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關風月,只為真心

無關風月,只為真心

值此春色撩人之際~春風鼓盪,萬物萌動~聊點什麼好呢?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照我的本意,是要聊一聊這「悅己者」的,但仔細思慮了一番今日之女性和女人節,我決定聊一聊「知己者」。

「春日讀詩,冬日讀史」,趁著近日詩詞大熱的風潮,就來說說李白和杜甫這對好CP吧。

寫李杜的網文太多了,內容上已然大同小異,本小文就說一說這些網文里沒說到的部分,聊作補充,閑話而已。

李白,就不多介紹了。

他的特點除了詩寫的好,可能就是一輩子都有個心結——在仕途上比較失敗。

事實上,李白從沒真正入仕,因此也就對距離仕途正道最近的那一次經歷尤為念念不忘。

這事兒是這樣:李白求官過程艱難,好不容易等到了伯樂賀知章,老賀一讀完《蜀道難》就禁不住感慨——「子謫仙人也」。於是把李白舉薦給唐玄宗。

玄宗此時已經談起了如老房子著火般沒得救的老年人戀愛,但他畢竟首先是一個皇帝,而且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政治家,因此遇到舉薦人才時還是先談政事的——玄宗先問李白時政,史書上並沒說問的是什麼,青蓮君又作何答覆,但應該是答得不怎麼樣,因為書上說了句「論時事」就沒再說這事,而是立馬轉而說「因奏頌一篇,帝喜」,因奏頌而非應對而使帝喜,揣摩作者的隱語,想來青蓮君還是更適合搞文宣工作的。

然後,中國人嘛,當然就是吃飯,玄宗還親為調羹並賜官——這就好比一個連學位都沒有的人,被請到人民大會堂跟大大吃飯,大大還親自給盛了一碗湯,又給了不低的編製說「小李啊,好好乾」~那感覺,唔~

李白也為這件事得瑟了一輩子。《唐才子傳》上說,有一回李白想登華山,這天他又喝醉了,到了華陰縣縣政府門前不下驢,縣長一看,說這人是誰啊這麼猖狂?給我拿下!就把李白拎到堂下,結果李白酒氣熏天的跟縣長大人說:「你知道當年我用皇帝的手絹擦過嘴嗎?你知道當年天子親自為我調過羹嗎?你知道皇上專寵的小太太楊貴妃替我捧過硯台嗎?你知道高力士為我脫過靴子嗎?我在天子的宮門前都能騎馬走過,在你這小小的縣衙門口難道還騎不得驢嗎?」嚇得縣長同志趕緊說,沒想到是翰林大人,如何如何。——其實除了天子調羹外,其他事情都不大有確切的依據,不過李白為這事驕傲了一輩子,應該也是真的。

——不必求全責備,這是李白的狂放,但也是李白的耿直、天真和可愛。我們愛的,不就是這樣的李白?

於我而言,說李白,是為了說杜甫。

因為在我看來,杜甫與李白,其實是同一類人。

有很多人評價杜甫是一個儒者,我理解,是不是儒者要分兩方面看:首先杜甫是一個儒者,他以天下為己任,理想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跟李白一樣夢想著走入仕途,但一輩子都沒成功,存了個心結;其次他還有些儒家君子的潔癖——對朋友挑剔的很,從不輕易結交,能作杜甫朋友的人,人品才學都要過得去,而一旦認定了朋友,往往有伯牙子期的意思——他愛李白愛的深沉,就是這樣。

但另一方面,杜甫並不是一個純粹的儒者,他和李白一樣有非常反儒家的一面——他畢竟是個詩人,而且是一個與李白有些相似氣質的詩人。

比如,杜甫的心結是沒能當上大官,光耀門楣,因為杜甫的爺爺是很了不起的,也是一個比李白還狂的人——杜審言。杜審言也是唐朝有名的詩人,而且可稱得上是「唐朝第一狂客」——自認為文章超過屈原、宋玉,書法壓倒王羲之,只是為了能夠讓後學末進有出頭之日,才不得已選擇離開這個世界。而杜甫給玄宗的上書中說及自己的家世,對這位祖先是很自豪的,他說他們杜家「迨審言以文章顯」,還寫詩吹牛說「吾祖詩冠古」、「詩是我家事」等等。中國人是講祖先崇拜的,杜甫一生坎坷淪落,經常衣食無著,可從他如此推崇杜審言和李白來看,如若他發跡,難保不是第二個杜審言,至少帶些他的氣質吧?

