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政治哲學有什麼方法論?

政治哲學有什麼方法論?

「政治哲學」作為專有名詞概念的出現貌似時間不久,而這個概念的出現主要是為了區別新興的「政治科學」的概念。無論哪本教材大概都會告訴你說現代政治學作為學科確立的標誌是1880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系的建立,而在這之後才開始大致將政治學門類簡單區分為政治科學(Political science)和政治哲學(Political philosophy),而在研究角度上以實然(to be)和應然(ought to be)進行區分,研究方式上以量化和思辨進行區分。

當下眾多高校在開設政治學系時訂定的英文名稱為「political science」(比如我校……),與政治科學的英文一致,在研究上面大多數人也將二者划了等號,認為當下的政治學要以計量、統計和科學化的方式來進行研究,這才是作為學科研究以及社會科學領域中的研究方式。

回溯到過去幾十年,針對政治學研究的討論和爭辯也多次在美國政治學界上演(沒辦法,政治科學誕生於此,而世界層面的政治學走向也由它來主導了)。2001年的改造運動(Perestroika movement)將這次爭論引發到檯面上來,究竟接下來的政治學研究要走向哪個方面?辯論開始了,並且無休無止。

兩個名詞誕生的時間並不長,但是研究的具體內容卻歷史悠久,因為畢竟只是把原來的研究構建出了新的概念。如果追溯的話,政治哲學的研究一般會把人們帶回到數千年前的古希臘,而我們認為說最重要的開端就是柏拉圖的《理想國》了(蘇格拉底述而不作,且《理想國》的主要內容即以蘇格拉底為主角展開對話式論述,故蘇格拉底的思想主要可見於此)。喬治.薩拜因的《政治學說史》中涉及到了前柏拉圖的一些思想,但系統性的理論開端還是《理想國》較優。而無論是柏拉圖還是亞里士多德,再如之後的奧古斯丁、托馬斯.阿奎那,大多從哲學思辨和宗教上進行論述,回到政治學(或主要是這時候的政治哲學)探討的基本問題圍繞著國家(城邦)、正義、善和統治等概念,而究竟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如何追求到正義(justice)和善(good)?這是一直思考的問題。

直至馬基雅維利開始將政治與道德進行了拆分,道德不再是對於政治統治的必要的評判標準,似乎將政治從禁錮中解放了出來,給了君主統治的合法性與正當性,而統治依舊作為一個探討的概念進行著;

自然法和契約論的討論是現代國家概念開始產生時的熱門議題,霍布斯的《利維坦》(Leviathan)、洛克兩篇《政府論》(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格老修斯的《戰爭與和平法》(therights of war and peace)和盧梭的《社會契約論》(social contracttheory)開始探討國家的起源和合法性問題,而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國家?

也許是人們認為這些問題已經討論充分了,也許有人認為這種討論無意義,也許有人認為這樣的方式有問題。總之,人們對這種研究方式開始產生了懷疑。

對此終於要說到方法論的問題了,這一問題的思考源於上周課程的探討:政治哲學的方法論是什麼?

彷彿在比較政治的研究中更強調方法論的學習,但是作為社會科學來講,研究總要有研究的方法論,而不是盲目地一拍腦袋上來就乾的那種。思考了下,我好像不太清楚。

而回顧之前歷代大佬的研究,大多都從兩種層面出發:史學經驗哲學論證

1.史學經驗:從前人的思想或研究成果中進行問題的進一步探討,如果你同意前人的觀點,那是否有新的突破?如果你不同意前人的觀點,那有什麼樣的推翻與再建?這實際上是從歷史學的角度和思維進行出發,前任的思想、文獻、著述作為研究的對象,以此進行經驗上的分析和推斷,以得出當今研究者的觀點,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比較多用這種方法。

2.哲學論證:這是一種思辨上的方式,也是哲學研究的一種基本方式,通過邏輯思維上的建構與論證得出合理的與理性的模式,並經過多次的論證、自我/他人反駁、再論證和再建構,這是一種形而上的方法論。

誠然,政治哲學的研究沒有那麼簡單,多數都是兩種基本方法的同時作用,缺少其一,研究便總覺得有些偏頗。而這也只是簡單的思考和非常淺層的劃分,如果進行更加深度的剖析和細分,那麼分類還會更加的多樣。可大致的劃分也讓人們開始認為到傳統政治學研究的局限性,是否要轉變研究方法,是上世紀大家都在討論的問題。

GIF

行為主義作為政治科學代表性的興起有著重要的意義,他的最早出現大約在20世紀20年代,興起則在二戰後。人們開始用自然科學的方式來分析政治學。統計、量化、生物學、社會學和價值祛除的思維和方式大量進入,讓人們開始轉變對於傳統的態度。然而好景不長,70年代行為主義開始難以解釋政治學上的現象,描述性的問題難以解釋,讓它的發展也宣告結束。

我承認政治科學的興起讓人們開始重新思考和審視政治學這門學科,然而政治科學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他還有著自己尚待解決的問題,他的發展也需要大家的不斷關注和研究,然而政治哲學需要解決的問題卻似乎還沒解決,對於他的關注度似乎也需要提高。

羅爾斯的《正義論》似乎把塵封已久的政治哲學的探討重新揭開,這讓我們意識到這一當年政治學的基本問題似乎還沒有探討清楚。也許政治學那千年探討的問題需要很久才能被討論清楚,也可能其實並不存在最終的答案,但這一研究的過程似乎不應該終止,這是千年來要去不停探索的事。

如果寫一篇論文,題目叫做政治科學的話,那麼關鍵詞可能就是比較政治、量化、數據……可是當下,過多體現的卻是為了比較而比較,為了跑數據而跑數據,實際的意義和學科研究的目的貌似不再重要了,曾經的初衷貌似被忘記了。

笑傲江湖中嶽不群探討了氣宗和劍宗之分,認為若修鍊十年氣宗不敵劍宗,修鍊二十年能打平手,修鍊三十年氣宗「萬物均可為劍」,無敵於天下。門類看似有點像劍氣之爭,但實際上無論劍氣都是《葵花寶典》看來的殘篇,都做不得全的。過於拘泥於爭鬥,反而把自己禁錮在一隅了。

最後還是說一下寫文的目的吧,很簡單:我寫不出論文來了

而仔細思考了下研究方法,除了歷史學的方法和哲學的方法,我暫時想不起啥了,如果還有的話,非常希望大家快告訴我,我非常感激,謝謝各位大哥。

實際上有人會覺得政治哲學沒有自己的研究方法,都來自於其他學門,難以稱作一個獨立方向,但其實政治哲學也是哲學的分支(有人把它看作道德哲學的分支,這我就不能認同了…這個以後撕),更作為一個交叉學科,還有著需要長時間研究探討的地方。

那再強調一下請告訴我其他的研究方法論,論文真憋不出來了。

高夢冉 於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2018.3.8

後記:上周的研究與寫作專題,鳳玉老師最後跟我講,其實可以更加把眼界放開一點,除了歷史的、哲學的、思辨的方法,其他的也是可以的,也許量化也可以研究在政治思想上,那也會是很有意思的。

如果可以,我真的對量化在這方面怎麼使用挺感興趣的…畢竟,我真的想不到這玩意兒能咋整…

祝婦女節快樂,順便給大家拜個早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不是高老闆 的精彩文章:

TAG:我不是高老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