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不斷加大教育優先保障力度

不斷加大教育優先保障力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換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教育事業既是國計又是民生,每個孩子身上都寄託著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未來,關乎千家萬戶的福祉。武安市作為全國百強縣(市),近年來在推動義務教育由「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的探索實踐中,逐步走出一條「武安之路」。

唯有不斷加大優先保障的力度,方可邁出教育發展的堅實步伐。近年來,武安市始終堅持把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擺上要位,深度整合規劃、政策、人才、資金等各類資源向教育傾斜,全面強化縣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頂層設計,先後制定出台《武安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意見》等文件,堅持教育工作優先安排、教育資金優先撥付、教育問題優先解決。

特別是近幾年在財政緊張、各項一般性支出逐年壓減情況下,始終對教育「留足口子、優先撥付」,2014年至2016年3年財政投入教育達36.2億元,較前3年增長45%,近3年教育支出相當於2016年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僅義務教育階段投入就達25億元,超過前3年全部財政投入總和。

唯有找准制約均衡發展的癥結,方可打破城鄉教育共同提升的二元壁壘。縣域教育發展不均衡的癥結往往在於城鄉優質教育資源的供需失衡。作為河北24個山區縣(市)之一,武安地域廣、學校多、布局散。

在深入審視這一特殊市情的基礎上,我們全面啟動實施「三化工程」:加快校舍建設標準化,做到「城鄉同步、擴優補弱」;推動儀器裝備現代化,構建起市、鄉、校「網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共建」三級平台;實現辦學模式集團化,有效促進了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分布。

唯有抓住師資隊伍建設的根本,方可激活縣域教育發展的一池春水。縣域教育均衡發展,短板在農村,關鍵是教師。圍繞「讓教師在農村留得住、幹得好」,除在職稱評定、評優評模、績效工資、山區補助、住房補貼等方面給予大力度支持外,更加註重在機制層面盤活各類優質教育資源、提高農村教師崗位的吸引力。

唯有補齊困難群體救助的短板,方可守牢教育公平的基本底線。緊扣「一個都不能少」目標,堅持財政為主、社會為輔,構建起「十五年、一條龍」教育救助體系。十餘家社會助學基金會,專門針對貧困學子、特殊兒童等,連續20年捐資助學從不間斷,僅近3年就面向社會籌資1800萬元,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7萬人次,幫助3000名寒門學子圓夢大學。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讓每個孩子特別是農村孩子都能上個好學校」,不僅是萬千家長的熱切期盼,更是各級地方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

今後,武安將在取得已有成績的基礎上繼續優先發展教育,進一步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中國教育報》2018年03月13日第1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專家解讀《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
多元主體參與 破解學生託管難題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