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初期中國的高射炮主力是哪一款?

抗戰初期中國的高射炮主力是哪一款?

原標題:抗戰初期中國的高射炮主力是哪一款?


本文作者王立本,吉首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季我努學社會員。


1936年秋國府於戰前最後一次代表團赴德採購軍火裝備,除了續訂120量的克魯伯1號戰車為大宗之外,最重要的採購就屬60Flak18 3.7cm高射炮。此高炮是萊茵金屬公司於1930年代初期以Flak30 2cm為藍圖所放大而來。Flak為德文Flugzeugabwehrkanone的縮寫,而18這個數字則是為了規避凡爾賽條約的規定,表示製造於1918年;但實際上於1935年方在德軍服役。

【1937年初在南京附近演習的Flak18 3.7mm。】



由於Flak30 2cm是相當成功的作品,使得德國陸軍希望能有一款輕型防空炮,其射程與彈藥破壞力都能更加提升。故萊茵金屬公司就以此為準,發展出Flak18 3.7cm然而,當此款高炮進入部隊後,其射擊性能反而出現不少的狀況,包括炮身晃動過大而導致命中率欠佳、炮架容易損壞等等。所以1936年初德國陸軍就不再採購,但仍然再略作修改後加以外銷,而已經進入現役者則持續使用到大戰結束。


【1943年秋在東烏克蘭作戰的Flak18 3.7cm。德軍在東線也常將此炮當作地面部隊的火力支持用裝備,並且取得的戰果不惡】


國軍在19369月至來年2月間陸續接收此炮與18萬發的炮彈,使其成為此後中國防空炮的主力之一。以6炮編為一連,陸續編為防空學校之第四、五、六、七營的主力,國府還購入一批亨謝爾Typ 33 G1卡車,以坐維拖曳之用。1937年夏,由於防空學校對於此炮使用相當滿意,故國府一度決定續購Flak18 3.7cm以取代各調整師內的2cm小炮,但由於戰爭的爆發而作罷。


【1938年於武漢附近作戰的Flak18 3.7mm。德軍認為有瑕疵的裝備,國軍卻視為珍品。】


編輯:林小靜


此後,於淞滬、南京、武漢、長沙等重大戰役,Flak18 3.7cm都是國軍倚重的高炮。在重慶、昆明、西安、蘭州等大後方城市,Flak18 3.7cm則是空防要角,即使在美製高炮引進後依然持續使用,直到1949年踏上台灣的土地為止。

編輯:林小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官團 的精彩文章:

漢奸的下場:李士群被毒死,身體縮小得像只猴子
在日記里稱蔣介石是「花生米」 還曾計劃暗殺他 這位美國人不簡單

TAG:軍官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