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腦洞大開!機器人士兵崛起,碳基能源消失……歡迎來到100年後的人類世界!

腦洞大開!機器人士兵崛起,碳基能源消失……歡迎來到100年後的人類世界!

編 者 按

1900年,世界正處於機器革命的漩渦之中。2000年,機器再次使更多的不可能變為可能。2100年,改變世界的機器會是什麼?這些機器將如何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更清潔、更安全、更高效、更令人興奮?

作者:齊達

來源:資本實驗室(ID:coinsay)

1900年,世界正處於機器革命的漩渦之中。

變化無處不在:縫紉機取代了針線;拖拉機取代了鋤頭;打字機取代了鋼筆;汽車取代了馬車……

隨著電力的普及,曾經一度手工完成的任務現在可以由機器快速又高效地完成。

一百年後的2000年,機器再次使更多的不可能變為可能。

由於國際空間站的建立,人類現在可以在太空中工作;由於DNA測序儀的發明,我們找出了生命的組成部分;計算機和萬維網改變了我們的學習、閱讀和交流的方式……

那麼在2100年,改變世界的機器會是什麼呢?這些機器將如何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更清潔、更安全、更高效、更令人興奮?

帶著這些問題,美國《大眾機械(Popular Mechanics)》雜誌諮詢了包括氣候變化、軍事、基礎設施、交通和太空探索五個不同領域的30多名專家、科學家、工程師、未來學家和相關機構。

氣候:

在我們能改變之前只能適應

2018年,我們的星球已陷入困境。

兩個世紀的化石燃料燃燒導致了許多環境問題,而我們現在才剛剛開始了解這些問題。到2100年,世界海平面預計將上升1到12英尺,使數十億人處於危險之中。

儘管這些警告很可怕,充分的理由也令人恐懼,但人類永遠都有得以適應新環境的辦法。

首先是解決最大的問題——污染。如果化石燃料不再存在,那麼2100年什麼將為我們的世界提供動力?水力、電力、風能都是顯而易見的選擇,但太陽能和核聚變技術可能是最具前途的選擇。

關於核聚變的經典笑話是,不論什麼時候,聚變能的廣泛採用永遠是僅有「20年」了,而私人和政府資助的項目都在瘋狂追求這種無碳能源,因其能高效地創造出「完美的電池」。

但是,如果利用核聚變無法實現,我們還有永恆的太陽。儘管太陽能已成為現代能源網路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2100年,太陽將扮演更加重要的中心角色。

美國航空航天局人類探索和空間開發部的前首席技術專家John Mankins解釋道,到時,「帶有遠程無線電力的太陽能衛星,將大量的人們可負擔得起的太陽能輸送到全球市場」,這將從現在開始,為我們的星球提供數十年的清潔能源。

但捕獲太陽光僅僅是第一步,我們仍需要找出一種能存儲光線的方式。

AECOM的全球韌性城市總監Josh Sawislak表示,到2100年,通過把從房子上的油漆到路上的瀝青的所有東西都變成太陽能收集器,我們很可能已經解決了這一問題。到時,人們將能把這種能量存儲在一個小型、可攜帶的太陽能設備中,其大小隻相當於今天的一部智能手機。

Sawislak說:「我將擁有一個小型設備,我的汽車能靠它提供的足夠的能量而運行。」

太陽的能量對未來的人類如此有用,以至於碳基能源將幾乎消失。Sawislak說:「2100年的碳基能源將會像今天的煤氣照明一樣會消失。你將會看到,它僅出現在具有歷史意義的地方。」

雖然我們的太陽能生活、懸浮城市、攜帶型水閘、人造土壤及生物建築也能幫助保護這顆星球。但地球工程可能是拯救這顆星球的最佳方式。

雖然大規模操縱大氣和環境仍具爭議,但許多科學家認為,如果我們希望保持地球宜人居住,那這些方式就值得探索。儘管利用大型機器拆除污染,抽取拯救生命的混合物等想法聽起來不錯,但這一願景也會帶來許多警告。

最令人擔心的是因操縱大氣而引起的災難性後果。2007年,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地球工程現在還太過冒險,但22世紀會不會如此呢?這樣的一台機器會是什麼樣子呢?

