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中山逝世93周年,了解他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孫中山逝世93周年,了解他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2018年3月12日,

是偉大的民主革命者孫中山先生

逝世93周年紀念日。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時30分,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孫中山先生,因患肝癌醫治無效,在北京東城鐵獅子衚衕5號行轅逝世,終年59歲。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

作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驅,

孫中山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下面就讓我們重新回顧歷史,

一起來看看,

我們所不熟悉的中山先生!

【文采斐然的詩人】

都說革命家是天生的詩人,我們敬愛的毛主席就是一個,與毛主席不同的是,孫中山一生寫過不少大氣磅礴的政論文章,寫詩卻很少。雖數量不多,卻也是閃爍著真知灼見、文采斐然的佳作。

出於自謙,也有點怕別人誤以為他在事業和詩之間「輕重倒置」,在公開場合下,他從不承認自己是詩人。但是,無論哪位評論家,誰也不能不承認孫中山詩藝的超卓。

1883年,17歲時的孫中山。這是孫中山存世最早的照片。

畢生致力革命的孫中山,儘管自認為寫詩只是末事,然而,只要心有所動,一出手便見不凡。一起來看看孫中山的那些詩:

詠志 · 孫中山

1899年

萬象陰霾掃不開,

紅羊劫運日相催。

頂天立地奇男子,

要把乾坤扭轉來。

賞析:全詩多用口語,淺顯易懂,極具鼓動性,表達了孫中山的志向與抱負,曾用作革命組織的動員口號和聯絡語,又稱革命歌、起義歌。「紅羊」一句借用典故,南宋理宗時,有一位算命先生柴望上書提請朝廷注意,每逢丙午、丁未年,國家必有禍患。而宋人最慘痛的記憶「靖康之恥」就發生在丙午年(1126年)。

1892年,孫中山在香港西醫書院學習時與友人合影。左起楊鶴齡、孫中山、陳少白、關心焉、尢列。他們四人關心祖國命運,探討救國方針,抨擊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被人稱之為「四大寇」。

挽劉道一 · 孫中山

1906年

半壁東南三楚雄,

劉郎死去霸圖空。

尚余遺業艱難甚,

誰與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風悲戰馬,

神州落日泣哀鴻。

幾時痛飲黃龍酒,

橫攬江流一奠公。

賞析:劉道一為同盟會成立後第一次武裝起義犧牲的第一位會員,他受到同盟會總部的隆重追悼,孫中山、黃興悲痛難抑,競賦輓詩。孫中山此篇作於1907年2月3日,辭正調永,情真意摯,氣魄恢弘,境界遠大,實為彪炳史冊之作。

1905年,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孫中山(二排右二)與中國留學生合影。

五言絕句 · 孫中山

1907年

此去浪滔天,應知身在船。

若還瀟湘日,為我問陳癲。

賞析:1907年3月4日,孫中山被日本當局驅逐出境前,會晤唐群英,贈五言絕句一首作別,此詩前兩句抒寫有國難投的悲憤,後兩句囑託革命工作。唐群英(1871~1937),湖南衡山人,1904年秋與秋瑾相約東渡扶桑,尋求救國之道,為同盟會第一個女會員。陳癲,即陳樹人,先期回國的同盟會會員。