還有一個未必很多人知道的小故事:大家都知道成都有杜甫草堂,那時候杜甫的日子也艱難啊,幸好有劍南節度使嚴武接濟他,杜甫也就是在他手下某了個差事,作了工部員外郎。而杜甫呢?常常在嚴武家喝醉了,就站在嚴武的床上指著他大罵「你爹怎麼生出你這麼個兒子!」惹得嚴武最後要殺他。——這是個儒者的樣子嗎?我分明看到了李白的影子,看到了魏晉名士的風範。

我們都知道李白愛喝酒,史書上說他「沉醉」,真是形象,而杜甫其實也是醉死的。那年他好多天沒吃飯了,蝸居在船上,當地的縣令可憐他,為他準備了烤牛肉和白酒,結果杜甫「大醉,一昔卒」。拋開這個結局的悲劇成分,我想說,李白與杜甫能成為好朋友,意氣相投,恐怕也是真的。

總之,杜甫並不是老氣橫秋、面黃肌瘦,整日為了天下蒼生痛心疾首、45度角仰望天空的模樣。這是他被坎坷生活磨礪出來、表達於詩文的樣子,卻未必是他的本性。

杜甫愛李白,愛得情真意切——在杜甫苦難的一生中,只要他聽說李白的消息,就會立刻把最大關心和情誼奉獻出去,這樣的網文很多,可搜來看看,在此就不贅述。只想聊聊這兩個人的友誼為什麼偉大,杜甫這愛,來自哪裡——在我看來,因為無關風月,只為真心。

凡是這樣的友誼,無論是詩人之間的,還是普通人之間的,都彌足珍貴,只是詩仙和詩聖的名號讓李杜的友誼多了圈光環罷了。

李白求過賀知章等人想做官,杜甫更是不知道求過多少人,想求個一官半職,實現人生理想——杜甫寫李白「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寫的焉不是自己呢?求官,這當然也是一種情誼,並沒有不好,但不如李杜的友誼純粹——這就是無關風月。

至於何謂真心呢?大概是懂得吧。

前文已述,李杜其實是同一類人——一樣的儒家仕途理想的失意者,一樣的狂傲的詩人氣質,因此容易彼此懂得。

想懂杜甫,必讀李白;想懂李白,必讀杜甫,這就是千年好CP。

其實,對知己的需求,本是不分男女的。

比如陸小曼與徐志摩。這事兒確然是「天蒼蒼、野茫茫,有一隻紅杏她要出牆」~陸小曼曾寫信給徐志摩說,那天我是故意喝醉的,因為我不想看著你離開,她在信里這樣解釋了她出牆的原因和狀態,「志摩,為了你,我還是拚命干一下的好,我要往前走,不管前面有幾多荊棘,我一定直著脖子,非到筋疲力盡,我是決不回頭的。因為,你是真正認識我的人。」——為了那個真正認識她的人,如此決絕,如此奮不顧身,雖是出牆,我也感動。《見字如面》讀過這封信,建議可以在網上找一幅陸小曼的山水長卷,配上一幅小曼的小像,再聽著這封信,你大概會理解陸小曼、徐志摩和王庚。

青青姑娘忍不住曰一曰:以才流世者,可受人敬仰而後學之;以情流世者,可受人追思而後慕之;而以才與情俱流世者,則有因才而同情、因情而賞才者,亦不乏因才而怨情,因情而蔽才者。小曼即才與情俱流傳於世者,更兼為紅袖嬌顏,譽聲謗言俱塞於路,此其幸乎?其不幸乎?

還是回來說李杜吧。對於二人終生未能在仕途上發跡的事情,其實也源於二人的相似。《紅樓夢》里雲丫頭跟香菱拆解詩人習性,說杜甫是沉鬱頓挫,這也基本是對杜甫的主流評價,但這其實是杜甫自己給自己的評價,而《唐才子傳》給杜甫的評價則是「曠不自檢,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

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未必能言。李杜感動我們的,是詩文之才、忠孝之義、赤子之心,但這種人的毛病,可能就是「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吧。

詩人是萬物的精靈,是一種獨特的動物,他們從來無法成為偱吏。而如果你立志成為一個偱吏,就多去聽個曲看個戲吧——少了一顆多情敏感的心,認真作起詩詞來,是要大大吃虧的。

最後,要聊一聊大唐氣象,或者說,盛世氣象吧。

前面提到過《唐才子傳》,這書還有一段公案——說,1925年的時候,北京一個報紙要魯迅推薦青年必讀書,魯迅說,我覺得青年應該少讀或者不讀中國書,而要多看外國書,因為「中國書雖有勸人入世的話,也多是殭屍的樂觀;外國書即使是頹唐和厭世的,但卻是活人的頹唐和厭世」。

但沒多久魯迅先生就自己打臉了,他給自己好友許壽裳的兒子開列了一份必讀書目,共12種,頭兩種就是《唐詩紀要》和《唐才子傳》。

——能讓魯迅先生自己打臉,這兩本書究竟好在何處呢?我以為,一是寫的好;二就是這兩本書全無「殭屍的樂觀」,更全無外國人的「頹唐和厭世」,而體現了盛唐氣象,真正的中國的盛世氣象。

這盛世氣象如何理解呢?

