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大肛管和低位直腸多普勒超聲雙間隔腹腔鏡聯合切除術

大肛管和低位直腸多普勒超聲雙間隔腹腔鏡聯合切除術

摘要:

背景:直腸息肉,特別是中小型病灶通過傳統的內窺鏡檢查取出。使用內窺鏡粘膜切除術(EMR)和內窺鏡粘膜下剝離術(ESD)可以接近大型直腸息肉。近年來,腹腔鏡手術經歷了進化,並且引入了稱為經肛門微創手術(TAMIS)的腔內切除術的新應用。作者報道了一例79歲男性患者,該患者出現兩個大型肛管息肉(uTisN0)和低位直腸息肉(uTis vs T1N0),通過TAMIS切除。視頻:病人置於俯卧,雙腿分開重疊的位置。可重複使用的經肛門D-Port被引入肛門。對腔的探查顯示存在涉及整個肛管長度和部分直腸下部的大型息肉以及位於直腸下三分之一上方1cm處的第二大息肉。移除肛管息肉並保留肌層。通過切除直腸壁的整個厚度去除下三分之一的直腸息肉。在整個手術過程中,外科醫生在令人滿意的人體工程學條件下工作。息肉通過D埠被移除。通過兩根會聚的可吸收縫線封閉用於肛管切除的粘膜和粘膜下皮瓣以及用於低位直腸切除的整個直腸壁開口。結果:肛管息肉手術時間為78分鐘,低位直腸息肉手術時間為53分鐘。圍手術期出血量為10cc。術後病程平穩,1天後出院。兩種息肉的病理報告均顯示具有高度發育異常和遊離邊緣的管狀管狀腺瘤(階段:pTis,8 UICC版本)。結論:TAMIS適用於位於肛管和直腸低位的雙大息肉,具有良好的野外照射,安全的整塊息肉切除術和最終的腔內缺損封堵等優點。

00"18" 臨床病例

一名79歲的男性患有大型肛管息肉和大型低位直腸息肉,接受了TAMIS手術。

00"27" 第一個息肉切除

插入一個可重複使用的經肛門D埠,以及一個10mm,30度範圍。顯示大肛管息肉,以及低位直腸息肉。通過9點鐘位置處的口孔插入單眼抓握鉗,並且通過3點鐘位置處的口孔口將刻度直鉗夾鉗插入。檢查兩個息肉的活動性。通過3點鐘位置處的埠孔插入單眼的凝固鉤。第一條息肉切除線被標記。這個息肉的術前階段是uTisN0。結果,計划了部分厚度切除。使用凝固鉤子從下方切開粘膜和粘膜下層開始切除。肌肉層變得明顯並且使用凝結鉤進行平滑分離。左側外側切除也開始了。外科醫生正在令人滿意的人體工程學下工作。繼續溫和地解剖肌層。也進行右側切除。高邊緣被釋放,保留肌肉固有層。最後,樣本通過D埠被移除。顯示並評估剩餘的待關閉的缺損。將具有3/0 V-loc TM縫線的單針式持針器插入中間口孔口。然後將持針器在3點鐘位置引入。將第一縫線放在中間,並在固定第一次咬合後,定位後續咬合,沿右側方向運行縫線。外科醫生繼續在滿意的人體工程學條件下工作。最後一口被放置在皮瓣的側角。在3點鐘位置插入Monocurved剪,縫合線被切斷。第二條連續縫合線開始向內側,並朝向左側方向。放置不同的咬合,直到開放結束。然後切斷縫合線。

04"37" 第二個息肉切除

第二個息肉的切除邊緣用凝固鉤標記。 由於息肉的主要固定和術前階段,即uTis或T1N0,「整塊」切除決定。 解剖首先從側面開始。 凝結鉤被連續使用。 下邊緣被釋放。 解剖定位優越。 最後,標本完全釋放。 這個息肉也通過D埠被移除。 顯示要關閉的第二個缺陷。 使用3/0 V-loc縫線的第一條縫線從開口的下角開始。 由於縫合線上存在張力,其他的咬合也很容易。 第二條縫線位於上角。 確保上角後,其他叮咬隨後定位。 最後,兩根縫線連在一起。

07"26" 最終視圖

這是最終的腔內視圖,顯示了缺損的關閉。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圖解」206-44-真菌性鼻-鼻竇炎
抑鬱症是一種社會疾病

TAG:丁香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