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比武則天有權謀,比楊貴妃有姿色,這個奴婢出身的奇女子,用美色和才華攪動了半個盛唐

比武則天有權謀,比楊貴妃有姿色,這個奴婢出身的奇女子,用美色和才華攪動了半個盛唐

1300多年前,長安城皇帝的寢殿里,體弱多病的唐高宗躺在卧榻上。塌前站著一個老者。

兩人正在密謀要廢除武則天的皇后之位。

因為唐高宗擔心自己隨時會駕鶴西去,而武氏家族的權勢日益強大,恐怕自己死後,江山將不歸李家所有。

無奈謀事不密,武則天前來質問,優柔寡斷的高宗只好說:這都是那個老頭兒教我的。

老者一家男丁全被誅殺,女眷被下掖庭獄充為奴婢。

這位老者叫上官儀,是高宗一朝的宰相。

家破人亡如何?

深宮高牆又如何?

倔強的薔薇照樣綻放

正當大唐李氏江山如日中天的時候,武則天忽然插隊,將李氏子孫屠戮殆盡,自己建了一個大周王朝。

大周是一個神奇的朝代,前有貞觀之治,後有開元盛世,正好一肩挑起唐朝兩個最為繁華的部分。

神奇的時代,自然就有神奇的人。

比如,前面提到被殺的宰相上官儀的孫女兒——上官婉兒。

爺爺和父親被殺,自己和母親一起進入掖庭獄的時候,上官婉兒還不到一歲。

生於王侯將相家,還沒來得及享受榮華富貴,卻落得個家破人亡,淪為奴婢。

好在畢竟是書香門第的大戶人家,人死樓空,那股子讀書人精氣神的餘韻還在。

雖然被貶為奴婢,母親不忘讓婉兒習讀詩書。

婉兒也沒有辜負上官家的基因。

深宮高牆,擋不住她的才氣。

十幾歲,就已經才名在外。

十四歲的時候,武則天面召上官婉兒,親自出題考她。

上官婉兒不僅文采飛揚,而且在吏事方面表現出了驚人的天賦。

武則天當即免除了上官婉兒的奴婢身份,並讓她到自己身邊,負責掌管宮中誥命。

從此以後,武則天一生頒布的各種詔書、制誥,相當一部分都出自上官婉兒之手。

官職雖不大,卻是皇帝身邊的人,而且手握實權,甚至可以影響到很多人,乃至江山社稷的命運。

很多人都覺得上官婉兒的發跡,源於武則天的那次面考。

其實這一切應該歸功於上官家族的門風,以及母親對這種門風的繼承。她才有機會在面見武則天時一展頭角。

而根據傳說,冥冥之中註定這一切的則要更早。

據說母親鄭氏在懷上官婉兒的時候,夢見一個人,給了她一桿秤。有占卜的人說:「當生貴子,而秉國權衡。」

結果生下來的卻是個女兒,還是個災星。出生不久就招來了滅族之禍,爺爺、父親被誅殺。

人們嘲笑占卜的胡說八道。

占卜人笑而不語。

有才、有色、有手腕的女人,

就能做男人時局裡的棋手

能在歷史上攪動風雲的女人,要麼才華出眾,要麼姿色絕代,要麼手腕過人。

上官婉兒,全都有。

恰好又生在極度浪漫,又極度奢靡的盛唐。

武則天君臨天下。不僅要坐擁萬里江山,還要享盡人間美男子。

在眾多男寵中,就有一個叫張昌宗,長得秀美英俊。

上官婉兒被武則天視為心腹,甚至連和男寵的床笫之歡也不迴避。而情竇初開,初諳世事的上官婉兒難免被眼前活色生香的情景牽動心緒。

一次婉兒正和張昌宗調笑,被武則天撞見。

武則天大怒,順手抓起一隻金叉刺向婉兒的臉。

正中眉心。

但又憐惜婉兒的才情,不忍處死,只好作罷。

從此,婉兒的眉心留下疤痕。

她只好畫一朵梅花遮掩。沒想到,卻格外增添了幾分嬌媚。一時之間,宮中女子爭相效仿,興起一種梅花妝。

上官婉兒之姿容,可見一斑。

當時的皇太子李賢二十四歲,容止端雅。

而上官婉兒正是李賢的侍讀,風華絕代。

兩個本是一對璧人。

奈何武則天對李家人根本就不信任,哪怕他是自己的兒子。

三年之後,便廢去了李賢的太子之位。

而廢黜太子的詔書,正是上官婉兒擬定的。

此時的上官婉兒十七歲。

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在愛情面前,總是奮不顧身、勇往直前的多。

但是上官婉兒卻異常冷靜,旗幟鮮明地站在武則天一邊,堅定不移。

你可以說,在政治面前,在皇宮之中,沒有愛情。

但依然不得不佩服她近乎冷酷的理性,以及小小年紀所表現出來的政治智慧。

從此以後,上官婉兒更加用心伺候武則天。

官場上曲意逢迎的把戲,她也越來越如魚得水,深得聖意。逐漸參與政事決策,慢慢靠近了權力的中心。

在一千多年前,權力遊戲是男人的專利。但就是在這男人堆里,女皇帝手下出了個「巾幗宰相」。

上官婉兒的政治手腕與野心,大抵如此。

上官家族是名副其實的書香門第。

爺爺上官儀名重天下,寫成《筆札華梁》,形成了獨有的上官體,影響極大。

父親上官庭芝同樣是才高八斗,工於詩文。

上官婉兒更是青出於藍。

連殺親生兒子都不曾手軟的武則天,卻不忍處死上官婉兒,主要還是因為憐惜她的才情。

後來因為政治的目的,唐玄宗不得不將上官婉兒殺死,但立馬又為她編了文集,無非也是希望她的詩詞文章能夠流轉後世。

她自己也曾藏書超過萬卷,全部用香薰過。

傳說百年之後,她的書流落民間,依然芳香撲鼻且無蟲蛀。

唐朝的皇帝都喜歡舉行賽詩會,既鼓勵文人創作,又表示親民。這一活動到了武則天朝,達到鼎盛。

上官婉兒經常主持各種賽詩會,做主評判人,連武則天都要聽取她的意見。稱量天下文人,無人不服。

上官婉兒的詩一改初唐柔糜艷俗的齊梁遺風,一開氣勢磅礴的盛唐氣象。後來李白豪放飄逸的詩風,可以說就濫觴於上官婉兒。

清朝的陸昶稱讚上官婉兒的詩「才思鮮艷,筆氣疏爽,有名士之風」,美國漢學家斯蒂芬?歐文也極度讚賞婉兒的文才。

