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台當局開始策劃「反制」大陸搶人 被指徒勞無功

台當局開始策劃「反制」大陸搶人 被指徒勞無功

【環球時報駐台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俊峰】大陸推出的新一波惠台措施,在島內引發強烈反響,東森新聞雲最新民調顯示,面對大陸釋出的紅利,52.6%的島內民眾有意去大陸求學、就業、創業或生活,更有媒體直言,如果31項惠台措施全都落實,台灣的優勢「可能只剩下天然風景」。面對一邊倒的社情民意,蔡英文當局如坐針氈。台「行政院長」賴清德原定12日召開「留住台灣人才」的跨「部會」會議在最後關頭「先行取消」,但台當局的「反制」招數並未消停,台「教育部」「科技部」紛紛放風「要出招」。有島內媒體稱,面對兩岸巨大的實力差距,台當局的「反制」恐怕是有心無力,徒增民眾反感。

醞釀「禁止」「限制」規定

據台灣聯合新聞網12日報道,針對大陸日前推出的31項惠台政策,台「行政院」火速組成項目小組,由「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召集「經濟部」「科技部」「教育部」「財政部」等相關「部會」,針對可能產生的影響,提出應對措施。根據規劃,項目小組定於12日召開由賴清德主持的跨「部會」會議,但11日晚「行政院」又緊急宣布,因相關措施與信息仍待進一步彙整先行取消。

在12日的「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的討論會議上,如何應對大陸惠台措施成為最熱門的話題。民進黨「立委」林岱樺稱,有關31項惠台政策,台當局應提升至「國安」層級應對。對此,台「國發會」主委陳美伶12日表示,「行政院」已成立專案小組,彙整各「部會」應對舉措,還未完成,所以沒有對外說明。但她評估惠台措施「衝擊不會太大」,要對自己有信心,「把台灣投資環境弄好,人才自然留得住,投資自然會進來」。

台陸委會12日稱,台灣教師若參與大陸相關研究計劃,不能涉及擔任大陸黨政軍職務,若有,將依個案情況調查處置。據親綠的《自由時報》12日報道,大陸祭出惠台31項措施被視為「對台灣搶人、搶研究」,台「行政院」已要求各「部會」掌握狀況、研商對策。「教育部」初步盤點其中科教相關措施,認為大陸不僅想搶台灣科技人才,也擴及社會科學、文化藝術等領域,鎖定目標不只是大學教授、副教授等人才,學者研究成果也不放過,甚至連文教基金會也是攻獵對象。為此,台「教育部」除已祭出「玉山學者」和「青年學者」等加薪計劃外,也擬修改法規,嚴查兩岸合作書面約定,以「負面表列」方式列出「禁止類」,加強保護台灣科技產業特殊人才和成果,初步以半導體等為首波對象。

此外,報道還稱,「教育部」還規劃制定「兩岸文教交流提醒事項」,明確規定公私立大學專任教師不得申請大陸的國家型基金,也不得參與及執行大陸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台灣「科技部」也緊隨其後,台「科技部」次長蘇芳慶表示,「科技部」今年起將大型計劃主持費調高到每月3萬到6萬元(新台幣,下同),其他研究計劃則增5000元,以積極增加島內研究資源。除此之外,台「科技部」還規劃制定規則,限制已申請大陸補助的學者不得再申請台灣的專題計劃。

「杯水車薪」

對當局的「反制」措施效果,島內教育界人士並不看好,認為只是提高少數教授待遇,而沒有整體尊重軍公教的作為,相關舉措只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法遏止台灣人才外流的趨勢。

台北市立大學徐台葛教授1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表示,現在兩岸教授的薪水差別是「阿拉伯數字相同,但有新台幣與人民幣之別」,也就是說,在大陸當大學教授的薪水幾乎是台灣的四五倍,而台當局現在又在大砍公教人員的退休年金,這種情況下,「只要有機會,誰還願意留在台灣這邊『犧牲奉獻』?」徐台葛教授表示,許多朋友早就一再邀請他到大陸去發展,但考慮到自己已將近退休年齡、家中又有無法遠去的限制,無法前往大陸,對此他覺得非常遺憾,但他高興地看到,他的許多學生奔赴大陸發展,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發展是硬道理,這些人不可能因為台灣想要「留人」,就放棄大陸的廣闊市場與天地。

島內媒體人孫藍表示,台灣與大陸相比,個人發展的前景與「錢景」是天壤之別,大陸還可以提供國際化的環境,蔡英文當局就算能為少數人「加薪」,卻又怎能滿足其他絕大多數台灣專業人才的發展需求?所以未來大陸對島內人才的磁吸效果會一天比一天強,這是歷史趨勢,任何阻攔都是徒勞無功的。

「莫讓笨台成自我實現的悲劇」

「莫讓笨台成自我實現的悲劇」,台灣《中國時報》12日以此為題發表社論稱,台灣年輕人愈來愈難找到好工作,且薪資偏低,優秀人才怨懟不已,大陸惠台措施幫助教育和產業人才「無縫接軌」到大陸工作,勢必造成「磁吸效應」,台當局對此不可等閑視之。不過「關門築牆」絕非正確思維,也不能企圖「管理」人才流動,人身自由受「憲法」保障,台當局無許可權制,限制也不會有效。正確的應對之道只有3個字「更開放」。大陸惠台31條或有吸納台灣人才之意,卻無「笨台」的意圖,但台當局如果不能適當應對,「笨台」就會成為自我實現的悲劇。

香港中評社評論稱,大陸送出禮包,台灣要「反制」,就是「反惠台」,站在人民的對立面。除非以政策、法律進行限制,看不出要如何「反制」;若要以法律限制台灣民眾赴陸工作、就學等,今夕是何夕,走得通?兩岸關係豈不更加震蕩,更加緊張,更不利於蔡英文當局的執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外媒:阿根廷海警向中國漁船開火射擊 涉「非法捕撈」
馬爾地夫軍警封鎖國家議會 警方逮捕兩名反對黨議員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