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為什麼要吃飯 及它如何走向反面?

人為什麼要吃飯 及它如何走向反面?

我們每天都要吃飯,但你有沒有想過,人為什麼要吃飯呢?

你馬上可能就會想到,因為不吃飯會餓,再不吃會死。吃飯是為了獲得營養,獲得能量,為了活下去。

要我說,你這麼回答,是因為你受了教育,知道食物中有我們需要的營養,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也知道了這些元素是構成我們身體的原料,是我們能夠活動的能量來源。

但仔細想想,動物可沒有理性思維,不知道食物中含有什麼,也根本意識不到吃飯和生存之間的因果關係,它們為什麼也要去捕食、去吃東西?還有,不吃飯為什麼會餓呢?吃飽了為什麼就不餓呢?少吃幾頓飯,我們也餓不死,我們為什麼吃飯?

小孩子在長身體,食慾特別旺盛

現在我們有了生物化學,有了進化論。我們才知道,人的大腦中有一個獎勵系統。當你做任何有利於生存、有利於基因延續的事 —— 比如說獲得食物、贏錢、性行為 —— 的時候,你的大腦會分泌一種叫做多巴胺的化學物質。多巴胺是大腦對你這個行為的獎勵!感受到多巴胺,你就會感覺特別興奮、刺激和愉悅。大腦是用多巴胺告訴你,下次還要做這樣的事。

多巴胺是個神奇的物質,我們離不開它

有了這個獎勵系統,哪怕一個動物根本不能理解這麼做的重大意義是什麼,它純粹為了追求這個獲得獎勵的感覺,也會樂於去做這件事。大到獅子、老虎,小到老鼠、蟑螂,身體都有這個獎勵機制。當然在運行細節上與人會有所不同,人的神經系統實在太複雜太精妙了。

有科學家做過這樣的實驗,當籠中小白鼠按特定的開關,連接它導線會刺激其大腦分泌多巴胺。結果,這個小鼠上了癮,不停地按開關,連飯都忘了吃,直到最後被餓死。

因此可以說,人吃東西首要的就是滿足口欲,為了刺激多巴胺的分泌,這沒什麼丟人的,其次才談到營養,才考慮到它們對成長發育的功能。當然,吃飯還可以有一些附加的意義,比如說為了社交,為了團聚,為了親情,為了健康,等等。這些附加的意義,逐步變得越來越重要,是成年人吃飯的重要意義。

這個系統是如此的強大,以致於我們不斷地尋找各種能吃的東西,馴化野果,培育野生作物,對食物進行各種加工。為的就是讓它們的口感更好,味道更好,更能給我們以滿足感與口腹刺激。這種對吃的追求,貫穿了人類社會的始終,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在這一點上,中國人特別有成就,天上飛的、水裡游的、地里長的,能吃的太多了。而且,中國人也特別會做菜,能把各類材料做得美味誘人。

學過哲學的都知道,事物的發展會走向它的反面。對美味的追求本是為了人類的發展與健康,結果不小心卻變得危害了人類的發展,破壞了身心健康。

近來隨著化學工業、食品工業的發展,人類在吃方面有點捨本逐末了,過於重視味道與感覺,甚至不惜損害食物本來的面目,破壞了營養,影響了健康。添加劑、調味劑已達數千種,可以食物做得非常好看,非常美味,且易於保存。因為滿足感強了,多巴胺分泌多了,這誘使人吃得更多,結果營養、能量過剩,人就變胖了,帶來了各種疾病。想來,這真夠諷刺的!

我們常用的添加劑有2000多種

還有的人,為了追求滿足感,追求新鮮有刺激,變得口味越來越挑,尋常食物看不上了,去吃山珍海味,吃野生動物。這就加快了物種的滅絕,帶來了生態災難。比如,日本人吃鯨肉,中國人吃魚翅。

我希望,以後當人們問起,人為什麼要吃飯時,能夠這樣回答:為了人的健康成長,為了社會的發展進步,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的思想隨記 的精彩文章:

TAG:我的思想隨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