也許它們會是成群結隊的大型無人機,覆蓋高空大氣,向我們頭頂上方的天空中釋放數噸極精細的塵埃狀物質?或者,如伯克利大學環境工程教授Lisa Alvarez-Cohen所說,這台機器「不但能高效從源頭移除溫室氣體,還能從大氣層中大規模阻止和扭轉全球氣候變化」。

但我們不需要等到一個新世紀才能獲得這種技術。事實上,這種技術已在準備階段。

戰爭:

機器人士兵的崛起

只要人類還在地球上行走,戰爭就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毫無疑問的是,戰爭在未來幾十年仍將存在。

但在下一世紀,戰爭可能看起來與今天的戰爭有很大的不同。

到2100年,因戰爭帶來的人類死亡率可能會降低,因為人類越來越多地依賴於人工智慧、自動化和更加精確的武器。

2018年的我們,會很難理解22世紀時戰場上機器、人工智慧與人類的融合,而這種人機融合可能就像科幻小說一樣。但DARPA(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局)在接受《大眾機械》雜誌採訪時表示,戰爭可能很快就會使用「一種空前的人機共生,且這些強大的系統與其人類操作者之間的介面將儘可能實現無縫連接。」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自動化將用機器硬體代替人類。正如今天的軍事無人機,以及無人駕駛的、長久續航的飛行系統將能在不把更多生命置於危險的情況下進行襲擊。最大的飛躍將是設計出更加精準、功能更加多樣的武器,而不造成大規模的附帶傷害。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應用研究主管Gil Metzger表示:「武器體積將會更小、速度會更快、功能更加多樣,並且具有更低的致命性。」「他們將能以更高的成功率完成任務,但確能大幅度減小附帶傷害和人員傷亡。」

但並非所有人都認為軍事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是一件好事。Mankins提醒我們,想像一下,在22世紀,機器「有(世界)政府批准的許可權和迫使個人服從武力的能力」,這是危險的,正如一個由Gort(1951 年科幻電影《地球未來記》中的人形機器人)或天網主宰的未來。

在新世紀,不僅士兵會改變,武器也會變得面目全非。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激光感測器和系統業務開發部門的Iain McKinnie表示,激光和直接能源設備是未來武器的選擇,因其具有更好的精準性,「每次發射成本低」,且彈匣幾乎無限制,大小又比AK-47衝鋒槍還要小。

McKinnie認為,如果我們接近於使用一個50千瓦的發電機來為一束50千瓦的(激光)光束供電,那麼在2100年,我們將擁有「手持激光武器」並非難以想像。但是,其帶來的風險也可想而知。

去年11月,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簽定合同,讓其「設計、開發和生產高能量光纖激光」,並計劃於2021年在一架戰術戰鬥機上對其進行測試。

基礎設施:

更快、效率更高、走向地下

儘管美國的基礎設施不斷收到差評,但人們仍然樂觀地認為,到2100年,許多這類問題仍可以在諸多大大小小的機器幫助下,得以解決。

想像一下,數千甚至數百萬的微型機器「蜂擁」在一起工作,快速且精確地修復一座橋樑,或在大洪水侵犯時建造應急基礎設施。這是納米技術在未來的潛能。

到2100年,全新的高速鐵路系統或超級高鐵將已取代目前的和過時的鐵路系統。

到2100年,從華盛頓到紐約,你很可能用不了30分鐘。

儘管許多此類未來技術有助於解決大問題,但能充分利用塵封在我們海洋中的資源可能會產生的最廣泛的影響。雖然71%的地球表面由水覆蓋,但乾淨的飲用水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地球上超過96%的水資源因或是鹽水,或已被污染,都不可飲用。

伯克利大學的Alvarez-Cohen認為,下一世紀這一問題將得到解決,一台能以最大效率過濾水的機器或許會結束全球水資源危機。

在城市中,擁堵的交通問題需要解決,而緊張的住房供給問題也需要解決。

據預測,到2100年,地球將容納110億人口,為人類生存和繁榮留下了很小的空間。但在我們腳下,仍有大量的空間可被利用起來。

利用大型掘進機在主要大都市的地下挖掘隧道,將使附建在地下的基礎設施相對更快,成本效益更高。

埃隆·馬斯克已通過其Boring公司將這一措施付諸實踐。

據Infrastructure Week的Zach Schafer所說,地下建築將幫助解決我們當前的基礎設施危機,並為人類未來的生活開闢出更多空間。

他說:「地下系統是可靠的,並將受到更多的保護。」「我們的生活將遠離噪音,以及免於天橋和高速公路將居民區分成多個部分所造成的不便。」

運輸:

陸路還是火箭

儘管人們一直呼籲一個有飛行汽車的未來,但真正的空中交通革命將會是無人駕駛。

即使是今天,半自動系統已經存在於商用飛機中。到22世紀,這種無人駕駛方式將會自然進化到飛機可遠程駕駛,並實現完全自主飛行。

《飛行雜誌》的總編輯Stephen Pope說:「實際上,建造未來無人駕駛飛機要遠比建造無人駕駛汽車容易,因為不用過多擔心在空中會撞到什麼。」「最終,我們會達到根本不需要飛行員的程度。」

美國政府也相信這樣的未來。

美國交通部部長趙小蘭(Elaine Chao)在致《大眾機械》的信中預測:到2100年,無人空中計程車將與有人駕駛的飛機共享天空。

這將加速空中旅行的發展。她還說,我們將能「僅以一小部分我們今天所用的時間環遊世界。人們完全可能選擇在其它國家工作,乘火箭上下班往返,將美國人與全球機遇連接在一起。」

