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既然你有很多很多等待搖落的自己

既然你有很多很多等待搖落的自己

不算書評,只是一個小分享。

開學也有兩個星期了,不知道大家看了幾本書,細細看了一下,從上學期期末到現在,我也只看了以下幾本。

下面分享一下我看的這幾本書,這幾本書種類還蠻雜的,有些是出於功利心讀的專業書,還有些是用來排遣前者的枯燥與晦澀的讀本,下面分類講講。

《中國美學通史1》/《美的歷程》

這兩本書殺死了我對美學的所有浪漫想像。【苦笑】

美學並不是大眾認知里的風花雪月,事實上它是屬於哲學門下的一個二級學科。也就是說中西方美學是建立在哲學的一個基礎上的,美學這個方向一開始是我藝術概論老師和一個打算跨專業考哲學的學長給我的指向,對於它有了一些了解之後,我發現,真的很難。

第一本中國美學通史,事實上它總共有八本,分別是按照中國的歷史發展進程來講了各個時期的美學,如你們所見,我只讀完了1,更可怕的是,這本書我看了將近一個月,整個寒假才勉強把它看完,這一冊是先秦卷,我覺得難啃之處在於涉及非常宏大的歷史文化和政治體系,類似於寫論文時的文獻綜述,再簡單一點,就像在看高中歷史政治教科書……懂吧。再簡單一點就是,它很枯燥很無聊。

相對於上一本,李澤厚這本《美的歷程》就似乎是另一種形式的美學,像是漫步在旭日和風裡,與過去的自己來一場真正的和解。更多涉及了思想美學,生活情態,似乎少了嚴肅而多了風情。漢代文藝,事功、行動;魏晉風度,北朝雕塑,思辨;唐詩宋詞,宋元山水,襟懷意緒;小說戲曲,世態人情。還是覺得藝術的東西應該真正的走進生活去解釋。作者完美的拉通歷史將每個時代的藝術呈現在後人的面前。是我們找尋古老文明的一條通道。了解我們的藝術途徑,感覺最神奇的事情,如果我們能夠找回古代唐宋的繪畫欣賞水平,也許現在許多醜陋的東西就不應該再是我們談論的焦點。現在還有許多的藝術家、詩人等在忙碌著創作。而他們的成績也許又許多都不會出名感覺那些對於我們這個社會已經不是多麼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這個時代丟失了欣賞美的眼光。還是覺得老師說的那句經典,對於古老的春宮圖而言,這個時代是粗俗的。也記得結尾的話。「美的歷程是指向未來的。」

《那些憂傷的年輕人》許知遠

這本書讓深切的反思自我。

之前對於許知遠這個人是個什麼印象呢?

刻板,苦大仇深的高級知識分子,或者說文化人。雖然很多次跟朋友說許知遠真的很有學識,但我內心知道,對於他,是有一點點不屑的。

可能因為從心底里看得上馬東,蔡瀾,羅振宇這幫人的通透豁達,並且學新聞的這半年,課堂上老師教給你的是新媒體時代下媒體人該如何才能在新聞界遊刃有餘地生存,新聞業本身就是骯髒的,媒體是保守的,是畏縮的,是你把媒體的社會立場神話了。

於是,我帶著一種灰色濾鏡看這個世界,還沒有真正入世,就認定它沒有那麼好。在我潛意識裡是其實是相信「人間不值得」這句話的,也就是朋友所說,好像我變得淡漠了,但事實上,就好像成長的最終,是變得溫柔。

我好像被「佛系」了,學會對一切都不那麼較真,於是我看到李誕,看到馬東這些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者,他們深諳時代的晦暗,內心通達,於是選擇擁抱資本之海。我覺得這才是面對這個時代最好的做法。

可是,許知遠出現了,他天真,執拗。一腦子的「大師時代」,他帶著偏見和固執看這個似乎不那麼好的時代,他不屑於馬東他們的入世,又好奇於他們利用這個時代取得的成功。好像知識分子的「假清高」。

帶著戲謔和放鬆的心態看了這本書,讀到一半卻開始回頭重讀,事實上這本書大量地引據經典,讀來並不輕鬆。書里大幅寫了浮躁的大學是如何練成的,這本寫於上個世紀末的隨筆集,對於當代中國大學做了先知般的判斷:越來越強勢標準化的應試教育讓年輕人越來越同質和乏味,即將不會有那些集體憂傷和歌唱的興趣,取而代之的是浮躁與功利。

