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鹿特丹市政廳和聖勞倫斯教堂,二戰轟炸中倖存的中世紀建築

鹿特丹市政廳和聖勞倫斯教堂,二戰轟炸中倖存的中世紀建築

鹿特丹有個商業街叫Stadhuisplein,如果非要翻譯成中文的話,大概就是市政廳廣場的意思。因為街正對著的就是鹿特丹的市政廳(Stadhuis)。

十點前,商鋪大都沒有開始營業,餐廳正在準備中。

街頭的雕塑是紀念二戰中(1940-1945)犧牲的鹿特丹市民。

這就是鹿特丹市政廳,外立面始建於1914年,1940年的大轟炸中沒有被炸毀。其主體的建造年代約在17-19世紀之間。

市政廳的鐘樓,高71米。

荷蘭王國的徽章。

可能是鹿特丹城市的徽章。

屋頂的窗子。

市政廳下方有尊雕像,人物叫約翰.范.奧爾登巴內費爾特(Johan van Oldenbarnevelt,1547-1619),他不是鹿特丹人,但在八十年戰爭期間做過聯省共和國的大議長,首相,政治家。曾主導創建了荷蘭東印度公司(1602年)。1584年奧蘭治的威廉遇刺後,荷蘭一度出現了權利真空,奧爾登巴內費爾特輔佐威廉的小兒子莫里茨(莫瑞泰斯)登上了王位,並與王子關係不錯,但後來又因與王子關係交惡,1619年被以叛國罪處死。

市政廳的後面,砂岩的石頭很容易發黑。

市政廳內部好像也能參觀。

離市政廳不遠,就是鹿特丹現存唯一的中世紀大教堂,聖勞倫斯大教堂(Grote of Sint-Laurenskerk)。我們在荷蘭和比利時的很多城市都能看到不少中世紀留下的建築,但鹿特丹就只有這一座15世紀的建築。這是因為在二戰中的1940年5月14日,鹿特丹城市幾乎被炸平。

教堂始建於1449-1525年間,是鹿特丹第一座全石制教堂,聖勞倫斯是鹿特丹的守護人,所以叫做聖勞倫斯大教堂。不過1572年荷蘭宗教改革後,教堂也成為了加爾文新教教堂。

鐘樓方形的頂部,建於17世紀中,以取代原來被火燒毀的木製尖頂。

教堂的青銅大門,主題不是宗教題材,而是戰爭與和平。

教堂內部,哥特式建築特徵。現在的教堂除了宗教活動外,還經常舉辦一些演出活動。

荷蘭風格的木屋頂。

教堂內也有一些當地名人的墓葬,其中就有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祖先(18世紀)。

1940年5月,納粹德國計劃迅速拿下荷蘭,沒想到在鹿特丹遇到了頑強的抵抗,於是5月14日,德國對鹿特丹實施了大規模的轟炸,這座古老的城市幾乎夷為平地。德國對荷蘭下了最後通牒,如果不投降,將對烏特勒支實施同樣的轟炸,於是第二天5月15日,荷蘭投降。

這是教堂內關於那次大轟炸後的照片。教堂當時並未被炸毀,但周圍的大火將教堂燒成這個樣子。

這是大轟炸前後的教堂對照。

以下兩張圖片源自網路。

教堂被毀後,有人提出要拆掉,卻遭到了希特勒的制止,理由是要保護文化遺產。

二戰後,關於是否重建教堂也是很大的分歧,不過最後還是重建了。1952年,荷蘭女王茱莉安娜為重建教堂奠基,1968年重建的教堂完工。

教堂前的廣場上有尊塑像。

塑像的人物是鹿特丹最有名的人物,德西德里烏斯.伊拉斯謨(Desiderius Erasmus,1466-1536)。

附近的鹿特河,就像阿姆斯特丹是阿姆斯特爾河上的大壩的意思,鹿特丹(Rotterdam)也是鹿特河(Rotte)上的大壩(Dam)的意思。

不知現在幸福的鹿特丹人,還有多少會記得78年前的那場大轟炸。

不遠處一座用鋼鐵製成的架子,告訴今天的人們過去這裡也曾有一座教堂,毀於轟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心酸!二戰後日本共為受害國賠償15億美元,中國份額為0
日本在二戰中受傷最多的居然不是原子彈轟炸?沒想到日本人卻忘了它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