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之後,清代有哪些醫學著作值得關注?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之後,清代有哪些醫學著作值得關注?

作者: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雷曉凡,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中醫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筆極其豐厚的歷史遺產,在幾千年的中國醫學史中,湧現出了不少偉大的醫學家和同樣偉大的醫學著作。我們通常認為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代表了中國醫學史的輝煌成果,而此書問世以後的中國醫學史似乎就顯得黯然失色,實際上清代也有著很多具備突出貢獻和歷史意義的醫學著作。囿於篇幅,我們選擇其中幾部做簡單介紹。

《本草綱目拾遺》書影

《本草綱目拾遺》:清代醫學家趙學敏所著。趙學敏博覽群書,卻對科舉功名不感興趣,自幼受父親影響,對醫學本草頗感興趣。此書是《本草綱目》之後又一部重要的本草著作。共10卷,記載藥物921種,其中包括了《本草綱目》中並未收錄的冬蟲夏草、金雞納、日精草等,其中有716種在《本草綱目》中未收錄和表述不清。此書的編寫體例仿照《本草綱目》,將「金石部」分拆為「金部」和「石部」,又增加了「藤部」、「花部」。趙學敏一生著作豐富,但僅存《本草綱目遺書》和《串雅》,《串雅》是我國收錄民間土方及走方醫的醫學專著。

《古今名醫方論》書影

《古今名醫方論》:清代大儒羅美所著。羅美早年修習儒家經典,晚年以醫濟世,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完成了此書的修撰。由於羅美自己有行醫經驗,他將元、明、清先前藥方與自己收集的種種藥方進行考辨與整理,其方以《傷寒論》為主,最終形成方劑150餘首、方論200餘則。每一方均記載方名、主治、組成及煎用方法。

傅山畫像

《傅青主女科》:清代婦產科專著。傅山,字青竹、青主,傅青主是清代初年的傳奇人物,是明代遺民的代表人物,其學術造詣涉獵百家,又擅長醫術書畫,有「學海」的美譽。此書分為女科上下卷、產後編上下卷。詳細論述了帶下、血崩、鬼胎、調經、種子、妊娠、小產、難產等病證,每病又分為若干類型,每一類型先有理論表述,重視對於病症的證候鑒別,後列相對應的方葯以供參考。除去種子、鬼胎方外,全書共162首方。書中不少論述均表現出傅山的高明見解,他不主張輕用攻葯,主張攻補兼施,合理照顧婦科氣血易於虧損等特點。由於該書簡明使用,後世多次進行翻刻。

參考資料:

趙爾巽等:《清史稿》

王振國、張大慶:《中外醫學史》

李經緯:《中醫史》

編輯:桂強

歡迎訂閱季我努學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沈葆楨曾生擒太平天國幼主,除此之外,他還有何種功業?
滿洲第一勇士不只鰲拜一個人,但為什麼只有他婦孺皆知?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