩冒險遊戲那樣,所有的事都是一個男孩冒險的情緒自發而起的,並不是成人世界中,我必須要幫助別人這種先入為主的道德定義做出選擇的。而孩子,就是在冒險當中,幫助了別人,而別人因為幫助又下意識的感謝,這樣彼此互動中,潛移默化的形成了價值觀,道德觀和世界觀。

現如今我們的很多給孩子的動畫為什麼不好看,因為創作者是以一個成人的角度來創作孩子角色的行為準則的,我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而不是像孩子那樣,其實做這些事的動機並不是多麼偉大的動機,即便弘揚正能量,設計幫助別人的橋段時,也應該是把情節設計的更加生活化,自然一些,幫助別人的過程,也是一個男孩成長曆險中遇到一個很有趣的事,而從很有趣的情節入手,從孩子的興趣入手,給孩子自然而然的融入建立價值觀,才是好的給孩子看的動畫。

通過《童話往事》,我又重溫了很多80年代那些很多國外的譯制動畫片,會發現那時的動畫片,雖然面對的是普通觀眾,但是其實在藝術表現方面,有著很多的探索。

如這部美國動畫《小不點》每部正片結束後,播放教小朋友如何利用身邊常見物品製作手工玩具的片尾小彩蛋動畫的片頭:在記事本上,除了手寫的那幾個單詞外,火柴,鉛筆,硬幣掉下來補足了每個單詞缺失的字母這種表現方式,就很有定格動畫的藝術表現性。

還有這部《偉人小傳》世界名人故事大彙編,看了書後,勾起了我的回憶,有很多集,都是用動畫的形式,把著名人物的肖像畫一點點的轉化成了動畫人物這種動畫常用的動畫形變的表達方式,(片源暫時沒找到)

我印象很深的就是有一集介紹的航海家麥哲倫,就是把麥哲倫的肖像變成了卡通形象,當時對那種卡通化的麥哲倫形象記憶尤為深刻,大大的鼻頭,很富有喜感。

還有這部《貓人沃爾特》,情節就是真實世界中一直叫沃爾特的貓總是想像著自己成為動畫中神勇無比的各種角色,這部片子的最大特點是實拍和動畫的相互切換,雖然切換的方式不是那種特效或者充滿想像力的動畫轉變方式,但是這部片子卻運用了剪輯學裡很典型的「動接動」的方式很自然的從實拍切換到了動畫畫面,也就是說上一個鏡頭中真實世界中貓從高處撲下來,然後下一個鏡頭就是動畫化的貓從高處跳了下來。雖然沒有過度的特效,但是當時來看,鏡頭轉換的一點也不突兀。這也算是一種在動畫片中的藝術嘗試與創新。

還有很多動畫都嘗試了不同的畫面表達方式,確實讓我覺得我們那時會幸福很多,因為這些動畫在通過一個很普世,很生活化的故事方式默默地給我們豐富了藝術審美。而現在我個人覺得在動畫圈藝術性表達上,在動畫商業市場中,很多動畫商業的完全商業化,只要賺錢,不去試探性做些不同藝術表達性。而學院里,很多玩動畫的藝術家們,卻把自己的藝術性盲目的拔高,極力的標新立異。很少有像早期動畫這樣,把藝術性和商業性做一結合的常識性動畫.所以真像很多人說的那樣,我們的動畫藝術,學校和市場真是脫節的,而更嚴重的是,大家互相還都不待見。

總結:對自己、對孩子、對作者的感言

最後,我再回到情懷這個事上再嘮嘮,拿到書後,我把兒子叫到身邊,試探性的跟他介紹了些動畫。問他喜歡不喜歡,因為我不是一個特別自戀,愛陷在自我回憶中的人,我一直覺得社會在發展,人要往前看,不要總是標榜以前的東西是經典。但是,當我跟兒子聊到很多動畫的細節的時候,我發現依然有很多細節和情感,在這個時代下的孩子依然會產生興趣,細細想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動畫所表達的情感,還是人類最原初的情感,這種人類最原初的情感,是不管時代怎樣變化,都不會改變的。反過來講,也就是說為什麼做動畫的人一定要懷有一顆赤子之心,因為你一旦沒了那份「人性」,你就做的東西也就沒法通「人性」了,那讓在「人性」能量豐富階段的孩子看,也就沒法喜歡了。

再說到這本書吧,我承認自己是80後,所以看到這本書後,會有著天然的好感,但是讓我最感動的地方,不僅僅是對一份回憶的追溯。而是感慨,還有這樣懷著原初的夢想去做這種在很多人看來或許沒有「價值」的事。但同時,我也感激如今的這個時代,很多人在質疑先進的時代,但是我其實是對這個時代總體懷有很大的感激。因為互聯網,因為社會制度的進步與發展,才會讓關中阿福哥和他的小夥伴們這樣有情懷的一群人能有辦法,有空間作出這樣的書,每個時代,都有有情懷,不浮躁的人,但是也正因為如今社會的發展,讓大家有更多的機會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互聯網時代,浮躁的東西是多,但是只要靜下心,大浪淘沙,總能發現這樣的金子,而這些有情懷,有思想的人和事,通過互聯網,能讓大家有機會接觸到。就像關中阿福哥,我也是聽了《日談公園》,才找到他,進而還發現是老鄉!

每個人對動畫的定義都不一樣,就像在我們學校,有的藝術家和老師,把動畫歸為一種藝術的表現手法與方式,通過動畫,可以做傳統的藝術,可以做實驗藝術,可以去延展裝置展示。

而對於我這個普普通通的小城市上來的人來說,動畫於我而言,就是小時候每天六點半端著板凳守著電視的那一個個下午,還有那些因為學習和看動畫片和父母的一次次博弈。那時經典的動畫片所潛移默化滲透的價值觀,到現在還在很多地方影響著我自己對於生活,愛情,親情的態度。如今,它又成了我和兒子兩代人減少代溝的一個很好的媒介。未來,我也希望動畫片能成為兒子長大後無論順境逆境精神世界中可以自處的那一片綠洲。

最後再嘚瑟一下,不愧是自己的母校,這麼有價值的書,又是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我驕傲啊,哈哈!

最後再厚臉皮的打個廣告,這是我跟朋友合作的一個訂閱號,是我們這裡的一個兒童藝術機構。我未來的文章和漫畫,都會發布在這裡,後面我還會繼續寫《童話往事》的觀後感,就發布在這裡,希望大家能多多關注,同時就算給我這裡打個廣告了。

有了麵包,才會更好的去做有意義的事!

感謝大家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70後80後的童話往事 的精彩文章:

TAG:70後80後的童話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