就說《唐才子傳》這書吧,它的作者叫辛文房,是元代西域人,不是漢人,因為仰慕唐代的文化,因此取了唐朝詩人劉長卿的字「文房」作自己的名字——「劉長卿」這名字是不是聽著特別耳熟但想不起來是誰?那句「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的作者,就是他了。而這位辛文房之所以取劉長卿的字作名字,而沒有取其他人,比如太白、子美之類的,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才華與劉長卿等位列一流,是可以的,而與李白杜甫之類,是不能比擬的。於是作了這本《唐才子傳》,收錄了唐朝至五代398位詩人的傳記,以饗後世。這位元代西域胡人之作,在滋養中國人的精神千年後,與中國近代影響最大的作家魯迅先生結緣,成了他推薦給後輩的必讀書。

我想,這就是盛世——開放、包容、積極、冷靜、謙遜、有所為。

能在開放和包容程度上與唐朝相媲美的,中國歷史上大概只有元朝,而這在文化上極為重要。

還是拿李杜舉例——李杜並稱了一千多年,後世也爭論誰優誰劣了一千多年。然而還是韓愈說的好,「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在李杜面前,我們只是一群愚蠢的小孩子罷了,哪有能力評價這兩位的優劣呢?我們一生都無法達到他們的高度。當我們在挑剔和批評的時候,最應該做的,是反省自身的胸懷是不是足夠寬闊、是不是容得下大唐詩壇的兩座雙子星。也許我們應該好好向那位元代的西域胡人辛文房學習——反躬自省,我們只能位列文房之流,甚或更低。而這也是一種智慧或自信。

除了胸懷,盛世還要由士子對天下的關懷。

以前年輕不懂事(捂臉),曾經覺得杜甫的詩不像詩,比如《兵車行》里說,「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什麼意思呢?可能就是幾個破衣爛衫、泥巴滿腿的老百姓坐在路邊的土地上,一個說,「我現在才知道生男孩還不如生女孩呢,當初我年輕的時候怎麼就那麼想生男孩啊?生個女孩還能嫁給鄰居家的傻兒子,生個男孩被徵兵去打仗,可能死了就直接埋到草里嘍。」聽到的人這時候估計要附和幾句,「是啊,你看,誰誰誰家的閨女,即便守了寡,也能在家人身邊生活,將來至少能死在家鄉啊。」——我的天哪(請腦補岳雲鵬)!這是詩嗎?這就是老百姓嘮嗑好不好?比白居易寫的還淺近。

而現在我們都知道,杜甫之所以能與李白並稱,就因為他能在詩里說老百姓的話。要知道唐代的詩歌是考進士的科目,就是我們今天考公務員的申論。能用申論的形式寫老百姓最真實的感受和訴求,比之廟堂之上的李林甫之流,杜甫要偉大的多。站在今天看知識分子的關懷,恐怕杜甫的偉大還要再加上一分。

唐朝並不是天生就有這樣的氣象。

唐朝之前,是個唱後庭花的時代。「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是扯——對國家危亡最應負責的士子們在KTV里摟著妹妹唱這種靡靡之音,倒要說勞動致富的妹妹們的不是了?這詩應改為「士子不知亡國恨,隔江猶聽後庭花」才對。

南唐李後主寫的《玉樹後庭花》其實反映了當時整個時代的風氣——「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如此浮華艷麗之詞,透著驕奢淫逸的享樂主義的自鳴得意。這萎靡的風氣一日不除,國民精神就一日不振,就不可能有盛世氣象。

大觀歷史,唐朝扭轉這股萎靡的文風,也是耗費了幾代士人和君主前赴後繼的努力,比起秦國的迅速崛起和急速衰落,唐朝的努力踏實而奮進,創造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時代,是否更值得追思和一份敬意?

盛世氣象是什麼樣子呢?的確是要看看報表的,報表上得有「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的樣子,但除了報表更要看人、尤其是士子的精神風貌,要有李白「大鵬一日乘風起,扶搖直上八萬里」的胸懷和氣魄。

李杜,是唐朝的李杜;而唐朝,不應只是李杜的唐朝。

狂客載盛唐,幾番風月;

士子留丹青,千載真心。

——李杜之所以偉大,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身上承載和傳達著鮮明的時代印記。

及,今日之士子,無分男女,三八節之意義,也在於此。

文/青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青隨感 的精彩文章:

TAG:青青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