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代表委員建言將淮海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代表委員建言將淮海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紮實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並提出要塑造區域發展新格局。地跨四省的淮海經濟區建設再度成為兩會熱議話題。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政協副主席麻建國,全國人大代表、徐州市市長周鐵根等都在這次兩會上呼籲,將淮海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打造區域協調發展的「樣板」。

淮海經濟區地處「一帶一路」交匯區,介於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之間,覆蓋蘇北、魯南、豫南、皖北20個地級市,總面積17.8萬平方公里。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江蘇省委會主委、江蘇省政協副主席麻建國說,這是在1986年,國內最早提出的跨省經濟合作區域。目前,淮海經濟區人口1.4億人,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4.9萬億,分別佔全國總量的10%和6.6%。

麻建國委員直言,經過30多年的發展,這一區域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但淮海經濟區主要地市依然是各省的「經濟末梢」,且受行政、利益、規劃等多種因素的制約,與周邊的長三角城市群、皖江經濟帶、中原經濟區和山東半島城市群相比,其融合互動的一體化合作仍較鬆散,既是我國東部的「經濟低谷」,也是「政策低谷」。

「整體上淮海經濟區共同處於經濟發展的追趕階段、富民扶貧的攻堅階段,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地區。各地農田現代化水平不高,高新技術產業佔比偏小,服務業發展滯後。」麻建國說。

據介紹,2010年以來,徐州等淮海經濟區8個核心區城市連續舉辦了6屆市長會議,推進跨行政區域分工合作問題。麻建國直言,但僅僅依靠市級層面協調,蘇北與魯南、豫南、皖北產業同質化、發展路徑趨同、要素資源惡性競爭等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制約了淮海經濟區整體的協調發展。

為此,他呼籲,推動區域合作,把淮海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由國家有關部門牽頭,江蘇、山東、河南、安徽四省加強協調,共同研究淮海經濟區生態發展的政策安排、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布局優化與產業合作、環境污染聯防聯治、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對內對外開放等方面問題。設立國家層面的協調機構,完善跨省域協同發展機制,搭建省級區域合作交流平台。

在產業的發展上,麻建國委員建言,讓綠色經濟成為區域發展新動力。積極推動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優化分工布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要充分整合現有旅遊資源,打造淮海經濟區名山大川游、歷史文化游、名人古迹游、紅色文化游等品牌,實現綠色發展和富民增收。

麻建國委員還建議,國家支持四省相關城市打造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打造淮海經濟區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交通運輸樞紐、健康醫療服務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加強對周邊城市的輻射能力和服務水平。

全國人大代表、徐州市市長周鐵根這次帶來的一份建議也是圍繞淮海經濟區建設,呼籲在國家層面推進淮海經濟區城市群的總體規劃。他認為,進入新時代、新階段,徐州已經具備了加快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條件。

他介紹,徐州地處淮海經濟區中心位置,特別是隨著高鐵快速建設,交通樞紐優勢進一步突顯。徐州到北京、上海都在3個小時以內,到杭州、西安、武漢基本上也是在3個小時左右,到南京、濟南、合肥、鄭州才1個多小時。

徐州有比較紮實的產業基礎。去年徐州市實現GDP達6600億,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名列第31位。徐州有比較完備的教育、文化、醫療衛生服務功能。徐州擁有14所高校、在校大學生20萬人,徐州三甲醫院超過10家,有兩家醫院的營業收入在江蘇僅次於省人民醫院。徐州的中心商圈輻射到周邊城市,這些服務功能都為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打下了重要基礎。(仇惠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法國小說《主人的潰敗》在京舉行首發式
《談判官》熱播收視奪冠 打破「談判專家」這一工作的神秘感

TAG: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