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帶娃也是需要腦洞的

帶娃也是需要腦洞的

一直以為最難搞的是娃的睡眠,接觸的媽媽多了,才發現,不知道陪娃玩什麼的也是大有人在……

一、放電的強度

放電的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給孩子不同的感受,形成不同的刺激強度。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階梯。

高強度:讓娃嗨的,讓娃咯咯笑的,比如舉高高,飛機飛等;同時多感官刺激的,比如電動搖椅(又搖、又音樂、頭頂又有床鈴在轉),健身毯(視覺、聽覺、運動);

中強度:大運動(主力,最耗體力又不會刺激過度);

低強度:精細運動相關、繪本、音樂、溜達參觀、聊天對話。

放電的強度需要同時參考月齡和大運動能力。比如對新生兒來說,單一的刺激(黑白卡、看人臉)就已經強度很夠了,但是對三個月大的寶寶,就需要更多能讓他興奮或者專註的刺激。同樣六個月大的孩子,如果還在嘗試挪動身體向前移動,那麼在前面用玩具吸引他,讓他奮力拚搏,他就夠累了,如果已經手膝爬很溜了,就需要加入攀爬翻越的項目,比如由下往上爬斜板、翻越被子堆等。

隨著孩子對一個項目的熟悉和適應,同一個項目的放電效果會越來越弱,比如一個寶寶剛開始去游泳,累得不得了,每天回來都睡很好,游一個月後,這個放電效果就沒有剛開始那麼明顯了。

大月齡寶寶,(伊總是9個月開始顯現),一般家裡都探索得差不多了,在家窩了大半年了,基本都熟悉了,所以你看他在家裡動來動去,好像一刻不停,其實放電沒多厲害。這個時候有些活動需求比較高的孩子,需要社交來加強放電效果,因為人際互動是新鮮的,並且會持續產生新的內容。比如有媽媽反饋說,活動量沒太大區別,但是在老家的時候,因為家裡人多,孩子就睡得比較好。社交不一定需要兩個孩子之間產生非常流暢的交流,更多是給孩子一個專註觀察的對象和環境,帶孩子坐在廣場看廣場舞的效果都優於坐推車逛商場。

一歲以下的寶寶對生活用品的興趣遠大於對玩具的興趣。與其花費腦子和金錢去購買一堆玩具擺家裡,不如挖掘一下家裡有什麼生活用品可以給孩子探索。

如果家裡有使用圍欄的習慣,也適當提供點時間,把圍欄打開,讓孩子自由探索,圍欄的空間和視野畢竟有限,另外也容易限制孩子對環境探索的慾望。其實我們不都巴不得孩子能自己玩嗎,這樣放電多省心啊。

二、怎麼知道娃喜歡玩什麼?

1、專心陪孩子玩,認真觀察孩子,就知道他對什麼感興趣,然後根據他感興趣的東西,衍生出更多的玩法。

伊總三個月大的時候喜歡在換紙尿褲的時候盯著濕巾袋看,我就每次換完紙尿褲的時候,就讓她躺濕巾袋附近,然後就看她去努力拿那個袋子,還得一隻手扶著另一隻手。五個月大的時候喜歡床頭柜上的一個東西,在她還不會爬的時候,我就已經在逗她翻越一個枕頭了,真的是用盡全身力氣,連頭都用上了。分離焦慮期,她在客廳玩,我在廚房做飯,想我了,來吧,爬過來找我,從客廳爬到廚房,那時候她剛學會匍匐前進。喜歡玩礦泉水瓶,那就礦泉水瓶扔一個在地上,她自己去抓,手太小了,一抓,瓶子就朝前滾,她就朝前爬。會坐了又開始喜歡往箱子裝東西的時候,老母親的春天來了,給我收拾玩具去吧……

一方面,是伊總性格的關係,擱別人家可能行不通,另一方面,所有的活動內容,都是完全基於她的興趣衍生出來的,而沒有特地去研究或者準備。

2、不僅僅陪孩子玩,你也是在玩,享受和孩子一起玩的快樂。

舉個栗子。

最近伊總突然迷戀捉迷藏。指定我蹲在一個地方,她也就在離我根本一米不到的地方而已,自己閉起眼睛,從一數到六,睜開眼睛,走那麼幾步,「找到你了」,然後她又回到她原來的位置,繼續閉起眼睛,繼續數數,我不能動,還是得蹲在那裡。最終這個遊戲也就一次性重複了二三十遍吧……