1911年12月21日,孫中山歸國途經香港時在船中的留影。

七絕 · 孫中山

1907年

咸來意氣不論功,

魂夢忽驚征馬中。

漠漠東南雲萬疊,

鐵鞭叱吒厲天風。

賞析:1907年12月鎮南關起義,孫中山親臨戰場,向清軍開炮。失利後率軍退入安南(今越南),在馬背上吟成了這首七絕,其字裡行間,洋溢著百折不撓的革命意志。

1911年12月26日,孫中山與黃興等在上海寶昌路408號(今淮海中路650弄3號)行館中召開中國同盟會最高幹部會議,商討組織臨時政府方案。

祝童潔泉七十壽 · 孫中山

1917年

階前雙鳳戾天飛,

覽揆年華屆古稀。

治國安民兒輩事,

博施濟眾我公徽。

玉槐花照瑤觥燕,

竇桂香凝彩舞衣。

所欲從心皆絜矩,

蘭孫繞膝慶祥暉。

賞析:此詩以人情味見長,展示了作者精神世界的另一面。此外,詩中用典嫻熟妥帖,表現了孫中山不凡的文化功底。

1912 年1 月,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與總統府職員合影。

虞美人 · 孫中山

1918年

吉光片羽珍同璧,

瀟洒追秦七。

好詩讀到謝先生,

另有一番天籟任縱橫。

五陵待客賒豪興,

揮金為革命。

憑君紐帶作橋樑,

輸送僑胞熱血慨而慷。

賞析:1918年5月20日,因不滿桂系軍閥的排擠,孫中山辭去大元帥職。數日後,自廣州往梅縣,住鬆口銅琶村謝逸橋家,讀其詩詞集有感,遂填此詞,盛讚謝逸橋的詩歌品質和他對革命的無私支持。

1912年9月11日,孫中山拜訪清攝政王載灃,對其在辛亥革命中,能代表清政府遜位並和平交出政權加以慰勉,並贈送親筆簽名蓋章照片一張給載灃。

魯旅長梓楠像贊

1920年

智戰嶺海,夙耳英聲。

桓桓心傑,卜為國禎。

轉斗入蜀,戈返陽精。

沙場灑血,錦水鳴鳴。

緬茲遺像,宜炳丹青。

賞析:1920年10月,曾在護國軍韶關之役中以神奇炮火扭轉戰局,後升任滇軍第六旅旅長的魯子材(字梓楠)犧牲於重慶,孫中山題詩以表彰英烈。

【高雅不俗的書法家】

孫中山先生好寫字,雖不以書法知名,但他的書法作品卻有著不同尋常的韻味。先生的字,結體緊密,氣象雍容,有一種大家風範,其墨寶,不僅是珍貴的革命史料,也是難得的書法作品。

孫中山書法《博愛》

無論是案頭小牘或辟窠巨構,所書皆開闊雄渾、朗健清逸,字字獨立卻氣脈渾整。自始至終都貫徹著一種正大、沉毅、豪邁的陽剛精神和恢弘獨特的美感,在雍和中透著高雅與不俗,體現了孫中山的偉人氣魄和不朽精神。

孫中山書法《有志竟成》

他雖放筆直書,隨意揮毫,不受任何拘束,但百變不離其宗,剛勁有力的書法中透出了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不拘泥於傳統布局排列,突破舊規,而更注重書寫內容及筆下情感的表達,一氣呵成。

孫中山書法《明德》

孫中山書法《用便民生》

孫中山書法《天下為公》

孫中山《致胡漢民書》

孫中山行政手跡

【愛漂亮女人的「天蠍男」】

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出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按星座分,是個地地道道的「天蠍男」,除了擁有高度敏銳的洞察力與凜然的正氣,他也很愛漂亮女人。

1915年10月25日,日本東京,孫中山與宋慶齡成婚。

孫中山從事革命工作之間,不管是顛簸流離亡命海外,還是忙於國事戎馬倥傯(kǒng zǒng),對漂亮的女子總是格外關注。孫中山也非常坦率地講自己的觀點:最喜歡革命,其次是女人。

1918年冬,孫中山、宋慶齡為紀念結婚三周年,在上海亞細亞照相館拍照留念。

劉成禹在《先總理舊德錄》中說孫中山曾對伊藤博文自吟「醉枕婦人膝,手握天下權」,足見孫中山對女人有他坦白的看法。

盧慕貞(1867-1952),孫中山原配夫人。

在公開的孫中山傳記中,孫中山一生娶了兩位女人,一位是盧夫人(盧慕貞)、一位是漂亮的宋夫人(宋慶齡)。

陳粹芬(左)與盧慕貞合影。

其實孫中山還有一位妾叫陳粹芬,在孫中山家族的族譜里有詳細的介紹。孫氏晚輩對於孫中山的三位夫人都視為祖母。

大月薰(1888-1970),孫中山流亡日本期間的日本籍夫人。

此外也有說,孫中山還有過一位日本妻子。

【袁世凱眼中的「孫大炮」】

孫中山可不只叫孫中山,除了我們熟知的「孫文」,其實他還有很多故事豐富的別名綽號。

孫中山的父親孫達成和母親楊太夫人的畫像。

1、德明

為孫中山的譜名,即上族譜的名。中山故居所藏《孫氏列祖生歿紀念簿》記孫中山:「十八世祖德明,生同治丙寅年十月初六日寅時,卒民國十四年二月十八日巳時,壽六十歲。」與親屬通訊時,孫中山一般都會使用德明這個譜名。

