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Master英日漢三語對比①-好書推薦

Master英日漢三語對比①-好書推薦

大家好,我是夏涵。

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要進入到一個新的分享系列啦!

那就是: 「英日漢三語對比研究」 !這個研究領域是我的最愛,沒有之一。

跟其他系列一樣,我們還是從好書推薦開始說起。這個書單里的書,是從我讀過的書中挑選出來的一些,我個人覺得,在對比語言學這個領域,相對來講研究的比較透,影響比較大的書。有那麼幾本,你可能會覺得眼熟,因為我在之前的系列中也多次提到過。

今天,我們主要來看看英漢對比方面的書。

《英漢對比語言學》陳德彰

這本書是大學英語專業的教材,主要用於英漢翻譯教學方面。這本書中的很多觀點,都和我的想法一致,在讀它之前,我一直都有一種 「難不成只有我一個人這麼認為嗎?」 的感覺,直到讀到這本書,才發現,老一輩學者早已經有了研究成果,而這些研究成果又進一步加深了我的認識,讓我有一種 「原來如此」 的感覺,很多想不通或者自己研究不透的地方,都在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

比如,有一個翻譯和認知過程的概念,我跟很多人說,我認為人的大腦在語言這一塊的處理過程就像是圖像處理,而非一字一句的線性處理。這本書也提出了相同的觀點,並且進一步討論了,在翻譯過程中,「 圖像處理 」 的方式是如何加速 翻譯過程的?學習翻譯專業的學生該如何實現 從 「 線性翻譯 」 到 「圖像翻譯」 的思維轉換。

這本書是用英文編寫的,對於專業的英文辭彙要求比較高,我建議大家一邊查字典,一邊看,當你讀了幾個篇章之後,就會發現,有那麼幾個專業辭彙總是出現,後面的幾章就可以脫離字典,通暢閱讀了。

這本書還有一個比較大的特點是,書中提供的翻譯示例,並不是簡單的日常對話翻譯,而是比較偏文學派,都是從名篇名作中提取出來的節選,翻譯的挑戰性比較大。對於讀者的中文解讀能力的要求也比較高。

我的中文就不好,經常出現,找不到適當的辭彙來表達,或者,組織不好語言結構的情況,起初讀這本書的時候,就比較吃力,因為欣賞不了翻譯語言的優美。所以,我會跳過那些我理解不了的名篇名作,挑一些我能理解的,把這本書先讀一遍,這樣我明白這本書大致都講了哪些點。當第二遍的時候,再重點放在翻譯難度較大的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上。

《對比語言學》許余龍

這本書就比較偏理論,是英語專業研究生教材。它系統地介紹了對比語言學這個研究分支和領域,並且對每一個分支及其研究方法論做了細緻地講解。如果,你想整體性的了解 「 對比語言學」領域 ,又想要從中找到一個或者兩個自己專屬的 研究分支的話,那麼這本書是你最好的選擇。

這本書,它不僅討論了英語和漢語的異同,還涉及到其他語系和語種之間的對比。它並不是從某一個特定語言的角度來看其他語言,而是從語言的普遍性角度,來討論所有語言,給所有語言的研究提供一個方法論的支持。

我第一次讀這本書時候,一度以為自己買錯書了,還覺得自己的水平實在是讀不了這 「 研究生教材 」,因為實在是太 「 偏理論 」了,感覺像是讀一本哲學方法論的書,還有點像是看數學方程式,所以,第一次讀的時候,我早早地就放棄了。直到後來,讀了幾本 簡單易懂的入門書後,才膽敢又拾起這本書來讀,漸漸的才覺得 「 原來如此」。

再後來,這本書於我,就像是工具指導書一樣的存在,每當我想要研究一個新的分支的時候,或者想要查一些跨分支的資料的時候,我都會先翻看這本書,看看另一個分支大概是什麼樣子的?到底研究一些什麼內容?是否是我想要找的?和我的研究分支又是如何交叉影響的?

如果你還沒有入門,或者對於語言學的專業術語還不是很了解的話,先不要碰這本書了,你會睡著的。

《英漢辭彙對比研究》蔡基剛

我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沒有理解太多,甚至都忘了這本書講的內容了,因為它實在是太細了。直到有一天我讀了一本英文書,書中講到一個「 上位語和下位語 」 的概念,我的腦子裡,好像是有個人在跟我說 「你要再去翻翻那本書!」 於是,我就把這本書重新拿出來讀,一口氣讀了100頁左右,那感覺真是醍醐灌頂!有些腦子裡模模糊糊的信息,好像一下子受了誰的召喚一樣,齊聚到眼前,像是過電影一樣。

