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面屏時代:前世今生以及未來

全面屏時代:前世今生以及未來

這篇文章只會淺顯講解一下全面屏,不會涉及任何屏幕的封裝方式,放心大膽看吧

所以到底什麼才是全面屏。整個2017的下半年,各大手機廠商發布的新機基本上圍繞著全面屏做文章,連iPhone都不能例外,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全面屏呢?

大家都明白事情是,智能手機的屏幕是和用戶交互最大、最重要的一部分。而第一台將人們對手機的操作邏輯顛覆的手機就是初代iPhone。

2007年,第一代iPhone發布。喬布斯和他的蘋果顛覆了科技節的認知。在當時第一代iPhone的3.5寸屏幕已經是巨無霸的存在。

一塊超大的,支持多點觸控的屏幕,超大的內存空間(8G的空間在當時也是海量的存在),200萬像素。就是這樣一個設備,只用了幾代的時間就將手機的世界完完全全的顛覆了。

如果說有什麼是決定性的因素,我想就是那塊支持多點觸控的「超大」屏幕。

喬布斯痛恨按鍵,在他的理想中,他希望未來的iPhone可以變成一整塊的屏幕,沒有任何的實體按鍵。

在智能手機各家爭鳴,同質化還沒有今天這麼嚴重的時代,大家對屏佔比(screen to body ratio)似乎還沒有怎麼重視。

即使夏普退出了可以說是如今所有全面屏手機的老祖宗——EDGEST 302SH

按照現在的眼光看來,這台手機的屏佔比還沒有那麼的高,在當初,夏普也沒有用全面屏和屏佔比的概念來進行大肆宣傳。(當初也還沒有很成熟的全面屏概念)

不過不代表夏普沒有努力過。 看一看2014年 夏普 crystal的宣傳圖。也就是本文的封面。

但是其實一直到這一台手機——小米MIX的出現。才讓全面屏和屏佔比的概念走入了大眾的視野。

北京時間2016年9月8日,蘋果連續第三代發布了iPhone6...不好意思,是正式發布了iPhone7,除了祖傳的外型,蘋果還砍掉了3.5耳機介面,從此掀起了手機界的不正之風,之後的各家廠商紛紛效仿,今年就連索尼大法退出的新機XZ2都砍掉了3.5介面,蘋果我xxxxxxx(不服你來打我啊),不好意思扯遠了,雖然這已經是手機界不可逆轉的趨勢,但是我到現在還是無法完全接受。

那麼相比蘋果連續第三年採用祖傳的外型,並且使用新配色開啟一波圈錢之路的同時,國內的小米卻做了一件非常大膽的事情(雖然後來小米也跟隨蘋果的腳步砍掉3.5介面,該噴的還是要噴)。2016年下半年的小米發布會上,小米在匆匆的介紹完小米5S和note2之後(note2甚至還請來梁朝偉代言)。小米將他們的概念產品,小米MIX搬上了舞台,並且正式提出了全面屏的概念,並且稱MIX有著超過90%的屏佔比。

雖然從今天看來,MIX在許多方面依然不足,比如拍照(這一點在MIX2上依然存在),通話質量,不成熟的17:9比例的屏幕,沉重的機身。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MIX是正式開啟全面屏時代的象徵

為了讓正面看起來都是屏幕,MIX採用的方法其實就類似於夏普,將上,左,右的三個邊框擠壓,將前置攝像頭放到下方,取消了傳統的聽筒,使用壓電陶瓷振動系統(簡單的來說,通話時機身震動來發聲)。

其實聽上去很高級壓電陶瓷振動系統,夏普早在好幾年前就已經使用過了。

並且全面屏的設計風格,我想小米MIX也是借鑒了不少夏普的吧。只能說為夏普感到遺憾,除了產品本身的其他方面因素,更重要的是,夏普沒有小米那樣的營銷水平。

所以,也不應該繼續一味嘲笑oppo與vivo高價低配的作風,OV兩家給出了在手機行業生存的思路,近一兩年內,包括小米和華為都已經開始重視線下市場的發展了。

又扯遠了不好意思。

小米延續和提升的是夏普的思路,即盡量擠壓三面的邊框,做出一些妥協,達到最大的屏佔比。

那麼之後的三星就給出了完全不一樣的解決方案。

三星在2017年初,二月份的MCW展會上推出了Galaxy S8。讓人們看到了不一樣的全面解決方案。

三星最大的優勢在於,自己的OLED屏幕。這種屏幕的有點在於,可以在通電的狀態下自發光,也就是黑色狀態下幾乎不發光,理論上對比度可以達到無窮大;另外顏色也比傳統的LCD屏幕更加艷麗;當然在三星的解決方案中,這兩個都不是重點,這種屏幕是可以彎折的,這一點我們在之前的額S6,S7系列上都已經領教了。

