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國人大代表邵志清:政府數據開放,含金量有待提高

全國人大代表邵志清:政府數據開放,含金量有待提高

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中央委員、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邵志清接受南都專訪。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中央黨員、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邵志清就政府數據共享和開放問題提出建議。他指出,政府數據「條塊分割」的現象正逐步改善,但數據開放的含金量還可以提高。

大數據的發展使得每個人的數據被更廣泛地收集和使用。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邵志清也談到了這一新形勢下個人信息保護的問題。他說,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的形式更加多樣,必須通過立法予以保護。立法時要採用貼合大數據特性的思維方式,才能更好地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權益。

政府數據開放不同於信息公開

開放數據的含金量有待提高

南都:近年來,政府一直在提打破「數據孤島」、「數據煙囪」的問題。我們注意到,您在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表達過一個觀點:一些公共的數據資源,該拿的拿不出來,不該拿的漫天亂飛,秩序比較亂。當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觸?

邵志清:政府數據,實際上有不同的應用場景。對內部來講是共享,但也不是普遍共享,而是按照政府部門的履職需要,部門之間按需共享。每個部門都有權力清單、責任清單,需要別的部門進行數據共享時,大家業務上可以協同,這樣政府的效能就能提升。

對外部來講,是政府數據開放,而且是合法、依規、有序地開放。政府數據,要麼對社會一視同仁地開放,要麼因為是國家秘密、商業機密、個人隱私,不能開放。我原來為什麼講漫天亂飛?因為現實中我們看到,有些數據是這個企業能拿到,而別的企業拿不到。

南都:現在情況有所改善嗎?怎麼評價政府數據共享和開放目前所處的階段?

邵志清:在逐步改善,但是可能我們還可以能做得更快一點、更好一點。就政府數據共享來說,目前在一些細分領域,比如說信用信息、房屋信息,垂直部門的上下級對接已經做得比較好。但是在不同領域的部門之間,橫向打通的面還不夠全和廣。整體上還沒有一個一級政府層面的大的平台。

我認為,以後數據不再是各個部門所有,而是政府所有。部門要對數據的生產和數據的一致性、安全性、有效性、及時性負責。部門不再擁有這些數據,但可以使用,就是我前面講到的,根據履職需要按需共享。

就政府數據開放而言,理論上講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充分開放的,叫做公共數據,就像政務信息公開一樣,任何人、任何單位都可以合法地使用;第二類是定向開放的數據;第三類是不能開放的數據。要根據不同類別合法、依規地開放。現在許多地方都在嘗試。

南都:您之前在上海市經信委主管過相關工作,上海在數據開放上有哪些經驗?

邵志清:上海做得比較好,現在開放了1566項政府數據,我們希望在「十三五」末達到3000項,也就是倫敦、紐約現在的水平。目前我們還面臨兩個問題,一個是開放的項數還不多,第二個是開放的質量還不夠。

政府做數據開放,跟信息公開還有區別。數據要有格式,有具體內容,便於機器處理,開放出去全社會都能用。有的時候我也會到一些政府數據服務網上去查詢,發現一些數據的下載次數還不多,這就說明數據的社會認同度不夠,社會使用不多。

南都:社會使用不多,有沒有可能是大家不知道政府開放了這些數據?

邵志清:總體來講還是因為政府開放數據的含金量不高。一是因為政府主動開放的意願還不夠強,有些人員覺得數據開放帶來很多工作上的負擔。二是因為對接的精準性不夠,開放數據沒有很好地對接社會需要。

南都:您剛才提到上海希望能在「十三五」末期開放3000項數據,這是怎樣一個概念?基本能覆蓋所有社會需要了嗎?

邵志清:也沒有,因為政府數據還是很多的。我們現在梳理出的政府數據目錄資源大概有一兩萬項。

南都:那根據什麼來確定這些數據的開放順序?

