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過多關注孩子的後果我們承受不起

過多關注孩子的後果我們承受不起

師燊

shishenedu

關注

師棋:六歲前後的孩子好像真的已經很有主見了,能做的事情都要自己做,並且不允許提醒,兒子這種狀況尤其明顯。

1、盛飯

早上一般我們時間挺緊張,坐在飯桌前一般婆婆已經把飯盛好放在那裡就等著我們吃了,我們也理所當然、急急忙忙吃好就走。但不知從幾月幾號開始,這種平靜被打破了

「我不要吃飯、就是不吃、說過我自己盛的」「盛好了你就吃好了、下次不給你盛了」我在裡面收拾,外面吵吵鬧鬧的反覆出現這樣的對話。

類似於這樣的對話,在孩子六周歲前後尤其明顯。我開始反思,反思我們的教育出現的問題,反思作為家長我自己的責任轉嫁給了老人。這一切從找婆婆談話開始。通過談話,婆婆意識到問題,也說了要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再包辦。

一切看似順利,但婆婆好像認識沒那麼深刻。

接下來的第二天晚飯,又開始上演同一幕,孩子這次堅決不吃奶奶盛的飯了,再加上孩子爸爸也說了奶奶太勤快之類的,奶奶有點生氣了,但兒子還是不吃飯,於是我說了,不吃飯不行,你自己可以重新去盛一碗飯,兒子點點頭去自己弄了。這樣反覆幾次,婆婆總歸記得了些許,但有時還會忘記。

我又重新找原因,問題是出在我們自己身上,因為我們習慣了婆婆盛好飯,而婆婆總順手把孩子的也盛了,所以家庭人員到齊時再次聲明了一下,所有人都是自己的飯自己盛,不能奶奶代勞。

兒子馬上說:我讓你們幫忙時你們再幫忙,我不讓你們幫忙時你們不要幫忙。我馬上糾正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好的,但不是你想讓我們幫忙我們就要幫忙,而是你做不到時請我們幫忙我們會幫忙,如果你能做的,但不想干,這時候來找我們了,我們可不是一定要幫忙。

兒子也認可這個觀點。

二、夾菜

我是對孩子的生活不太管的那種人,在家庭生活中也沒把孩子當孩子,所以從來不會給他夾菜。婆婆和老公一樣,生怕孩子吃不好,每次都夾菜給他,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又是這種情緒上來,每一件事他都看的很認真,一旦誰給他夾菜,尤其爸爸夾,他無力反抗就用哭的方式來表達。

我很同情,兒子眼淚汪汪的看著我尋找統一戰線,我也心領神會,馬上給他們兩個說:以後誰再給他夾菜,我同意他不吃飯。但馬上轉對他說:菜每次給你分好,我們共四個人,你吃屬於你的四分之一,吃不完不能離開。

他默默地點頭同意。

三、日常瑣事

圖片來源:全景網

「你有沒有喝水」「你冷不冷」……老公經常會問這些,有次孩子沒有生氣的反問,爸爸,你為什麼總纏著我,怎麼不纏著媽媽啊?我覺得問題非常好,就把他叫過來,先說爸爸這種是愛的表達方式,只是有時不妥,因為媽媽是大人,不需要爸爸操心,所以他不用纏著我,你是他兒子,還小,他不管你誰管你呢?尤其媽媽什麼都不管,有時只剩我們娘倆時是不是連飯都吃不飽?這樣是不是也不行。

他好像覺得有道理,之後給他講如果一個人沒有人管,是很可憐的,他好像不懂,就給他舉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但同時問他知不知道冷熱,知不知道喝水等生活常識,因為以後上小學,老師和家長都不會提醒的,都是自己決定的。最後達成的共識是,在家裡不提醒,但監督,如果做得不到位,如何懲罰,他也接受了。

最後給他說,剛才說爸爸的話是不是不太禮貌,誤解了爸爸的一篇好心,可以去跟爸爸道個歉,他笑著說自己害羞。

總結:有長輩幫忙帶孩子的家庭,是要讓長輩明白,他們不想讓孩子吃苦,以後社會會讓孩子吃更多的苦;他們替孩子做了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孩子如果不反抗,父母也覺得無所謂,孩子大了後,他自己能做的也不做了,之後痛苦的是誰,可想而知。

不知道跟我家情況類似的孩子和家庭多不多,估計不會少,其實覺得孩子有時挺無奈,我們的愛是無止境,但不要每每都表達出來,或者換種方式表達,讓孩子們身心都能健康成長。

GIF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師燊 的精彩文章:

警鐘為誰而鳴?

TAG:師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