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父原音!孫中山先生臨終前關於三民主義的演說與叮嚀

國父原音!孫中山先生臨終前關於三民主義的演說與叮嚀

國父原音:勉勵國民

勉勵國民

諸君:我們大家是中國的人。我們知道中國幾千年來,是世界上頭一等的強國。我們的文明 進步,在各國之先。當中國頂強盛的時代,正所謂千邦進貢,萬國來朝。那個時候,中國的 文明在世界上是第一的,中國是世界上頭一等強國。到了現在怎幺樣呢?

現在的時代,我們的中國,是世界上頂弱頂貧的國家。現在世界上沒有一個能看得起中國人 的。所以現在世界上的列強,對於中國都有瓜分中國的念頭,也就是近來各國有共管中國的 意思。為什麼我們從前頂強的國家,現在變成這個地步呢?

這就是中國我們近幾百年,我們國民睡著了,我們睡了,不知道世界各國進步的地方。我們睡著之後,還是以為我們幾百年前是這樣的富強的。因為睡著了,所以我們幾百年來文明退步,政治墮落,變成現在不得了的局面。我們中國人,在今天應該要知道我們現在的地步,要趕快想想法子,怎樣來挽救,那末我們中國還可以有的救。不然,中國就要成為一個亡國 滅種的地位大家要警醒!警醒!

今天,中國的安危存亡,全在我們中國的國民睡還是醒。如果我們還是睡,那末,就很危險 。如果我們能從今天就醒起來,那末,中國前途的命運還是有很大的希望。

現在世界的潮流,都進到新的文明,我們如果大家能醒起來,向新的文明這條路去走,我們才可以跟得到各國來追向前去,那麼,要醒起來,中國才能有望,為什幺呢?怎幺樣說法呢?就是我們能醒起來,我們大家才有思想,有動作,大家才能立志來救這個國家。大家能知道這一件事,中國不難來有救的。今天,我們要來救這個中國,要從哪一條路走呢?我們就是要從革命這條路去走,拿革命的主義來救中國,拿這個革命的三民主義就是民族主義、民 權主義和民生主義,這就是所謂的三民主義。

民族主義,就是拿中國要做到同現在列強處在平等地位,民族主義就是圖國際上在平等地位:民權主義,就是要拿本國的政治,弄成到大家在政治上有一個平等地位,以民為主,拿民來治國家,民生主義,就是弄到人人生計上、經濟上平等。那幺這個樣的三民主義,如果我們能實行,中國也可以跟到列強來進步,不久也可以變成一個富強的國家。

諸君:今天聽了我的話,大家想中國再恢復我們從前幾千年的強盛不想啊?如果大家想的話 ,就是要大家立志,要立志,大家就要研究這個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我近來在廣東高師學校,每個禮拜講一次,每次講了兩點多鐘。民族主義,我講了六個禮拜才講完。民權主義也講了六個禮拜才講完,不久再來開始講民生主義,大概也要講六個禮拜,八個禮拜,說不定 的。

這個三民主義講完之後,我們將演詞刻了單行本。現在民族主義已經出書,民權主義,不久 也要出書,將來民生主義講完,也是一樣刻單行本出書,廣傳到中國各省,望諸君要留心找這個書三民主義三個原則,來詳詳細細研究,其中很多好道理,很多新思想,很多新發明,是中國人從前沒有聽過的,這個演說,我以為是很有趣味的,望諸君要買這個書來看,看過之後要留心詳詳細細地研究。如果能把三民主義詳細來讀過,詳細來了解,那末,諸君就懂得怎幺樣來立志救中國。既已懂得之後,把三民主義宣傳到大家都知道。

那幺令大家都立志來救中國,那末中國很快可以變成一個富強的國家,與列強並駕齊驅,這 就是我所望於諸君的。

國父唯一傳世錄音的錄製歷史

1924年5月,孫中山正在廣州白雲山養病。當時,剛剛創刊不久的上海《中國晚報》組建留聲部,社長沈卓吾作為追隨孫中山的民主人士,為宣傳革命學說、擴大報紙影響力,決定為孫中山先生演講錄音。獲得對方同意後,他帶著技師一路南下趕往廣州。

沈卓吾一行人抵達廣州時,孫中山先生正卧病在床。沈卓吾提前做好了一切準備,在廣州南堤(現在沿江中路)的汽艇俱樂部臨時設立了錄音室。近一個月後,孫中山病情初愈,這才得以錄音。當日,孫中山先生拿著事先寫好的文稿,對著留聲機開始演講。

從籌備到錄音,過程十分艱難《上海中國晚報》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四周年出版的《中山先生留聲紀念集》中,刊發了于右任的回憶文章,其中寫到這件事:「民國十三年夏,余在廣州遇沈同志卓吾,訝其焦困特甚,詢知卓吾攜技師數人,欲得總理講演製為留聲機片,使國內外無由親聆總理之音者,藉此話片如聞面命。惟時總理體恆不豫,久久不得閑。卓吾艱勤期待,曾不稍異其誠懇。後哲生同志因便得請總理乃就長堤小憩勉為講演。

為了讓更多民眾聽懂演說的內容,孫中山先生的演講專門錄製了兩個版本,一段為國語(普通話)版本,一段是帶檀香山口音的粵語版本。錄製完畢後,沈卓吾回到上海,將孫中山的演講製成全套三張(國語兩張,粵語一張)每分78轉的膠木唱片,並於當年下半年以《勉勵國民》、《告誡同志》為題由大中華唱片廠向海內外發行。一年之後的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不幸病逝,這段錄音便成了存世流傳的唯一聲音,更顯得彌足珍貴。

沈卓吾先生

沉卓吾(1887年-1931年)幼名孔才,生於如皋縣磨頭鎮。家境清寒,父親以教書為業,早年病故。母親代人家做針線、洗衣服,將他撫養成人。

沉卓吾初在商店學生意,後來到如皋工業學堂當職員。因聰敏好學,被送江南高等工業學堂(一說上海高等工業學堂,存疑)補習工藝,畢業後留校為技師。因為經常和同學談論革命,被人告發。他得到將被逮捕的消息後逃往日本,改名犖,字卓吾。在橫濱,沉卓吾謁見孫中山先生,加入同盟會,奉命回國策划起義,曾為革命黨人焦達峰秘密運送槍械至湖南。

辛亥革命成功後,沉卓吾回到如皋,與姜渭璜等人合資創設花邊結網公司,開如皋婦女手工產品銷往國外之先河。其後,他在上海主辦《工商日報》和《中國晚報》,宣傳三民主義。

編輯:月明滄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國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末民初漢服復興的歷史際遇

TAG:民國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