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語課外補習是一個什麼樣的坑?

英語課外補習是一個什麼樣的坑?

開學第一周,朋友圈裡的家長們都在轉發一篇媒體的報道,大意講的是家長送孩子去參加課外補習,起先在等孩子的時候,還會喝杯奶茶,後來為了省錢,連奶茶也不喝了。

這篇報道引發了家長們的共鳴,更多的故事出現在後續的報道里,比如杭州的一位家長反映她給讀初中的孩子報了一個暑假英語補習班,價格是每小時600元,一個暑假花費了三萬元,而孩子的成績從暑假補習前的70分變成了開學後的40分,家長氣得吐血。

我們先別替這位家長打抱不平,為了其他家長不重蹈覆轍,我們通過一些關鍵語言找找造成這種結局的原因。

第一個關鍵語言:不補不行了

這名初中生在小學的時候就參加英語補習,因為英語補習留下了心理陰影。但家長認為自己不能被孩子的心理陰影左右,說什麼都得送孩子再去參加英語補習。

有些家長有深度強迫症,他們善於給自己心理暗示:不這麼做是不行的,一定要這麼做才對。

家長一旦產生了這樣的執念,孩子就陷入了水深火熱的境地。家長聽不到他們的聲音,他們得不到理解,孩子沒有決定如何學習的自由,甚至也沒有了解學習問題的機會,唯一的選擇是服從家長、被動地學習英語。

第二個關鍵語言:負責任的老師

家長對於老師「負責任」的理解是老師會看著孩子學習,這樣的老師讓家長放心,因為這樣的老師成為了家長的代理人,不管走到哪裡,自己的孩子都有人看著。

沒有人關心這個孩子,沒有人去了解他為什麼學不好英語,孩子像一部機器,他被期待的是執行家長和老師的指令,如果沒有做到,他就沒有擺離線器這個角色的自由。

第三個關鍵語言:老師追著孩子背單詞

大多數家長對於學英語的理解還是停留在背單詞上!家長們認為只要記住了那些單詞,孩子就能夠看懂英文,孩子看懂了英文,英文成績自然就會提高。

這是幾十年以來的傳統經驗,以前家長讀書的時候,英語就是這麼學的,我們的概念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上。但是,這樣的方式並沒有讓人學會英語。

我聽過很多家長說除了這樣做,他們不知道還能怎樣做。這意味著家長需要更新經驗,建立新概念系統了。

在家長越來越重視教育的時代,家長如果堅守自己原有的經驗和概念,那麼家長所達到的高度就是孩子發展的局限和瓶頸。

第四個關鍵語言:沒有背出單詞就不能回家

案例中的家長認同老師「負責任」的做法——追著孩子背單詞,背到晚上十點沒有背出來還不能回家,她認為都這樣嚴格了,孩子肯定能夠學好英語了。

這位家長如果不改變對學習的認識,這樣的事情會不斷重複出現,不僅在英語上,還會出現在其它科目上。

我們急需要補上的是「學習理論」,知道學習理論的老師和家長會知道人的學習機制,休息是學習的組成部分,休息得好,學習才會高效。

總結

課外補習除了是一個燒錢的坑,它也在制約著孩子的發展。

坑外的家長經常問我:給孩子報什樣的校外英語輔導班?口語的、閱讀的還是自然拼讀的?

我的回答有些長,也有些繞腦子,有興趣看一看吧:

01

關於口語

有沒有人是因為學了說話而會說話的?你還記得孩子兩三歲咿呀學語的情景嗎?那時候孩子喜歡聽別人說話,他們自己也喜歡說,但他們說不對,這個時候他們說不對,大人覺得很好玩,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個階段孩子就是這樣說話的,沒有人會去糾正孩子的「錯誤」(error,差異),過個一兩年,孩子說的話和他們表達的意思漸漸一致了。孩子是在語言發生的場景中,通過不斷的觀察和推測,找到語言和語義之間的聯繫,經過語言實驗(試錯),習得語言,在這個過程中,認知和語言相互作用、共同發展。

在外語學習中,口語是一種表象,拿著口語教程教孩子,讓孩子學會說那些話,因為這些語言太標準了,或者說太正確了,脫離了複雜的語境(在真實的語境里,語言基於人際關係又建設人際關係,它是多層次的,可能含蓄婉轉、可能直接明了,要不然怎麼會有「說話的藝術」這一說呢),變得不容易學,也沒有學習的價值。

