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藝考的人生,無需解釋

藝考的人生,無需解釋

這兩天,吳磊和易烊千璽兩位年輕藝人又紛紛登上微博熱搜。

對於吳磊的報道,是他低調進入藝考考場,他所報考的北京電影學院,今年考試難度再創新高,競爭最激烈的專業表演系更是縮招25人,錄取比例達到194:1。而關於易烊千璽,則是他現身中央戲劇學院參加藝考複試。

▲ 圖為藝人吳磊在參加北京電影學院藝考

關於兩位藝人參加考試的熱度有增無減。而前段時間引起廣泛關注的「2018年中國最好大學排名發布」,評論數量卻遠不及藝考評論數量。兩者比較起來,藝考的「群眾」基礎明顯更高些。

這裡面定然有明星助陣,但不可否認的是,年年歲歲花相似的「大學排行榜」,多少有了審美疲勞。有區別的是,藝考開始漸漸走進尋常百姓家,並成為街頭巷尾的新談資。

筆者所在的江西小城市鷹潭也如此——在此之前,走出了一位叫做張慧雯的「謀女郎」,這位小姑娘就是通過藝考考上了北京舞蹈學院。大學期間,她就遇到了張藝謀這樣「貴人」。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今小城裡的舞蹈、美術、主持人培訓等民間教育機構已是雨後春筍,稍微有點成名成家的老師背後,更是追逐者眾多。

但真正講來,人民群眾讓孩子們熱衷於藝術教育培訓,絕大部分還真不是想複製下一個張慧雯。讓孩子「一技傍身」的想法,是絕大多數。但要真正讓孩子走上藝考這條道路,在當今的大環境來看,是有些「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態勢。

這種態勢,不乏「錄取比例達到194:1」這樣數字化的背景描述,不過更具有大眾認知的是,國人對於「藝考」這兩個字,依然沒有脫敏。

「藝考是低分考生的出路」「藝考是明星之路的起點」「中國娛樂圈還需凈化,不能讓孩子進大染缸」……這樣帶著個人主義的觀點,在當前還是發出了很大的聲音。

即便如此,每年開春,媒體都會給藝考留了很大的版面。除了俊男靚女上鏡養眼之外,更多地要把這種「讓夢想照進現實」的小眾路徑,上升到現象級的層度。

人們在思考,明明是比「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普通高考還逼仄,卻為何還有那麼多孩子「華山問路」呢?再說了,即便考上北影、上戲,又真能多幾個胡歌、張慧雯嗎?

這種替別人家孩子的操心,似乎有些多餘。套用於一句流行的網路語:藝考的人生,又無需解釋呢?藝考並非是人生一步登天的捷徑,也不是所謂文化基礎較差學生的「搬運工」。這些信息,很多考生早就對稱了。

再者,藝考之前那些專業課程,無不是要漫長艱辛的應試訓練來打底,畢竟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這同樣是修行。

且百里挑一的高淘汰率,讓小荷要露尖尖角,存在極大的風險性。但即便如此,年輕人還是願意嘗試,這種語境,還是之前說的那句話——雖千萬人吾往矣。

GIF

藝考能成為現象級背後,還真不是孩子們想當明星想瘋了,那種概率,地球人都知道。

在筆者看來,真正原因,還在於文化消費市場的繁榮,以及人們對於精神產品的高端渴望,都在催生藝術產品的供給側改革。

這種產品需求,跨度很大,上到明星流水線,下到小城市裡的藝術培訓,都有實在的落腳點。但是作為藝術市場里最大的要素——人,卻是當前匱乏的資源。

所以,在北影、上戲等現場藝考的落榜,未必就是藝術生涯的「此路不通」。除了北影、上戲等金字塔頂尖者之外,各個省都有繁星點點的藝術學校,很多還都有強大的民間資本背景在支撐。它們才是真正的「海綿」,能夠吸收更多的藝術考生,並同時釋放出大量的藝術產能,滋養著各地的藝術市場。這姑且可以稱之為「循環」。

就此來看,藝考的繁榮,我們應該稱之為好事,而非用「虛火」來給這種現象貼標籤。教育給予改變人生命運的最大可能,而教育本身卻是「有教無類」。

藝考過程中,並非眾人所想的那樣是「靡靡之音」,它同樣是改變命運的一個抓手,是嚴肅且認真的話題。

但我們總習慣於把藝考最終和娛樂圈划上等號,這是一種主觀性跑偏。別說藝考,就是說能從北影、上戲走進娛樂圈的,也是寥寥。這是產需所決定的,因為人民不需要那麼多娛樂,但對優質藝術產品的需求,卻已然是在喊渴。

而藝考本身,就是種「解渴」。

作者 | 謝偉鋒(國內知名評論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求智巷 的精彩文章:

TAG:求智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