那我總不能幹蹲著啊,多浪費人生啊,多無聊啊,我也得給自己找樂子啊。

第一次,我就真的干蹲著,等她找到我,然後鼓掌,喝彩,你真棒。這一套,是個媽都會。

第四次,伊總邊回到她的原位,我邊喊,我藏好啦,你肯定找不到我啦,等到她過來的時候找到我了,我就說,哎呀你這麼厲害啊,我都藏那麼好了你還能找到我。其實我前面啥都沒擋。

第八次,伊總數數的時候會漏拍,一二三,然後就五六七了,我就說,四呢,四呢,然後她又繼續重新數。

第十三次,伊總走過來,沒等她開口,我就先發制人,我先抓她,咯吱她,然後她就咯咯笑地跑回去了。

第十八次,伊總走過來,我用手遮住我的臉,嘴裡喊著「看不到我」「看不到我」。很傻,但是娃喜歡,笑得花枝亂顫地撥開我的手。

第二十次,大概我自己都受不了自己那麼傻,所以很快換一種形式,伊總過來的時候,不咯吱她了,一把將她摟到自己懷裡,「抓到你了」。

第二十五次,當她伸手要抓我的時候,我使出了我假想中的太極拳的招數,擋著她的手,繞來繞去,不讓她碰我。

第三十次,我拿了塊紗巾蓋我的臉上,她一走近我就吹氣,紗巾飄起來迎向她。

捉迷藏就這麼被玩壞了……我也是第一次發現,原來我腦洞可以那麼大……

當你不再覺得是陪玩,不再覺得是伺候孩子玩,而是你在給自己也同時給孩子找樂子的時候,玩其實就不會顯得那麼難、那麼累了。如果老惦記著翻身得做幾個,那不是很累嗎?當媽之後,學會在除了刷手機,上網看劇之外找樂子,回歸最原始最純粹的快樂,也是一種收穫。

要做到完全不「功利」地玩,對睡渣媽來說,其實還是有點難的。但是消極地去面對當前的困難,只會讓自己不容易的生活顯得更加地凄涼。苦中作樂也是樂啊,自己對自己好一點吧。

3、結合月齡和敏感期,引導孩子發展相應的能力

4-6月齡的時候,即使孩子還不會翻身,家長也可以幫忙輔助練習翻身。翻身並不會因為你練習越多就越早學會,但是當趴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時,適當輔助練習是能在一定基礎上增加孩子的運動量的。

當孩子開始對移動的物品感興趣,可以給孩子觀察滾動的小球、移動的小車等;

當孩子開始感知物體永恆,分離焦慮也一般在這個時候開始。可以用紗巾蓋住玩具,然後掀開,再蓋上,再掀開。

三、分享一些遊戲。

這些遊戲僅作為一個啟發,具體還是需要看孩子的性格和喜好的。

----通用----

1、聊天

聊天是最基本的感情交流,不管寶寶多大了,每天都花一定時間和寶寶聊天,可以講故事,也可以就媽媽和孩子心與心地交流,聊聊最近的所思所想,聊聊今天的心情,聊聊等下吃飯會吃到什麼菜,今天出門遇到哪個阿姨。聊天注意不把自己的焦慮和壓力傳遞給孩子,不對孩子說「希望你好好睡覺,希望你不要夜醒,希望你不要哭」這類話。媽媽可以有情緒,也可以表達情緒,畢竟誰都不是聖人,但是最好抱著交流、傾訴、溝通的心態,而不是抱怨、施壓、提要求。

2、Peekaboo

寶寶坐在你懷裡,雙手蒙住她的眼睛,嘴裡喊pee ka pee ka boo,喊到boo的時候雙手攤開,觀察寶寶表情的變化。如果寶寶喜歡,可以重複三到五次。也可以讓寶寶和你面對面坐著,雙手蒙住媽媽自己的臉,嘴裡喊著pee ka pee ka boo,喊到boo的時候雙手攤開,同時做點表情,或者給個燦爛的笑容。

3、朝寶寶臉上吹氣

朝寶寶臉上輕輕吹口氣,感受「微風拂面」。

4、被動操

小寶寶躺著做,大寶寶可以坐在媽媽懷裡做。我個人體會是可能因為拉伸肌肉的關係,伊總做多了以後,身體比較不那麼緊繃,比較靈活鬆弛。像一些孩子總是抬腳玩,或者缺覺多了身體一直比較緊張,可以被動操配合撫觸按摩來放鬆身體。