我們在表面上所見到的屏幕並不是真正的屏幕

屏幕的下面往往還要衍生出來一部分用來安裝連接驅動屏幕的IC晶元。

也就是說,用這種傳統的方式,還需要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留出一部分的空間來放置這些衍生出來的部分和驅動屏幕的晶元。

過去,手機的邊框是比較寬的,IC晶元可以直接貼在玻璃背後。某種程度上,就是這個IC的存在擠佔了正面的屏幕空間。

而現在想要竟可能的得到最大的屏幕顯示,就需要將IC晶元挪動地方。

三星的新一代工藝就是利用OLED屏幕可以彎折的特性,將OLED屏幕直接彎折一部分到背後。簡單來說,將IC直接藏在屏幕後面。包括iPhone X(其屏幕也是由三星生產)

這裡就借用iPhone X的圖片來說明一下

於是S8就這麼誕生了。並且S8採用的屏幕比例是如今最成熟的全面屏比例 18:9

可以看到的是,三星在做到正面屏幕最大化的同時,還沒有像小米MIX那樣做出在前置攝像頭上的區別,並且做出了對稱和屏幕圓角的設計,個人覺得觀感更好。

那麼最後即使不得不提的iPhone X。iPhone X採用的屏幕封裝技術和三星是一樣的,畢竟屏幕就是三星提供的...

iPhone X則是更加激進地,將能去掉的邊框都去掉了,留下了前置攝像頭,光纖感測器,以及Face ID的一系列模組在正面作為一個劉海。

從正面的觀感上來說,我個人不覺得難看。只是從手機的實際使用上來說,這個劉海會遮擋一部分的顯示內容,這就導致了,接下里,蘋果要求開發者對iPhone X從軟體的層面上對iPhone X的劉海做出適配。

那麼這這樣一塊19.5:9的屏幕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失去了意義,雖然它在正面上最大程度的做到了全是屏幕,以及,這樣的劉海讓iPhone X保持了很強的話題度,但是,我們先來看看各家軟體對iPhone X做出的適配。

首先是人人都玩的手游 王者榮耀(王者榮耀做出的適配已經是目前可以看到的 手機遊戲中最好的適配了)

可以看到,王者榮耀做出的適配是,在兩側做出黑色的漸變效果。

而其他的app,大多數的適配都不如王者榮耀,也就是將劉海區域廢棄,或者將一些無用的內容放在劉海區域,避免遮蔽了有效信息。

崩壞三就是延長了畫面,劉海只遮擋了一些無用的畫面,以此最大程度利用iPhone X的屏幕。

原本我以為只有蘋果敢這麼做,畢竟異性全面屏還是比較受爭議的,而且有隻有蘋果有這樣的影響力,可以要求開發者們對iPhone X進行適配

但是我錯了,從目前已知的消息來看,已經在發布計劃中的華為新旗艦P20也將致敬iPhone X採用劉海。

而在這之前,已經有多家廠商退出了劉海屏來致敬蘋果。比如蘋果的最大粉絲之一 oppo

以及,國內很多人還不知道 居然還可以做手機的 華碩

居然還把更小的劉海最為賣點,我也是很服氣。

最後總結一下:

到底什麼才是全面屏呢,我想小米,三星,蘋果三家都給出了自己的解答。這三家是比較有代表性的,那麼其他廠家的策略都不盡相同,類似於三星的策略,也就是將左右邊框盡量縮小,再收窄上下邊框,採用18:9的屏幕,就是現在所說的全面屏了,包括但是不限於:華為mate10 pro,一加5T,堅果pro2等等。這裡就上一張華為mate10 pro的圖,其他的就以此類推吧。

在我個人看來,目前最接近理想全面屏的反而是爭議最多的iPhone X,畢竟全面屏這個概念其實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正面全是屏幕。那麼從這個定義上來看,就是iPhone X做的好了(雖然某種程度上我很不想承認這一點)。

但是目前來說,因為廠商對的過度宣傳,現在只要是有一個18:9屏幕的手機,都可以被稱為 全面屏。求求你們不要在用這種方式引導消費者了!

我是鐵鐵,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用的話,不妨訂閱一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鐵的伯爵茶 的精彩文章:

TAG:鐵鐵的伯爵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