我發現這本書和那本我正在讀的英文書,就像是一個是另一個翻譯版本一樣,內容互相呼應,我在那本英文書中讀不懂的地方,卻在這本書中找到了更詳細的講解。

我建議,對於 「辭彙對比」 這個分支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好好看看這本書。漢語在造詞法上的經濟性和形象特徵,以及,漢語在詞義準確性上的不足等等現象和問題,在這本書都有詳細討論。可以說,沒有對比,你就不會明白,漢語辭彙和英語辭彙是如何影響人們對於這個世界的定義的,你也很難想到,英語辭彙的準確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近現代英語國家在科技研究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漢英語言對比概論》 潘文國

這本書是我的英漢對比研究的入門書。正是這本書開啟了,我對於語音學的研究興趣。這本書說,漢語中的 [ d ] 這個音素和英語中的[ d ] 的音素在發音上是有區別的。我當時很不理解,因為我一直以為我說中文的時候,是在發一個 聲帶振動的濁音 / d /,然而,這本書卻說,我們是在發一個不送氣的/ t / 的音。漢語中的[ d ]和[ t ]音素都是聲帶不震動的清音,只是一個不送氣 / t /,一個送氣 / t h /(這個 h 符號是送氣符號,應該是出現在 t 的右上角,可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輸入這個符號,請大家不要把它看做是 英語里的 / θ /)。

我當時在學日語,和外教對話的時候,外教曾說,中國人分不清日語中的/ ta /和 / da /,我一下子想通了外教的話,因為日語中的 / d / 是濁音,而漢語的 / d / 是不送氣清音 / t h /。從那之後,每當教 外國學生 學日語的時候,我都會先把 這個外國學生的 母語發音搞搞清楚,對照著國際音標表,看看 這個外國學生的母語發音 到底和日語有哪些區別,這樣 我也就能夠 預知這個學生在發日語發音的時候,可能會遇到哪些發音上的困難。

如果你也在尋找一本漢英對比的入門書,那麼這本當是你的首選。

哦對了,有一個小插曲,就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我立馬買了齊滬揚先生的《現代漢語》和王力先生的《古代漢語》,我一直都自以為是地認為 自己的漢語還是挺不錯的,然而都是自欺欺人。直到看了這兩本書,才知道自己在語言這一塊,是多麼的無知和膚淺。

我也不怕告訴你,我高中時所有的作文課 還有高考作文,都只寫一種體裁,就是書信體。我從來沒有嘗試過別的體裁,最難為我的就是議論文,我的議論文寫出來也像是書信體。反正作文要求是「體裁不限」。

直到現在,我依然是只會寫書信體,比如郵件,簡訊,求職信,工作報告等等。

還記得,去年跟好朋友聊天,她是中英法三語,我是中英日三語,我們之間總有好多可聊的地方。有一點她指出,漢語表達能力不好的人,學外語的時候會更吃力。我很贊成她的觀點,而且我認為,這一點在翻譯專業表現的尤其突出。只說一種語言的時候,沒感覺自己的表達能力有哪裡不好,直到學了二外,三外,甚至是四外後,才漸漸明白自己連母語都說不好。

也有外國朋友問我:你為什麼不教漢語,反而教日語呢?日語又不是你的母語。

我說:我只是會說漢語,卻不懂漢語,也不會教漢語。

今天分享的這四本書是漢英對比這個分支上的,下一周,我準備分享幾本 「漢日對比」 以及 「英日對比」 這兩個分支上的書。

其實,真正開啟了我對於 「 對比語言學 」這個領域的 研究興趣的,還是那本 漢日對比 的書。是有一天,我在路邊的書攤兒上花了幾塊錢淘來的。是哪一本呢?我先賣個關子,下周再分享。

我就是想說:機遇這個東西,還真是有意思!

文章的最後

感謝你把這篇文章看完,一路陪我閱讀到最後,真的很謝謝你!我想引用我最喜歡的《小王子》里狐狸說的一段話來結束今天的分享。

習慣,是使某一天的某一刻完全不同於任何一天的任何一刻,越是臨近這一刻,越是興奮,這一刻一過,又期待下一個此刻的到來。

——《小王子》里的狐狸

希望,我的每一篇文章帶給你的感覺,就像是這種習慣。謝謝!

作者簡介: 夏涵

英文名字:Summer Ridley

日語名字:カ カン

2014~2016,在日本東京工作生活,現定居加拿大多倫多。

本職工作:軟體項目管理Project Manager和需求分析Business Analyst。

副業:教書匠-在多倫多教日語和英語的雙語老師。

作者私人微信號

想和作者私下聊嗎?

請長按左邊二維碼。

別忘了點贊 ↓↓↓和轉發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日雙語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TAG:英日雙語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