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那麼多數學有什麼用?

學那麼多數學有什麼用?

對整個世界或者國家而言,數學不僅是有用的,而且是非常有用的,這毋庸置疑。人類的智慧,有8成體現在數學上。到目前為止,數學的所有一級分支都已經找到了應用領域,從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到信息技術,數學的影響無處不在。這話反過來說就是目前全部的科技發展都與數學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對於喊出把數學踢出高考的人,我們只需要看看他的個位數的數學成績就明白怎麼回事了(你自己不行也不能拉上中國給你墊背啊!)。所以這回答只是針對個體而言。

提到數學的用處時,絕大多數人就只想到買菜。以至於韓寒曾經說過,我們生活中用到的數學估計到小學三年級就已經夠了。也有網友負氣的回答「數學學得好不好可以決定你用不用買菜」!(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韓寒)這些都是不負責任的氣話。

數學不是科學(這是比較普遍的說法,結論是基於科學的定義關鍵在於其是可證偽的),所以數學更不是科學技術,這就決定了數學對於生活甚至生產的作用大多數是間接的。正如笑傲江湖裡面華山派有劍宗和氣宗的區別,數學就是氣宗的代表,是內功;科學技術就是劍術。兩者的關係只是在當時的華山派才有這麼大的分歧爭端。在一般人眼裡,那幾乎是不言自明的!

我們在學習數學的時候,最後得到的是兩個東西。一個是具體的數學公式、解題技巧等。這類東西一般被寫在教科書上,我們稱之為「顯性知識」。另一個是思維方式、思維習慣等難以言喻的東西,我們稱之為「隱性知識」。數學的顯性知識對於大多數不從事理工專業技術工作的人來說是沒有什麼直接作用;真正有益的是「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的習慣,而正是這些隱性知識會極大地影響我們在一生中做出的許多關鍵的抉擇。

最近幾年校園網貸悲劇不斷發生,僅僅只是新聞報道出來的(這種能被報道的往往是已經造成巨大悲劇)就有幾十起(請自行百度了解)。據調查,網貸的學生幾乎都不是為了創業或者學習,而是為了消費享受,比如買超出自己消費能力的蘋果手機、化妝品、禮物等非必須的消費。悲劇產生的原因固然是多樣的,但是,對複利認識的不足,對風險的低估,是重要原因!一句話,數學沒學好或者白學了!這是有的放矢,因為根據媒體報道顯示,大膽進行校園網貸的學生幾乎都非重點大學學生,尤以大專中專學生為主。文科生和藝術生也要遠多於理科生!

這難道不是對「學那麼多數學有什麼用」問題的一個很好的回答嗎?

據調查,悲劇大量發生的年份,校園網貸的利息很多是超過每周7%,如果稍懂數學常識(高一指數函數性質),就會意識到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利息。(演算法詳情請點我看故事《恐怖的複利與「70」法則》)

作為一個普通人,如果只是像古代人那樣生活,那數學就幾乎用不上,非要畫一條線的話,那就按照韓寒說的小學三年級吧!但是現代生活跟數學幾乎融為一體了。所以,數學幾乎像空氣一樣充斥滿了我們的生活空間,在這個騙子太多傻子不夠用的時代理性思考一下,多多權衡一下能減少被騙的概率。

比如微信中,人們最樂意分享的是「××食品會提高防癌率(因而多多益善)」、「××行為對××人群罹患××疾病會造成N倍影響」、「年輕人肥胖率超出父輩××%的驚人真相」一類的文章。這類文章會以數據分析為佐證,顯得很具有科學性和說服力,但通常情況下都大錯特錯。

數學還能學到最優化思維,在現有條件下,怎麼合理配置資源,達到最大的收益是很有用的甚至可以說是勝負的關鍵所在!

這個現象,其實也是一種「基礎知識無用論」現象,這麼問的人通常也可能會問:學音樂有什麼用?學詩歌有什麼用?這種人非常可能是一個投機主義者,人情交往會首先考慮值不值得「投資」而非我們關係有多熟。

所以不要再被「數學無用論」所欺騙,事實恰恰相反,從實用的角度來說,數學一定是使用最多的最最基礎的「科學」。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為了生活的具體,你必須學點抽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汕頭高中數學 的精彩文章:

TAG:汕頭高中數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