2、帝象

孫中山出生不久後,由其母親取乳名帝象,「因我母向日奉關帝象,生平信佛,取名『帝象』者,望我將來象關帝耳。」1884年4月15日,孫中山就讀香港中央書院時,仍以「孫帝象」名字註冊,學號編為2746。

1901年,夏威夷檀香山,孫中山和流亡到美國的家人合影。

3、帝朱

1879年秋,孫中山就讀檀香山英基督教監理會主辦的男子中學「意奧蘭尼學校」時,以「孫帝朱」的名字註冊入校。

4、孫文

「文」是孫中山的正式名字。取名由來有多種說法,一說是孫中山10歲(虛歲)上學時由塾師所取,一說是由其父親所取學名,還有一說是孫中山立志革命時,自改名為文,取義於前有武子,以兵法而垂後世,己則以文治而改革。孫中山本人有時會把「孫文逸仙」並用。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在大總統誓詞上的簽名為「孫文」。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46歲,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圖為孫中山、胡漢民等人在上海滬寧車站乘坐專列前往南京就職。

5、日新

1883年底,孫中山入讀英基督教聖公會所辦的拔萃書室,由美公理會傳教士喜嘉理在香港美國綱紀慎會禮拜堂洗禮加入基督教時,孫中山署名「日新」。

6、逸仙

接受基督教會洗禮後,孫中山的國學老師區鳳墀(chí)根據粵語諧音易「日新」為「逸仙」。此後孫中山與友人親屬的通訊中常常使用此名。至今西歐人喜歡稱孫中山為孫逸仙。

1914年,日本,孫文和梅屋庄吉夫婦。

7、中山

「中山」的由來則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是孫中山流亡日本期間,受日本最常見的中山姓的啟發,為自己起名為「中山樵」,意為中國的開山樵夫。而後世無意間把「中山樵」和孫文的名字連在了一起,成為了如今我們所熟悉的孫中山。

8、載之

1896年10月,孫中山倫敦蒙難後於11月復函英國漢學家翟理斯時稱:「仆姓孫名文,字載之,號逸仙……」 「 『載之』二字,系出成語『文以載道』,並無別情。」

1912年9月7日,孫中山視察京張鐵路時與迎接人員在張家口車站合影。

9、「孫大炮」

「孫大炮」的綽號,據傳源起於袁世凱對孫中山的調侃。「大炮」在粵語里是「不切實際之人」的意思。

1912年8月,孫中山剛卸任臨時大總統,入京跟新任總統袁世凱密談。根據他在國外的考察,他認為中國要富強,修鐵路乃第一要務。因此他在與袁氏密談時,提出這樣的方案:他願專任修鐵路之責,保證在10年內修築鐵路20萬里(一說10萬英里,約合16萬公里)。孫中山的話雖出於一位偉大愛國者的至誠,但袁世凱心裡認為他是信口胡吹。其後,袁在背後說孫中山是個「大炮」。「孫大炮」之名由此而來。

【中國傳統文化的推崇者】

在「國父」孫中山的思想中,中國傳統文化佔據了重要的位置。以下言論,皆摘自《孫中山全集》。

1、中國文化在退步

中國兩千多年以前,都有很好的文化,從前文化的進步是很快的。近二千多年以來,沒有什麼文化,現在的文化不如唐虞,不如秦漢,近人的知識,不如古人的知識。

2、去做才能進步

二三千年以前,求進步的方法,專靠實行。古人知道宇宙以內的事情,應該去做,便實行去做……到了後來,不是「好讀書不求甚解」,便是「述而不作,坐而論道」,把古人言行的文字,死讀死記,另外來解釋一次,或把古人的解釋,再來解釋一次。你一解釋過去,我一解釋過來,好像炒陳飯一樣,怎麼能夠有進步呢?