她從淪為階下囚的一個奴婢,成為帝王身邊的風雲人物,才情是第一決定要素。

自己的容貌,裙下的男人,

別人心裡的慾望,

都是她的棋子

在一千多年的男權社會裡,女人多數時候被當成棋子。

如果僅僅只是漂亮,可能有機會淪為男人的玩物,最多是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的主角。

有才、有色、又有膽識和手腕的女人,則可能成為下棋的人。

上官婉兒就是下棋的人。

在她的手裡,男人,自己的美貌,所有人對權力與功名的渴望,統統都可以成為棋子。

武則天在朝,上官婉兒已經在權力的中心;武則天死後,她更是接近了權力的頂峰。

武則天雖死,武氏家族盤根錯節的勢力依然無處不在。

比如她的侄兒武三思。

武三思本來是上官婉兒的情人。但他毫不猶豫地將婉兒引薦給了剛剛繼位的唐中宗。

唐中宗第一時間就迷戀上了上官婉兒,先是封她為婕妤,後又封為昭容。依然讓她掌管誥命。

她對中宗的影響力極大,對很多關係時局的大事,都有相當的話語權,甚至是決定權,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巾幗宰相。

但她仍然不滿足,還要拉攏同樣野心勃勃,企圖效法武則天君臨天下的皇后韋氏。

而討好的方法,就是將自己的情人武三思送給韋氏。囂張到近乎愚蠢的韋氏就經常在龍床上與武三思顛龍倒鳳。

就在這近乎荒誕、充滿肉慾的複雜關係中,上官婉兒利用自己的手腕,操控著時局。

在她的主持下,武氏家族的權勢越來越大,皇族李家反而倍受排擠。

太子氣憤不已,矯詔三百御林軍,殺了武三思極其黨羽十多人,進而搜捕上官婉兒。

走投無路的上官婉兒直接奔入皇宮,污衊太子起兵造反。

唐中宗派出兩千羽林飛騎,剿殺了太子。

武三思死後,上官婉兒很快又找到了替身。

那就是她另一個情人崔湜,並將他推到了宰相的位子上。

崔湜不僅自己長得英俊倜儻,他的三個兄弟崔蒞、崔液、崔滌也都眉清目秀。崔湜一一將他們引薦給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就這樣和崔氏兄弟四人,夜夜笙歌,飲酒賦詩,縱情行樂。

後來隨著武則天的小女兒太平公主勢力日盛,上官婉兒很快又決定與之聯合。而急切想要效法武則天的皇后韋氏則已經迫不及待地毒死了唐中宗,為自己登基做鋪墊。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唐中宗的侄兒李隆基先下手為強,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發動了兵變。將韋氏及其黨羽誅殺。

在李隆基率軍入宮時,上官婉兒帶著宮人,拿著蠟燭出來迎接。同時還派人到李隆基面前替自己說情。

無奈李隆基不為所動,最終將其殺死於旗下。時年46歲。

從14歲面見武則天開始,上官婉兒30多年的風雲歲月,最終以這種方式做了了解。

是棋手,

最終還是棋子

「紙上香多蠹不成,

昭容題處猶分明,

令人惆悵難為情。」

這是後世呂溫在《上官昭容書樓歌》中最後的一句。

拋開權力,拋開肉慾。

上官婉兒留給我們的還有她的書,她的詩,她的風華絕代。

令人嗟嘆。

上官婉兒死後不久,朝廷即恢復了她的名譽,並將的詩作集結成集,多達二十卷。

但她終究是死了。

死了就是死了。

那本是一個男人的時代。但她用自己的姿色、才華和手腕,讓那個時代,以及那個時代的男人拜服、迷失,攪動了半個盛唐。

不管後世如何評說,上官婉兒都在那個本不屬於自己的時代里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她本是下棋的人,最終又難免成了別人的棋子。

或許世間本來就只有兩種人吧:有資格做棋子的人,和棋子都做不成的人。

不同的是,有人縱然做了棋子,依然還有屬於自己的棋路。

* 參考書目:

1.景龍文館記(集賢註記).陶敏輯校.中華書局.2015-6-1.

2.舊唐書.劉昫等撰.中華書局.1975-5-1.

3.新唐書.歐陽修著,宋祁撰.中華書局.2003-7-1.

4.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銘並序.佚名.https://www.douban.com/note/554336166/.

5.上官婉兒.寧業高、寧業龍、寧耘著.華夏出版社.2014-8-1.

6.四大才女--上官婉兒.利寶、朱翔著.光明日報出版社.2002-3-1.

◎ 本期編輯 ?玉兔金刀◎本期主播?阿松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本文由國館原創,轉載請註明

一套可聽,可看

可一睹千年名畫的清雅唐宋詩詞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館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中國電影的崛起?今天的票房不應該只有46億
王菲,為什麼這麼多人討厭你?

TAG:國館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