書中他對於年輕一代的敘說與當代大學的失望無奈展現地淋漓盡致,許知遠表面是「悲觀式」的,他和當代年輕一代相互看不起,他不可避免地帶有了上個時代公知的局限性,但是馬東說正是因為對這個世界還抱有期待才會悲觀。相反通透豁達的人生底色,才是悲涼。有不少人罵許知遠,知識分子的假清高,我曾經也因這點有些不屑,但現在想來,這5%,這些叩問時代的真知識分子,難道沒有引起我們的思考嗎,許知遠們是必要的,那些希望思考的5%比例是可以再大一點的,他們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掛在一個最高點,提醒著你,好的東西是什麼,假如這種文人風骨真正在時代里消亡,才是真的可悲。

《陰翳禮讚》谷崎潤一郎

唯美即陰翳。

,陰翳禮讚,即歌頌陰暗,為什麼歌頌陰暗?因為在谷崎潤一郎看來,日本最美的地方,或者它美學的核心在哪裡,就在於它的陰暗。這個陰暗講的不是那種人心很黑暗的那個陰暗,而講的是什麼呢?講的是真正的空間上的,視覺上的,你感受得到的那種陰暗。

繼三島的「怪異美學」之後對日本文學有了特定的認知:真實,自省,調和。我喜歡隨筆的一大原因在於慵懶和適。懷裡抱著一隻巨貓窩在陽台懶洋洋地看,最舒服不過。可是這本適合在清冷綿綿的三月天,任憑窗外潺潺雨聲,看他漫談隨想卻又暗藏機鋒。

唯美主義總是要在作品中表現美,他們的審美表現便免不了沾上了民族性的色彩,「竊以為我們東方人常於自己已有的境遇中求滿足,有甘於現狀之風氣,雖雲黯淡,亦不感到不平,卻能沉潛於黑暗之中,發現自我之美。」這是文中原話,不知道是否能讓你們獲得一些共鳴,我是有的,我偏愛於角落盡頭,於光亮不知該如何自處,然居於黑暗隱蔽方可安心。

事實上我們是享受陰翳的,人性深處都有不為人知的晦暗面,在日光下人們拿出善良平和交往生計,在黑暗中自然需要被放出來透透氣。人身上的殼子太多了,不藉助外物是拿不掉的。這其實講的是東方人的處世哲學,生活理念,自省,緘默,含蓄,剋制甚至是幾分懶散,絕不是西方人投入世界的那種積極進取,而是退避三舍,靜觀內心的閑適自足。

日本與中國同屬東方,他們骨子裡有相似的東西,但也有更大的不同。我覺得日本文學告訴我的是更多的真實和怪誕,是一種打破傳統的東西。

《小山河》葛亮

他的書爭議還蠻多的,葛亮這個土生土長的南京人是有一股子歷史感和家國情懷在裡面的,所以他的每一本書幾乎都和南京的歷史人文有關,我最初去看他的書也是這個原因。

在《七聲》過後許多人就說他江郎才盡了,無非是說陳詞濫調卻要裝新幀。但其實這本書還涉及了一大部分他本人在台灣的所聞所感,讀來是新鮮的。這本散文集糅合了許多他之前的文章,是有些雜的,所以我更喜歡前半部分的內容,那些民國舊事以及他眼中的港大,異域風光,這些都是他眼裡的「小山河」。

葛先生的文字里敘說的更多是城市與記憶的老味道,他無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而非懷疑主義者,內心有東西要堅守的人,寫出來的文字也不會太差吧,我想。就像那句「有一種人,見過最美的星辰與大海,卻依舊熱愛下雨的庭院」

至於爭議,我覺得有些書充滿了反思自省與大思想,固然很好,但總有人喜歡「小山河」的小情懷吧,各有所愛罷了。

《存在與虛無》

對於這本書,說實話,催眠。

我是看著書單盲選的,結果看了一章一直在百度。例如裡面的存在主義與本體論這些真的艱澀難懂,大概是需要頓悟的吧...這也告訴我們哲學是一門博大精深【令人頭禿。的學科。反正打算跨哲學專業的那個學長讀到康德就停止抵抗了...

這兩天在看詩歌,翻到了高三的記憶錄,裡面都是周夢蝶的詩歌。題目即取自《九行》

別問我題目什麼意思,就,自己理解。

畢竟讀詩歌,就像塗口紅【千人千色…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你們最近都讀了什麼書呢,可以在留言區留言,揪一個朋友送蔣勛的《無關歲月》或者《A致X:給獄中情人的溫柔書簡》 還有我手抄的周夢蝶小詩歌【就水筆草稿紙隨手寫的 【人少我就黑幕。嘻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肥腸基地 的精彩文章:

TAG:肥腸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