邵志清:我們有12個主要的領域,比如經濟建設、資源環境、教育科技、民生服務等。實際工作中是按照難易程度逐步推進的。

上海市政府數據服務網涉及的12大領域。

大數據時代的個人隱私更加多樣

需要更有針對性的立法保護

南都:去年一些政府部門發生了信息泄露的事件,社會關注度挺高。在政府發展大數據的過程中,怎樣保障信息安全?

邵志清:我們現在工作中把信息安全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比如政府數據中心,會和一些大的電信運營商聯合共建,對內對外都有充分的技術保障。

南都:但好像暫時無法杜絕網路攻擊的風險?

邵志清:安全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原來政府數據的存儲都是一個部門有一個數據中心,各個部門的技術力量比較薄弱,也就容易被攻破。現在我們是把數據整合在一起,做一個集體的數據中心。打個比方說,前者就像小的儲蓄所,後者像大的銀行庫房,大的庫房保障實力更強,我們把數據放在庫房裡面,相對更加安全。當然集中的數據中心也有風險,因為它一旦被攻破,影響範圍更大。所以安全是相對的概念,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地加固庫房,降低它被攻破的風險。

南都:這兩年,大眾的個人隱私保護意識逐漸高漲,與大數據的發展和應用也不時地發生碰撞。從政府角度看,應該怎樣應對?

邵志清:其實個人隱私保護是個老問題,十年前我們就有討論。但在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的表現形式已經發生變化了。原先的表現形式比較粗淺,比如我們接到一些騷擾電話,或者說家裡信箱收到推銷廣告,這種形式是比較多的。

在大數據時代,你的位置,你的行蹤,你的購物行為,你的生活軌跡,都能勾勒出你這個人的畫像,這實際上也是對隱私的侵犯。所以大數據時代的個人隱私保護,和傳統上有很大的不同。這就需要我們更加精準地來立法。立法時也要採用貼合大數據特性的思維方式。我們高興地看到國家在加快相關的立法進程,但是一定要結合新的技術背景,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

南都:目前國家正在試點推進社會徵信體系,這算是權衡大數據發展和個人信息保護的典型案例之一,因為個人徵信涉及到用戶各類數據的收集。您怎麼看?

邵志清:信用信息涉及最關鍵的兩點,一個是遵守法律,一個是履行約定義務。信用信息有很多應用場景,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要保護個人隱私不受侵犯,信息主體應該充分授權。比如我去申請貸款,銀行要查我的信用數據,我們雙方必須「你情我願」。這些在現有法律中都有規定。

南都:但我們現在看到的情況是,很多互聯網平台都在大量收集信息,用戶其實並不太清楚自己有哪些信息被收集。

邵志清:信息收集肯定是要適度,這隻能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因為現在沒有一個法律規定哪個是信用信息,理論上任何的信息都是和信用勾連的。光有一個身份證號碼,確實沒法反映出一個人的信用情況。上海2014年是理出了一個一千多項的清單,實踐中發現市場更關注是其中的八九十項,那我們就重點對這八九十項的歸集做出更詳細的規定。

今年1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官網發布公告顯示,百行徵信有限公司(籌)的個人徵信業務申請已經獲得央行受理。百行徵信是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由8家機構和組織共同發起組建。

南都:南都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最近和中國人民大學聯合做了一個互聯網金融平台的測試,發現很多互聯網金融平台的隱私保護政策很不規範,但老百姓也沒辦法,只能接受。而且你一旦註冊了之後就沒法註銷,感覺老百姓還是處於弱勢地位。

邵志清:還是要立法,用法律去保障用戶的選擇權。企業不能由於它的一些相對壟斷的地位,讓用戶必須提供一些不必要的信息。這裡面有個平衡度的問題,面對很多新情況,還是要通過法律的途徑來實現。

針對互聯網金融行業來說,監管措施要跟上,重點關注幾類對象。第一類是企業,資金要進行第三方託管,防止企業跑路;第二類是企業的高管;第三類是對使用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人,對他們進行風險提示。

南都:去年您提出了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建議,答覆怎麼樣?