實際上為口語而學口語是學不會口語的,語言的驅動力是思維,口語學習的落腳點在語言能力和思維發展上。

02

關於自然拼讀

自然拼讀是什麼?它是語音和拼寫之間聯繫的規律,簡單來說就是拼讀規律。先不說拼讀規律本身是否規律、是否具有應用價值。

我們先來說它產生的背景,在美國,為了提高閱讀能力,老師會教一二年級的學生學習自然拼讀,自然拼讀不是方法(對於自然拼讀還有的解說是拼讀方法,其實是不對的),有的自然拼讀廣告說美國孩子就是因為自然拼讀學會了英語,這是一個笑話。讀小學以前,普通的美國孩子至少已經有了兩千辭彙的聽說積累,他們聽得懂大部分的單詞,也知道意思,但是還不會讀,這時老師教他們讀音和拼寫聯繫的規律,讓孩子更容易地找到讀音和拼寫之間的聯繫,幫助提高閱讀的流暢度,但在美國有很多老師和閱讀研究者批評自然拼讀,你會發現最好的那些老師是不教自然拼讀的,他們不教規律,他們教更有挑戰、更有價值教的東西。

然後我們得來看把英語當外語學的中國孩子和英語作為母語的美國孩子之間的區別了:美國孩子已經會了英語這門語言的發音,中國孩子還不會。對於中國孩子學英語這門外語,最首要的是在學習之初建立語音敏感度。

語音敏感度如何培養呢?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讓所學習的語言變得有意義、真實,最好還能有趣點、和孩子有關係,他們願意接近這門語言、探索語言所承載的信息;

另一方面是用誇張的方式「解剖」音素,音素中有英語的beats,beats是英語這門語言和漢語的不同,我們需要讓孩子發現兩門語言的差異,養成新的發音習慣,如果不是這麼做,我們會發現有人即使講英文,感覺也是在講中文,這和外國人講中文是同樣的道理,他們用英文的語調講中文聽起來還是在講英文(英文中沒有四聲,外國人講的中文聽起來始終是一個聲調),兒童對於語言最初的印象也是來自於語調(中英雙語家庭的孩子,四五歲時幫父母翻譯,他把中文按照英文的語調說了一遍,以為這就是英文了)。

最後我們來看名稱,自然拼讀,這是phonics的中國名,且不說這個名字有多麼忽悠你沒商量(怎麼翻譯出來的自然二字),就說它是自然拼讀吧,既然是自然(重讀)拼讀,怎麼還需要教呢?自然的意思是什麼?自然而然,自然而然地學會,不用教,不過phonics確實是這樣,不用教,學生學得會。

03

關於閱讀

最後講閱讀,這是最難講的,我不能說你們別送孩子去學閱讀,我們自己做的課程就是基於閱讀。

傳統的英語課程把聽說讀寫當語言學習的順序,先聽說再讀寫,因為母語不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發展的嗎,未經深入思考的本能反應往往是一個陷阱,聽說讀寫是母語習得的順序,但不是外語習得的順序,在外語學習中,聽說讀寫是語言學習的四項技能;此外,母語習得和外語學習的場景是不同的。我們既要看到外語和母語作為語言,它們的發展過程是一樣的,但它們的習得路徑是不同的。因為傳統英語課程存在諸多誤區,幾十年的英語教育的結果是高投入、低產出,效果很差,還衍生出了焦慮感這種副產品,所以我們要重新審視英語教育,用科學的態度探求新的英語課程,我們現在交給大家的答卷是:以閱讀為核心,培養聽說讀寫這四大技能

其實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到了閱讀可能是學習英語的方向,但還不是很多人確切地知道為什麼閱讀能夠實現英語習得,更少有人知道如何通過閱讀教英語。大家會在市面上看到琳琅滿目的閱讀培訓班,線下的、線上的都有,最常見的是讀英語繪本和分級讀物。

在我們目前的課程中,繪本是課程素材的其中一個組成部分,不是全部,我們比較多採用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經典戲劇(比如莎劇),還有章節書。分級讀物是學生自己讀的、老師不教。閱讀材料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文本本身的特點決定了教學的價值;還有教的方式,不是把語言塞給學生,而是把文本化為語言生成的場景,也就是說雖然中國孩子沒有英語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但有質量的文本也是非常好的語言環境。這裡略掉一百句話。二語教學是一個專業領域,有理論、有方法,專業意味著需要經過專門訓練的人來做這件事情。

已經入坑的家長也經常會問自己的選擇是不是對?

我的回答是——

沒有什麼做法是不對的,世界上哪裡有這麼多的不對,如果真是這樣,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真是太不對、太糟糕了。

最重要的是問你自己你認為對嗎,我們每個人都要選擇自己認為對的路去走,不要因為別人說對,你就去走別人認為對的路,也不必因為別人說不對,就放棄自己的想法。

當你做一個選擇的時候,一定問問自己是否認可,你覺得安心,你的選擇會幫助到你;你認為你做了這個選擇,依然焦慮,那你就不要做這個選擇了。

我們每個人都從自己的經歷中學習和成長,希望案例中的那位家長也如此!

圖片來源:Unsplash

圖片授權基於:CC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語言私享家 的精彩文章:

TAG:全語言私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