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構建「國家資歷框架」 勢在必行

構建「國家資歷框架」 勢在必行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不斷完善,有了長足發展。但隨著教育大眾化、終身化、標準化、國際化進程的加快,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還存在著教育內部連貫性不強、教育與行業間交融性不暢、國內教育與國際教育開放性不夠等問題,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構建「國家資歷框架」已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國家資歷框架」(Na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在有的國家也叫「國家資格框架」,是指用以整理和編排、規範和認可整個國家範圍內存在的不同層次和類型資歷(如學歷、學位、文憑證書、資格證書等)的結構或體系。國際上推行「國家資歷框架」的國家和地區,「國家資歷框架」在保證教育體系整體質量、打通就業綠色通道、實現國際教育資歷互認、推進終身學習社會建設的過程中,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構建「國家資歷框架」是實現各級各類教育及培訓體系內部協調貫通的需要。我國教育由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和培訓等部分組成,「國家資歷框架」致力於確立統一的國家教育標準體制,實現不同類別教育及培訓體系內部學分的綜合轉換、學習成果的上下互通、不同資格的平等互認,加強相互間的聯繫和融合,為學習者搭建靈活彈性的終身學習階梯,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打通交流互認的橋樑,為實現國家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構建「國家資歷框架」是確保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與勞動力市場無縫銜接的需要。2016年,我國有職業院校1.23萬所,在校生達2600萬人,作為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職業院校,應以相關行業企業及用人單位在實踐中反覆研究、驗證過的能力為標準,與產業發展和國家戰略相契合,強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崗位指向性與實踐針對性,使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與勞動力市場有效銜接,使人才培養供給側和勞動力市場需求側結構要素全面融合。「國家資歷框架」為學習者提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學習路線圖,為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提供以市場實踐為基礎的質量標準,為用人單位提供以市場使用價值為根本的人力資源配置。

構建「國家資歷框架」是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需要。目前,全球範圍內已有100多個國家已實施、正在實施或準備實施「國家資歷框架」,積極推動我國「國家資歷框架」構建,是提高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家資歷框架」可比性的必由之路,是我們維護國家學位文憑地位和聲譽的有力武器,是改變我國在資歷互認國際交流與合作話語體系內難以掌握規則制定權現象的有效途徑,是我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的重要一步。

作為一項自上而下的創新性體制機制改革,構建「國家資歷框架」並非個體行為,需要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牽頭,協調人社部門和各行業,積極鼓勵大型企業、學校及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共同參與,確保框架內標準統一,完善學分積累、互認、轉換制度,真正實現學習者在同類教育間從較低資格上升為較高資格的縱向連接,同時滿足學習者實現其在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和培訓間的橫向銜接,為包括技術技能人才在內的各類人才成長,構建靈活、彈性、貫通的「進階」結構和「上升」渠道。

(作者單位:山東省濱州職業學院現代職業教育研究工作室)

《中國教育報》2018年03月13日第10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南師大: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領課本 迎開學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