邵志清:答覆挺好,今年也有別的代表在提,所以是持續在往前推。有些人問為什麼在已經有網路安全法的情況下,還必須有個人信息保護法?因為網路安全法是圍繞網路強國建設所需的各個方面,做出調整和規範。它涉及的層面更高,更宏觀。個人信息保護法則是在細分領域,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信息化是政府職能轉變的強有力支撐

「不和政府見面就能辦理一切」

南都:您曾提到,未來信息化的產品要更多考慮政府職能的轉變,在承建政府職能上存在很大的機會。具體怎麼理解?

邵志清:5號上午總理做了政府工作報告,講到政府的「放管服」改革,掌聲很熱烈。實際上政府「放管服」的過程中,信息化是強有力的支撐。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互聯網加政務服務,營商環境改造,縮短辦理時間等事項,都需要信息化。

比如你要開證明材料,原來是什麼情況呢?A部門的材料B部門要用,讓用戶到A部門去開材料,拿到材料再到B部門去。但實際上材料都來自政府,應該就是零證明,不需要用戶去跑腿。

再往前一步發展,能不能不到政府部門來?就是辦事大廳的人數要大幅減少,電腦里的數據大幅增加。

就像旅遊,30年前我們物質還沒有那麼豐富的時候,出去旅遊人擠人,還是很開心的事情,那現在就不一樣。你如果老是看著人山人海的,絕對不是好的體驗。辦事大廳裡面人頭攢動,這個熱鬧是低層次的。我們現在要高質量發展,希望能在系統後台表現出熱鬧,形成百舸爭流的良好的局面。

南都:您希望人們不用親自到政府部門去,就能辦成事情?

邵志清:對,當然這種高質量的發展必須依靠大量的信息化支撐。部門之間的數據集中共享、互聯互通,應用系統智能化,政府和企業也要充分合作。我暢想的場景就是說你在家裡,或者企業在辦公室,不和政府見面就能辦理一切。你的身份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認證,然後通過很多智能化的手段把所需材料推送給你。

南都:信息化和大數據確實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但會不會造成更大的數字鴻溝?還是說我們在推進信息化的過程中,先考慮實現,再考慮普惠?

邵志清:實現和普惠應該同步。比如說網約車,計程車在城市裡面其實屬於基本公共服務,基本公共服務的一個要義是均等化。政府要通過信息化建設和政策手段營造良好、公平的環境,用戶不管是打電話還是通過APP叫計程車,獲得服務的機會是均等的。普惠的信息服務,也是政府的職責所在。

南都:政府和企業數據的共享,這塊目前進展怎麼樣?

邵志清:這塊現在是相對比較薄弱的,做得還不夠。大量的平台、企業擁有很多數據,這些數據是企業的數據,但是他們在保障各方利益的情況下,還是可以和政府的數據實現互動、融合,發揮更大的效能。

南都:我們也發現,好多企業掌握了數據,不見得願意拿出來。業界也有一些討論,這些數據到底屬於誰?企業,政府,還是用戶?

邵志清:我舉個例子,我們通過電信運營商打通話,電信運營商有我的數據。這個數據是由於我的消費而產生的,但藉助的是它的通道,那麼這個數據是屬於我的,還是它的,還是我們共有的?法律長期以來沒有界定。

物權法講公民的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但現在數據是在虛擬的,和原來實物的物權法還不一樣。數據算不算財產?我的數據企業它能不能用?企業它用來產生的收益我能不能分?這裡面有很多很多不確定因素。所以我呼籲大數據要立法,對這些基礎性的問題要立法規定。

采寫:南都記者商西 馮群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妖貓傳》日本公映 票房奪亞,口碑撲街?
媒體溝通會馬化騰金句連連:把身份證港澳通行證都裝進手機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