不去行,便無法可以證明所求的學問是對與不對;不去行,於是所求的學問沒有用處。

3、文化人的責任是讓社會進步

從前中國人說:「士為四民之首。」學者的力量在社會上很大。詳細說,學者是先覺先知,一舉一動能夠轉移社會上風氣的。社會對於學者也是很尊敬的,如果學者有了主張,社會上都是要服從。

所以學者對於社會,對於國家,負擔有一種責任。現在學者的責任,是在要中國進步。

1912年8月24日,孫中山在由天津趕赴北京的列車上。

4、要不怕事

就中國從前的情形說,周朝以前的進步是很快的,到了周朝之後,文化便很老大,由於老大的結果,便生出怕事的心理。怕事是好是不好的呢?從好的一方面講,是老成持重;從不好的一方面講,是志行薄弱。

總而言之,人到了怕事,便遇事畏難,不去做艱難的事,只找容易的事去做;好像倒一盆水到地下,總是向沒有抵抗力的低下部分去流,是一樣的道理。人到了畏難,就不敢輕於嘗試,試問文化上怎麼能夠有進步呢?

1916年4月9日,孫中山、宋慶齡等在日本東京集會討袁時的合影。

5、知難行易

應該說「知是難的,行是不難的」。我們中國人的心理,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以為行是難的,知是不難的。把極容易做的事,視為畏途,不去實行,求一點實際的結果,把極難知的事,看到太容易,不去探求。所以二千多年來,對於一切人情物理,都不能登峰造極。

就知和行的難易之先後說,凡百事情,知了之後才去行,是很容易的。如果不知也要去行,當中必走許多「之」字路,經過很多的錯誤,是很艱難的。凡百事業不能做的緣故,都是由於不知。如果知了,是很容易行的。

1924年11月17日,孫中山、宋慶齡夫婦來到上海,在寓所接見各界代表。

6、家族和家鄉是中國人的根

外國人常說,中國人是一片散沙。中國人對於國家觀念,本是一片散沙,本沒有民族團體。但是除了民族團體之外,有沒有別的團體呢?我從前說過了,中國有很堅固的家族和宗族團體,中國人對於家族和宗族的觀念是很深的。

譬如中國人在路上遇見了,交談之後,請問貴姓大名,只要彼此知道是同宗,便非常親熱,便認為同姓的叔伯兄弟。由這種好觀念推廣出去,便可由宗族主義擴充到國族主義。我們失去了的民族主義要想恢復起來,便要有團體,要有很大的團體。我們要結成大團體,便先要有小基礎,彼此聯合起來,才容易做成功。

我們中國可以利用的小基礎,就是宗族團體。此外還有家鄉基礎,中國人的家鄉觀念也是很深的。如果是同省同縣同鄉村的人,總是特別容易聯絡。依我看起來,若是拿這兩種好觀念做基礎,很可以把全國的人都聯絡起來。要達到這個目的,便先要大家去做。中國人照此做去,恢復民族主義比較外國是容易得多。

國民和國家結構的關係,外國不如中國。因為中國個人之外注重家族,有了什麼事便要問家長。

1924年11月22日,孫中山攜宋慶齡等乘船離滬,取道日本轉赴北京,孫中山由滬赴日途中在船上留影。

7、堅定對中國文化的自豪感

說到歐洲的科學發達,物質文明的進步,不過是近來二百多年的事。在數百年以前,歐洲還是不及中國。我們現在要學歐洲,是要學中國沒有的東西。我們今天要恢復民族精神,不但是要喚醒固有的道德,就是固有的知識也應該喚醒他。

中國有一段最有系統的政治哲學,在外國的大政治家還沒有見到,還沒有說到那樣清楚的,就是《大學》中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一段話。把一個從內發揚到外,由一個人的內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像這樣精微開展的理論,無論外國什麼政治哲學家都沒有見到,都沒有說出,這就是我們政治哲學的知識獨有的寶貝,是應該要保存的。

1925年3月19日, 孫中山靈柩移送北京中央公園,宋慶齡等家屬在北京中央公園靈堂守靈。

8、對中國文化正當的態度

能用古人而不為古人所惑,能役古人而不被古人所役。恢復我一切國粹後,還要去學歐美之所長,然後才可以和歐美並駕齊驅。

(嚴正聲明)

版權歸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若有不妥之處,請務必聯繫我們,謝謝。

公眾號推薦【名人字畫】,微信號:mingrenzihua1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人字畫 的精彩文章:

這可是王羲之拿來啟發自己親兒子的乾貨
帶你看世界各地罕見的樹,太美了!

TAG:名人字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