5、聽音樂「跳舞」

媽媽抱著寶寶,唱歌,跟著節奏左右搖擺、旋轉、做動作(比如唱《幸福拍手歌》然後跟著歌曲做拍手的動作)

6、騎馬

讓孩子面對媽媽,坐媽媽大腿上,小月齡寶寶可以媽媽把腿稍微彎起來,孩子躺大腿上。媽媽活動膝蓋,讓孩子適度上下顛;交替抬兩腿膝蓋,讓孩子左右搖;同時抬兩腿膝蓋,慢慢抬,讓孩子逐漸上升;慢慢下降兩腿膝蓋,讓孩子逐漸下降,膽子大的寶寶可以快速一次性下降。

7、後仰

抱著孩子坐著,大人向後仰,抬腿90度,孩子也隨著大人一起向後仰。

8、撫觸按摩

不一定需要一個專門的時間去撫觸按摩,可以把按摩融入到日常互動中。比如睡前放鬆的時候就給揉揉腿,放鬆下肌肉,餵奶的時候可以邊撫摸額頭眉間。

9、追視

用玩具逗孩子是媽媽常用來延長孩子趴的時間的招數,左右、前後、忽遠忽近地移動用來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能讓孩子跟隨著移動視線。

10、紗巾、布

讓孩子抓握,感受不同的材質;把紗巾拋起,看著紗巾落下,練習追視;紗巾蓋在孩子臉上,引導孩子用手抓扯紗巾,把紗巾從臉上扯掉;孩子主動抓紗巾的時候,媽媽也可以抓住紗巾的另一頭,假裝和孩子拔河。

11、飛機飛

12、到處趴

新生兒時期,就已經可以趴媽媽身上練抬頭了,慢慢再轉移適應平地趴。之後家裡的各個角落都可以隨便趴,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景色,對孩子來說每一天都是新鮮的。

13、趴媽媽小腿上飛

體力活,禁不起娃喜歡,小時候每天都會搞好幾次。

14、趴毯子上環遊

讓寶寶趴在一塊墊子或者毯子上,媽媽慢慢拖動墊子,讓孩子移動起來。特大體力活,累腰,早教中心的老師一般還會用根繩子拽,我一般很少做,偶爾做下。

15、咯吱撓痒痒

這個不確定啥時候會起作用,伊總挺遲鈍的,比較大了才開始怕撓癢。

16、給玩具抓握

17、舉高高

18、吊單杠

可以鍛煉孩子的上肢力量,一開始其實都是家長抱著的,虛掛一下,隨著月齡的增長,慢慢孩子力量越來越足了,就開始只是卡著腰,再後來只要保證安全,我就不扶了,現在是找個差不多高度的杆子,讓伊總自己抬腳吊著、自己盪。

19、帶孩子觀看大人做事情

----會翻身的孩子----

翻身練習

還未學會翻身的寶寶可以藉助媽媽的輔助來進行翻身,感受體位的變化;已經會翻身的寶寶,同樣可以藉助媽媽的輔助來學習連環滾。寶寶比較敏感的,可以純粹靠媽媽擺腿,一個接一個地滾,寶寶比較膽大的,可以用一條毯子裹住寶寶,然後快速抽動毯子,讓寶寶滾動起來,抽動毯子時注意安全。

----會匍匐爬的寶寶----

1、反覆爬行

把孩子喜歡的東西擺在前方,讓孩子自己去夠,夠到之後,給玩會兒,再把孩子抱回原位,繼續爬過去夠,反覆爬。

2、鑽洞遊戲

餐桌底下,或者家裡有什麼可以利用的道具,讓孩子能穿來穿去地爬行,在爬行的過程中可以感受空間的變化,也增加方向的變化,提高難度。注意安全,別磕到碰到。有人會買那種爬行隧道擺家裡給孩子爬,看家裡有沒有空間位置吧。

----會手膝爬的寶寶----

翻越

家裡的被子、枕頭堆一堆,引導孩子從「山」的一頭翻爬到另一頭;引導孩子從媽媽大腿的一側翻越到另一側。

----會坐的寶寶----

引導精細運動,比如收拾玩具,把小球放入盒子里,再從盒子里取出來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淳伊雜記 的精彩文章:

TAG:淳伊雜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