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兩會投票簡史:數黃豆、鼓掌、舉手和投票器

兩會投票簡史:數黃豆、鼓掌、舉手和投票器




想參觀一下人民大會堂的壹讀君|吳銳



今天,壹讀君繼續來和大家聊兩會,考慮到將來說不準哪位粉絲能有機會去人民大會堂投票,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兩會投票方式的演變歷史。讓大家先提前做個準備!



1949年以前:


數黃豆——得豆者多助!

新中國成立以前,中國共產黨在建設陝甘寧邊區以及各個根據地的時候,基層政權是由老百姓直接選舉產生。那時候怎麼選呢?就是投黃豆,實行「豆選」。比如選村長或鄉長,村民每人手裡攥一顆黃豆,走到候選人背後,選誰就把豆子投到誰身後的碗里。得豆多者當選。當然數豆子是個很重要的環節,眼神不好、不夠細心的人是絕對幹不了的。


這種選舉方法有一個問題,就是不能完全做到「不記名投票」,畢竟往哪個碗里扔豆很容易被周圍的村民和候選人看到。所以有些村民,故意穿長袖子衣服,從每個碗邊都划過去,「長袖善投」的功夫可以有效避免讓旁邊人看清自己投了誰的票。





不過壹讀君在想,如果碗還是空著的時候,最早扔豆的人還是很容易暴露啊,其實大家往下看會發現,

整個投票方式的演變史,就是一個不斷加強投票保密性的歷史。


「金豆豆,銀豆豆,豆豆不能隨便投;選好人,辦好事,投在好人碗裡頭。」這句上世紀40年代流傳於延安地區的民謠,生動再現了陝甘寧邊區在艱苦環境下運用「豆選法」進行選舉的場景。


土地改革後,農民選舉人民代表時,因為絕大多數農民不識字,所以也多用「豆選法」。豆選連同烙票、劃杠等淳樸的投票方式,演繹著生動的草根民主,為日後人大表決所借鑒。


1949年—1953年:


鼓掌、舉手,一致通過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到1953年,這段時間沒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只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這一時期的政協會議普遍採用鼓掌和舉手的方式來表決選舉任免和重大公共決策。


據《葉聖陶參加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紀實》記載,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舉行第一屆全體會議的時候,毛澤東對五星紅旗圖案做了說明後,詢問在場委員們是否同意該圖案,大家熱烈鼓掌表示贊同。


在這次會議上還決定了定都北京、國歌、人民政府主席和臨時憲法,都是靠鼓掌通過的。


1949—1953年,從全國政治協商第一屆第一次會議到第一屆第四次會議,鼓掌都是最重要的表決方式。除了鼓掌,舉手也是當時一個重要的表決方式。


比如1949年9月30日進行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選舉,大會將整個候選名單進行舉手表決,全場一致舉手通過。執行主席劉少奇特別申明,有反對者可舉手,有棄權者也可舉手,結果均無人舉手,於是宣布全體通過。





鼓掌和舉手的表決方式確實很高效,而且也很熱烈,營造了團結一致的氛圍。但這兩種方式最大的弊端是容易相互影響,容易產生從眾心理,而且完全沒有保密性。誰要是舉手反對,那絕對是鶴立雞群!反正像壹讀君這麼低調的人肯定做不來。


這個問題到1954年9月15日第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得到了改善。


1954年—1989年:


無記名投票,出現第一張反對票



無記名投票方式又稱票決,源於公元5世紀古希臘、古羅馬的以球投票,白色球表示同意,黑色球表示反對。


第一屆人大召開後,投票選舉正式成為了兩會做出決策的方式之一。當時的法律規定,全國人大會議選舉、通過議案、基層直接選舉採用舉手、無記名投票方式;間接選舉人大代表、縣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國家機關人員必須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表決。在進行其他表決時,舉手逐漸取代了鼓掌。鼓掌表決的方式似乎就要退出人們的視野。

但是從1958年到1978年,人大制度日漸虛弱,鼓掌再次成為兩會的主要表決方式,直到1979年才恢復舉手和無記名投票。從此以後,鼓掌再也沒有成為兩會上重要決策的表決方式。