這種城市間的火箭旅行也是馬斯克及其SpaceX公司的另一個夢想。SpaceX已經宣布一個火箭旅行系統的計劃,這個系統能讓你在一小時內到達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

但大多數人將從更加靠近地面的運輸計劃中獲益。例如,自動駕駛汽車和卡車將帶來更加通暢的交通、更少的事故,以及更少的基礎設施。

無人駕駛不僅將重塑人類的出行方式,還會改變貨物的運輸方式。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的交通規劃研究員Jaimee Lederman預測,80年內,貨物中的一大部分將由無人機或氣動管道運輸。

如果3D列印技術能複製《星際迷航》的理想,那麼運輸本身將成為歷史。

因為,高度發達的3D印表機將能就地製造從鞋子到披薩的所有東西。

太空:

人類新家園

如今,在太空中工作和生活只局限於少數有特權的人。但到2100年,這將成為一種日常生活。

至少自19世紀晚期人們就開始幻想通往太空的電梯。其基本概念是將汽車繫於一條極度堅韌的繩索(可能由碳納米管製成)上,或者通過強有力的磁鐵或機器人,使汽車能夠攀爬數千英里進入太空。

這些升降機能使太空旅行更便宜、更容易,更普及。太空電梯在概念上是非常簡單的,但實踐起來很難。

雖然有一些項目仍處於最初階段,但最主要的問題是不存在足夠堅韌、足夠輕、足夠便宜的繩索材料。

然而,這些問題將於2100年解決,因而太空升降機將使更多的人有機會達到太空。

星際研究倡議(Initiative for Interstellar Studies)的總監Kelvin Long說:「關鍵是降低進入太空的成本。」「通過太空旅館、以及到月球、火星乃至更遠太空的任務,將為建立一個獨立於地球的、太陽系範圍的經濟提供可能。」

這些升降機不會只用於太空旅遊業,還將用於日常通勤。到2100年,月球上將存在自給自足的殖民地,火星上可能同樣如此。殖民地的居民數量可能依舊很少,可能僅幾百人,他們也需要能挖掘可利用資源並能自我維修的機器。

小行星採礦是美國航天航空局已經著手準備的項目。該項目將利用小行星探礦機器人(Robotic Asteroid Prospector),為維持生命的資源提供另一種渠道。為了從一個行星到達另一個行星,人們將登上完全在太空里製造出來的宇宙飛船。

儘管太空升降機將為火星殖民地和小行星採礦提供補給,但在推動力上取得的進展將允許我們更深入地探索銀河系。核技術和強大的定向激光束將引領我們極大地減少到達銀河系深處的旅行時間。

2017年美國《NASA授權法案》中提到:「先進的推進技術將提升火星旅程的效率……減輕宇航員的健康風險,並降低輻射照射、消耗以及行程所需要的大量材料。」

美國航空航天局負責動力推進的首席技術專家Ron Litchford在接受《大眾機械》採訪時表示,這將是第一塊跳板,「表明美國已經準備好將其空間政策目標轉移到2100年實現人類對太陽系的探索。」

Litchford解釋道,這將是緊湊的核空間動力系統與「跨越整個太陽系的,非常大的高能激光陣列」的結合,能讓我們更快地進入宇宙更深處。他還估計,到下一個世紀,我們將能以10%-20%的光速旅行,或比今年下半年發射的帕克太陽探測器的速度快3倍。

進一步推斷,這些新推進技術可能引領我們在木星的行星木衛二上建立一個人類殖民地。

與此同時,無人駕駛的小型航天探測器——旅行者號與新地平線號的22世紀的"後代"將進入我們宇宙的更深處,能到達遠至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的地方。

星際研究倡議(Initiative for Interstellar Studies)的執行理事Andreas Hein表示,這些探測器將可能比一張信用卡還要小,由探測器體積1/4大小的核電池提供能量。攝像機將僅比我們現在所用的蘋果手機上的攝像機稍大一點,將送回高解析度「具有植被的外星球的特寫圖像」。

說一千,道一萬,到2100年,機器可能幫助我們回答人類最大的問題:我們是宇宙中的唯一嗎?

編輯:Jennie

關 於 全 球 創 新 論 壇

INNOVATION DRIVES THE FUTURE

「全球創新論壇」由北大後E促進會發起與傾力打造,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協辦,匯聚海內外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和創客,傾力打造全球創新思想的發源地、創新產業的聚集地、創新投資的新高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創新論壇 的精彩文章:

2018兩會中的「互聯網掌門人矩陣」
比爾·蓋茨的這瓢冷水潑得很及時

TAG:全球創新論壇 |