最初無記名投票方式是這樣的:若代表同意選票上的候選人,在選票上不需要畫任何符號;如果不同意選票上的候選人,則在選票符號欄內畫「×」;對選票上的候選人棄權的畫「√」。


這種投票方式的一個弊端是無論棄權還是反對,都需要動筆,所以只要你一拿起筆,那就肯定是不同意,這樣很容易被旁邊的其他代表或工作人員看到。要想不被周圍的人看到只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完成動作,然後立刻把票蓋上!非常考驗一個人的頭腦反應和身手。


到2005年十屆人大三次會議,選票設計發生了改變,除了棄權、反對,贊成也需要動筆填寫。




1982年12月4日,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表決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時,第

一次出現了三張棄權票

。當時的新華社記者李尚志想對此如實報道,向當時的領導人做了請示,獲領導人爽快地表示可以報道。稿子發出後,境外媒體把它視為「中國改革、開放、建立民主政治的生動體現。」


1988年3月28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通過七個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時,台灣代表黃順興投了反對票,而且他公開表示,自己認為主任委員周谷城先生89歲,年齡太大。

這是1954年召開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以來第一次公開出現反對票。

除此以外,黃順興當時還提出設立秘密投票處(因為代表座位挨得太近);增加代表發言環節等建議。這些提議當時都被立即採納了。從此以後,兩會上投反對票成為常態。


1990年至今:


電子錶決器出現,民主更上台階


電子錶決器第一次應用於兩會投票是在1990年的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表決器上有三個顏色不同的按鈕。贊成對應綠色按鈕,反對對應紅色按鈕,棄權對應黃色按鈕。想要成為人大代表的小夥伴這裡一定要注意,如果是色盲就一定要看清文字。


電子錶決器從表決開始到表決結果揭曉,僅需短短几秒鐘,

計算機只會對贊成、反對、棄權、未按表決器這四個結果進行數字疊加並予以顯示

,不會留下每個代表的投票結果。電子錶決器一出現,在很多地方人大會議上也得到了推廣。


這套系統的總設計師林達亮談到保密性時曾說:

「誰也不能從這套系統里查出誰投的是什麼票,不僅表決之時查不出,表決之後也查不出來。」


目前的全國兩會主要是電子錶決器和無記名投票兩種表決方式,

電子錶決器主要用於表決法律案、預算案、政府工作報告等;紙質投票主要用於決定國家主席、人大委員長、國務院總理和中央軍委副主席等人選,以及表決《憲法》修正案等。


電子錶決器的優勢很明顯。2001年2月14日,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在電子錶決器投票後被否決,當時憲法學家把它譽為「中國民主政治的標誌性事件」。2002年1月,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成思危曾坦率地說:「哪裡有電子錶決器,哪裡的反對票就多。舉手表決幾乎都是全票通過。」


在1992年全國兩會上,對於有關批准建設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電子錶決器的投票結果是贊成1767票、反對177票、棄權664票;2009年兩會上,最高檢工作報告贊成2210票,反對505票,棄權162票;2013年兩會上,最高法工作報告贊成2218票,反對605票,棄權

120票。





雖然電子錶決器已經具備了很好的保密性,但是表決器位於桌子的最頂角,而且毫無遮

擋,代表們就算全力使出「閃電一按」,還是可能被旁邊的人看到,或被電視轉播拍下來,所以一直都有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在電子錶決器上加個擋板。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一些省一級人大會議就已經對錶決器進行了遮擋設計,把它安裝在抽屜的夾層里。另外,現在有些地方兩會使用的是無線手持式的表決器,代表完全可以把表決器拿到桌子下面投票。





好了,今天的兩會知識就講到這裡吧。大家看完如果覺得有所收穫請按「贊」,覺得沒收穫請按「不贊」,棄權請按「棄權贊」。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閱讀 | 為什麼只有女人節,沒有男人節?



點擊圖片閱讀 | 

這些90後是怎麼當上政協委員的



點擊圖片閱讀 | 三塊廣告牌:在廣告牌上喊話,不犯法嗎?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

給壹讀君

點個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讀 的精彩文章:

我們這代人,到了跟父母和解的時候了
為什麼傷口癒合的時候會奇癢難忍?

TAG:壹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